徐錦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學好思品課的內動力。中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便會把學習當做是一件快事,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不僅課內注意聽講,課外也會積極探索,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那么到底如何激發?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談談感悟。
一、用“激情”喚起學生的興趣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學生的情緒、情感。當教師精神飽滿、面帶微笑地教學時,學生會變得精神振奮、眼神專注,從而關注教師所教知識。試想:教師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學生呢?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學生?不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喚醒沉睡的學生呢?教師要陶醉學生首先得陶醉自己。學生的思維一旦和教師教學協調、合拍,有了心靈的溝通,必將發揮巨大作用。
二、用“感情”吸引學生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當成為孩子的朋友,深入他的興趣中,與他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老師,這樣孩子才會向老師敞開他的心靈。”由此可見,要使課堂教學富有“人情味”,充滿“活力”,師生之間建立純潔的情感聯系至關重要,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就要求教師善于了解學生、熱愛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關心他們的成長,耐心解答他們的問題,以博得學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人范”。學生尊敬、愛戴與欽佩教師,必將堅信其教導的真實性和正確性。對于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認真領會;對于教師的諄諄教導言聽計從,師生感情會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產生共鳴。
三、用“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應讓學生在各種活動、生活中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學習,反對學生被動地接受說教,或單純從書本中學習。”他認為,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觀念,而在于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因而,在教學中要注意創設生活化情境,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思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教師應注意:創設情境選用的材料必須與課堂教學內容有內在聯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真實、典型、有代表性的材料。如講授蘇教版七年級《消除煩惱悅納自己》一課時,教師可通過課前準備,搜集發生在學生身上的煩惱,整理后把它拿到課堂上讓學生分析。因為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所以學生很感興趣,能積極參與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指導學生在生活中有正確的做法。
四、用“多媒體”引發學生的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飛入尋常百姓家”,多媒體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多媒體課件通過增加實例、漫畫、圖表、數據統計等素材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信息,通過聲音、畫面、動畫等創設情境,或者以直觀形象激發情感,使學生體驗、內化道德價值觀。同時,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思考和研究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評論等探究實踐能力。如七年級第一課《我是中學生了》,我利用之前拍的一個班級學生開學第一天的錄像,向學生展示了新的校園環境中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將學生的切身生活作為教學內容搬進課堂,增強教育的真實感、親近感,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適應新生活的能力。
五、用“時事”活躍學生的興趣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引入時政熱點,是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教學中時常引進時事播報、熱點問題與學生一起學習,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為了讓學生加深對《走向世界的中國》相關知識的理解,我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精挑細選,整理出一系列國際熱點專題,合理設置問題,師生共同討論,在合作中加以解決。通過學習,學生能正確理解“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明確中國在國際上的大國形象,了解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相關知識點,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時事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極大地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
六、用“競爭”誘發學生的興趣
初中學生具有進取心和榮譽感,課堂上適當組織小組競賽不但對學生有一種教學魅力,把他們牢牢吸引在教學磁場里,更重要的是滿足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及喜歡競賽的心理,使課堂波瀾起伏,思維有張有弛,激發學生上課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增強競爭意識。競賽可以定時間而不定任務,也可定任務而不限時間,建立競爭機制,是激發興趣的有效方法。
如教學蘇教版七年級的《多彩的情緒》時,我采用分組競賽形式,將班級分成四組,小組成員依次上黑板寫出表示喜、怒、哀、懼的成語,這樣一來,每個組都想爭第一,于是在激烈的比賽中,學生鍛煉了小組合作學習能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興趣盎然。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只有認真探索和實踐,盡量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使學生在信心的基礎上,興趣的推動下,真實的生活事例里,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情境的引領下,深入鉆研、開發智力,最終實現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