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
摘 要:新課程教學改革無論是從教育教學理念還是教育教學的方式等眾多方面,都給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育者,作者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圍繞著“新課改”的要求不斷探索與思考著,現結合數學教育工作實踐,以初中數學教師的視角,就“如何做好初中數學教師的角色定位”闡述一些個人見解,以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供同行們參考交流。
關鍵詞:角色定位 引導著 傾聽著 評價者
“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數學學科知識為背景,通過學科滲透的方式,由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以多樣化的項目和活動方式,并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開展以學生為活動主體的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學科性為主要特征的多樣性綜合活動。在這種“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初中數學教師如何做好自身角色定位,完成教學的預期目標,作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一、做好教學中“引導者”的角色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課堂上,有些教師往往是“一人課堂”,從上課講到下課。學生們機械地聽課、記筆記,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長期缺少互動性使得學生的學習變得機械、枯燥、沉悶、壓抑,容易產生厭學的心理。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此時教師要考慮做好數學學習“引導者”的角色。
首先,數學教師要掌握好指導的時間點,指導過程一般不要超過10分鐘,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與練習。例如:在講解因式分解時,以ac+ad+bc+bd為例,引導學生提取公因式,變為a(c+d)+b(c+d),再提取公因式即為(a+b)(c+d),從而直接可以看出ac+ad+bc+bd=(a+b)(c+d)。然后運用類似因式分解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完成,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過程與結論,教師針對情況適時點撥。
其次,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做好引導,針對不同學生的數學基礎,合理選擇所教的內容。在對全體學生教學時,不能圍繞尖子生轉,反而更要注意那些發言極少的學生,給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中來。例如八年級數學上冊“因式分解”這部分內容,課本設置為一課時,我們可以將其分成三至四課時,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掌握,以便為高年級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學時設計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回答,使他們擁有成就感,增加學習的信心。
最后,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與方法的指導,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講授“勾股定理”時,教師鼓勵學生自主畫一個直角三角形,在已知兩條直角邊的情況下,計算求斜邊,然后再講授勾股定理的性質及其應用。學生通過自身實踐來驗證自己畫的圖形,這個過程是一種自我探索、自我體驗的過程,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做好教學中“傾聽者”的角色
初中數學教師不是單向的向學生傳達自己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要主動去傾聽學生的訴求和心理。做好“傾聽者”的角色不只是學生班主任的工作,數學教師同樣也要做一個積極善意的傾聽者,轉變教師在教學中絕對權威的觀念。當學生在學習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都應該站在學生的身旁,認真傾聽學生的訴說,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做好“傾聽者”的角色對于學生的生活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
首先,教師通過傾聽學生的訴說,可以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能更容易辨別出學生的悟性和理解力,掌握學生在學習理解過程中存在的偏差,從而判斷出學生理解的深度,及時調整數學教學方案,使得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其次,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認識也會產生變化,真心感受到教師是從內心愿意幫助他們的,師生在交流過程中,亦師亦友,相互之間能夠更加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等。共同地探討、平等地交流,能夠更方便教育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體現出他們學習過程的主體地位。
最后,在傾聽的過程中,教師能夠陪同學生“共同成長”,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能夠達到共識、共享、共進,教師可以知道學生需要學什么,從而有目的地去教什么。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提出不同的對策來解決,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學生的潛能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挖掘與展現。
三、做好教學中“評價者”的角色
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效果如何,需要教師及時給出相應的評價。初中數學教師做好數學學習“評價者”的角色,能夠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及時調整并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
首先,初中數學教師對學習的評價內容要做到“三個到位”和“三個關注”:“三個到位”即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要評價到位,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要評價到位,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要評價到位;“三個關注”即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反饋,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結論與過程。
其次,教師要創新評價模式,改變傳統“全憑教師一句話”的單一評價方式,積極運用多方位、多樣化的評價模式。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家長校外評價和社會輔助評價。評價方式也可以采用書面考試、作業分析、課堂觀察、課后訪談、成長護照等。數學教師對各種評價加以綜合考慮與利用,突破教學傳統評價模式的瓶頸。
最后,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接地氣”,要圍繞新課標的要求,根據自己所在的學校特點、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評價。評價過程中應多使用鼓勵性語言,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課中來,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寓教于樂。
四、結語
新課程改革能否取得巨大的成效,關鍵核心在于教師的教學習慣、教學行為、教學方式等是否能夠得到真正的改變與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教育教學改變的先導性條件,角色定位準確了,教學行為才能隨之真正改變。所以,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積極轉變自身角色,做好角色定位,為全力推進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葉俊.初中數學教師的幾個轉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2).
[2]宋長安.初中數學教師角色意識的轉變[J].吉林教育,2013(32).
[3]孔德龍.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角色的轉變[J].福建中學數學,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