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君
摘 要: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跟上時代的步伐,首先要增強宣傳力度,其次要根據農民實際需求確定培訓內容,再次要不斷深化教育教學體制改革,還要為農民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平臺,最后要出臺相關的政策,幫助農民實現創業夢想。總之,要將農民的需求、滿意度放在首位,不斷探索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確保農民教育培訓取得實效。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創新;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6.013
注重培育職業農民,是推動農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教育培訓是培育職業農民的重要手段。近幾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這既是中央對現代農業發展做出的重大決策,也是對“誰來種地”問題的戰略考慮。筆者結合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實際,借鑒發達國家關于職業農民培訓的成功經驗,探討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方式和方法。
1 增強宣傳力度,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的意義,保證中國的農業“前有古人,后有來者”,保證中國的地必須有人種。主管部門應該大力支持承擔農民培訓的單位,各級有關部門應該主動積極地去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營造一個支持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社會環境。
切實做好宣傳工作,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政策宣傳單能真正發到農民手中。向廣大農民朋友廣泛宣傳新型職業農民的意義,大力營造農民科技培訓的良好氛圍,努力使先進的實用技術傳入千家萬戶。可以改變以往單一依靠鎮、村委會宣傳的方式,采用多種措施,例如給農民發放宣傳單、明白紙,請專家做專題講座等,利用辦黑板報、刷寫墻體標語、掛宣傳條幅、設立咨詢臺等方式引起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以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媒體作為載體,增強宣傳力度。
2 根據農民實際需求確定培訓內容
要真正深入田間地頭,走家入戶對農民實際需求進行調查研究。根據日常在組織農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中,與農民的一些談話接觸發現,新型職業農民對培訓的“實用、實際、實效”要求很高。像過去傳統的農民培訓僅僅是圍繞學歷教育、單純生產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方式已不能適應新型職業農民對培訓的渴望。我們在培訓中應更加注重的是技能類培訓。書本上的知識理論性太強,且在實際生產中不可能常常得到,無法激發農民對學習的渴望。還有一些新型職業農民渴望擴展知識領域,學習到新的知識。像一些長期從事葡萄、蔬菜種植的農民,就不想再參加關于這方面的培訓,因為他們在平日的生產實踐中已經懂得了許多這方面的知識,他們可能會對農產品如何銷售、實用會計等培訓內容更加感興趣。
應根據農民實際需求情況,結合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將傳統的種植栽培技術擴展到農產品產前和產后的相關領域,如沼氣沼渣利用、農產品銷售貯藏、食品加工、網絡銷售等。還應將技術培訓拓展到創業經營和就業技能培訓等等。
3 不斷深化教育教學體制改革
圍繞農業生產實際,根據農民實際需求,對培訓方式、培訓課程、培訓時間等進行改革,強化學員動手能力和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真正做到學有所成。
3.1 做好學情調查,豐富教學內容
由于學員的年齡、知識的掌握情況、生活中的實踐經驗各不相同,所以在新授一門課程前,要先做好測驗和摸底調查。要根據學員的需要,盡可能把實用的知識與技能聯系當地情況和實踐經驗加以傳授。
3.2 因材施教
對文化水平不高、專業技能掌握較少的學員,可在其學好文化課和專業課的基礎之上,適當開個小灶。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不懂就問,傳授一些簡單易學、實用性強的致富本領。對文化、專業技能都較高的學員,要鼓勵他們把眼光放得更長遠,掌握好基本課程之外,還要將課程的內容進行延伸,了解更多的知識,甚至是一些國外的先進技術。幫助他們成為技術上的排頭兵,倡導他們幫助其他學員,將掌握的知識同其他學員們一同分享和研究。
3.3 培訓形式需靈活多樣
在培訓形式上一般選擇在農閑時間對學員進行培訓講座,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帶學員去收成多、經營好、效益高的種植戶地里、養殖戶養殖場里學習觀摩,去生產車間參觀農產品加工等。也可以為他們放映國內外關于農業生產方面的電影或者專家的講座。總之,要通過多種形式開闊學員的視野,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和教室。
3.4 及時做好培訓效果反饋,改善不足
為了解培訓效果,在每次培訓完成之后要讓學員對教師進行滿意度評價。可以通過調查問卷、學員提建議、談話交流等方式進行培訓。只有了解學員的評價和建議,我們才能在今后更好地實施教學和培訓。
3.5 注重新型職業農民的動手實踐能力
在學員學習情況檢驗上,除了以試卷作為檢驗的方式外,還可以組織學員到生產基地進行實踐操作檢驗。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要注重增強學員的動手能力,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員的自主創新精神,鼓勵學員不斷地鉆研新技術,掌握更多新技能。
4 為新型職業農民搭建服務平臺
為新型職業農民提供一個咨詢服務平臺,可以方便學員有不懂的問題隨時得到解答,也可以方便培訓人員隨時掌握學員的學習情況。在這一方面,除了要有相關的遠程教育網站、專家電話咨詢等方式之外,還可以利用現代網絡的便捷創建QQ群、BBS、貼吧等交流方式。在這些交流平臺上,學員們可以共同研究討論在種植養殖上遇到的難題、學習上不懂的知識點,還可以分享新的技術和好的品種。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調動學員們種植養殖的積極性,還可以推廣新品種、植物病蟲害防治新技術、動物疫病防治新技術、農田管理及農產品銷售保存等新技術。
5 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新型職業農民創業
農業技術的創新已經成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主要推動力。新型職業農民將不僅局限于傳統意義的種植、養殖這種純體力勞動,還要靠知識和技術創造更多財富,進而回報社會。因此,在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同時,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激發農民的創業激情,增強創業信心,實現農民的創業夢想。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通過培訓促進創業,通過創業興建產業,通過產業促進增收的發展目標。
6 結 語
職業農民是這個時代的呼喚,沒有職業農民就不能實現發展現代農業的宏偉目標。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方面,我們已經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礎,想要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跟上時代的步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把農民的需求、滿意度放在首位,這也是衡量農民教育培訓效果好壞、質量高低的重要依據。農民培訓工作者要用科學的理念和務實的作風指導、規范各個環節的工作,多聽農民意見,不斷探索教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逐步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取得實效,確保農業后繼有人。
參考文獻:
[1] 范巍.農廣校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J].農民科技培訓,2011(8):8-11.
[2] 劉永生,楊國增,郝水源,等.淺議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在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方面的發展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3(S2):268-269,271.
[3] 王守聰.推動農民教育培訓科學發展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J].農民科技培訓,2013(4):6-8.
[4] 王守聰.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破解“誰來種地”難題的根本制度變革[J].農民科技培訓,2013(8):6-9.
[5] 高佳.如何搞好都市現代農業中的農民技能培訓工作[J].天津農業科學,2013(2):75-77.
[6] 王宏民.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新型農民的培育[J].山西農業科學,2007(12):120-122.
[7] 劉建斌,李敬巖,可欣,等.抓好新型農民培訓 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1):120-122.
[8] 魯釗陽.淺析我國新型農民的培養[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7(5):1-3.
[9] 周靜.河南省新型農民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河南農業科學,2013(8):20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