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馨
鈴木鎮一博士曾說:“有三分鐘的熱情都值得去練琴。”學鋼琴教師和家長一定要盡最大努力鼓勵孩子熱愛鋼琴,使孩子每天都保持練琴的興趣,因為“興趣是一種魔力,他可以創造人間奇跡”。
學鋼琴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學鋼琴既要用腦又要用手,既要學藝術又要學技術。所以對孩子來說,首先要培養他們學鋼琴的興趣。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愛好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興趣是人類潛能的“原動力”。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如果不能注意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而是一味地強壓,彈琴在孩子的心中會漸漸變得枯燥起來,興趣減退了,練琴的效率就會大大降低。那么,如何培養孩子學習鋼琴的興趣呢?
一、我們要以激發孩子興趣為首要任務
前蘇聯教育家阿爾托波列夫斯卡雅說:“激發感染孩子們掌握音樂語言的愿望,這是教師最初任務中的最重要的任務。”一位好的鋼琴老師,除了要有諸多方面的知識,還要把握好鋼琴教學的特殊性,把引導孩子喜歡音樂、喜歡鋼琴、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每個人的先天素質不同,有的人很小就顯露出音樂才能,而多數人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培養。教師在上課時,不僅要教孩子彈奏鋼琴的技巧,還要善于和他們溝通,只有熱愛孩子才能教好孩子。對多數孩子來說,在見教師之前,總是把教師想成一副嚴肅而令人害怕的樣子,這對孩子的學琴動機是不利的。有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調皮,因此希望教師在上課時對孩子嚴厲些。但事實上,再調皮的孩子在上課時也會表現得很老實,雖然不排除教師的威嚴有讓孩子精力集中的作用,但教師更應該讓孩子喜歡自己。比如,上課時的語調對孩子的影響就很大。當孩子出錯時,教師不應該責備,應該耐心地講解,找出錯誤的原因并找到解決的方法。教師應該使孩子產生一種愿意和這個老師學習的愿望,進而使孩子愿意學琴。在傳統鋼琴教學中,老師注重的是課堂上的講授教學,而對課下學生練習情況不大過問。事實上,課堂教學和學生課下練習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從某種意義上講,后者更重要。在課后,教師應布置一些既不是很難又有趣味的作品讓孩子練習,讓孩子越彈越想彈,從而培養了學習的興趣。老師在指導時要不斷加強孩子的信心,以鼓勵為主,循序漸進,不斷激發其練琴的勇氣。利用和選擇一些曲目來發揮學生的潛力,提高他們學琴的樂趣,切忌拔苗助長。
二、要引導孩子了解鋼琴家的經歷、創作動機、創作背景、風格流派等
從而真正了解作品的內涵,這種指導孩子主動學習的方法也是挖掘孩子潛能、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在鋼琴教學中常常告誡孩子:“音樂是從心里流出來的。”不錯,演奏進入高境界、高層次,唯一的標準就是你的音樂是否能夠感動聽眾,使聽眾在你營造的意境中產生共鳴。但一些孩子在演奏時,一味追求演奏家演奏時的外在表情和動作,看起來似乎是在全身心地投入和表現音樂,時而熱情奔放,時而悲憤哭泣,身體前后搖擺,頭在打拍子,聽眾在視覺上也似乎被他的動作所感動,融入了音樂的情感。可是當演奏結束后,演奏者本身除了比較順利地完成技巧和奏出音符外,從作曲家風格到曲式結構以及音樂內容、音樂形象、聲音控制、音色變化統統談不到。而聽眾從視覺方面得到有限的感覺外,也未能留下任何記憶。當然,不可否認適度的形體動作協助表現音樂,產生強有力的音響效果不是不可取的。相反,它與音樂是一種默契的、協調的、相輔相成的,是表現音樂內容樹立音樂形象,有助于控制音色、音量變化的手段。偉大的鋼琴演奏家霍羅維茨在演奏時,你見不到他有什么夸張的動作,但他演奏莫扎特的作品時是那樣的優雅高尚,令人著迷。清晰的音樂線條和明快適度的對比,給人留下了栩栩如生、楚楚動人的印象。當他彈奏肖邦夜曲時,你會感到是在讀一首情感質樸而又充滿浪漫的詩章,那“一音一色”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主觀世界與客觀因素所產生的發自心靈的聲音。當他演奏拉赫瑪尼諾夫協奏曲時,他同樣以準確的音樂形象莊嚴輝煌的聲音征服了聽眾,這就是鋼琴家偉大之所在。
另一方面,從一個人的演奏中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文化水平,在鋼琴演奏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無窮無盡的文化和無限寬闊的空間,從柔和的、溫馨的、有光澤的、明快的歌唱、飽滿的聲音到充滿力量、體魄宏偉的形象,這些可聞可視的內容都是體現在文化中,并且具體體現在演奏者通過音樂思維、聲音而塑造的形象中,能否與聽眾產生共鳴,達到共識絕非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從你初學琴起,這樣的積累就開始了,從簡單的樂句、樂段、一段段的音樂構思、布局、形象、聲音、旋律走向到最終總的整體音樂,都是由一個意境進入一層更高的境界。因此,優秀的演奏不僅是要求完全地掌握譜面和鍵盤,而重要的是必須把作品的內容當作自身的一部分,把每一個音符的完美表現都當作是自己的藝術使命。
三、要合理選用教材,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教材選用是否恰當,將對孩子的學習興趣產生很大影響。鋼琴教材的選用要在循序漸進原則的基礎上,注意音樂內容的多樣性和生動性,要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特征。如果總是選用練習曲和技巧偏難的樂曲,將使孩子很快失去學習興趣。如選用較為系統全面且帶有插圖和標題的成套教材入門,使孩子既在短時期內學習多種內容,又始終在一種愉快活潑的想象中學習;多選一些世界名曲,注重培養孩子的音樂欣賞能力;還可選擇一些孩子們喜愛的歌曲并教他們配彈簡單的伴奏,既調動了學習興趣又鍛煉了即興伴奏的能力。
四、多參加音樂活動,提高孩子的音樂欣賞水平
教師要創造條件,選擇合適的時間,把學習鋼琴的孩子集中起來,讓孩子們互相欣賞自己的演奏、互相挑毛病。經常讓孩子們練習齊奏、重奏等,還要搞孩子們自己的音樂會或比賽,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師還應讓家長多給孩子聽音樂,多看各種音樂演出。隨著鋼琴水平的不斷提高,不少家長對孩子練琴抓得很緊,只要一有時間就讓孩子坐在琴邊用功。這種分秒必爭的精神是好的,然而對音樂欣賞這部分也是不能忽略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聽音樂會是浪費時間,又聽不懂,還不如在家練琴,這是極其錯誤的。音樂語言和文學語言一樣,大家都懂得,學習文學不單純是識字、造句,還要通過閱讀、欣賞等各種渠道來提高文學水平。如果孩子沒讀過好文章,自然就缺乏鑒賞能力,也不會寫出好文章,音樂欣賞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還有些孩子很有音樂才能,但彈出來的東西卻是乏味的,即使老師再三啟發強調也無濟于事。原因何在呢?很大程度上是孩子聽得太少,見得太少。對音樂的理解也太少,缺乏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更談不上對音樂的鑒賞能力,自然也就彈不出好的音樂來。怎樣解決?就是要加強孩子們的音樂欣賞,多聽音樂會、多聽好的演奏。沒有條件的可以多聽錄音。另外,如果我們有指導地去引導孩子欣賞音樂會,那么,聽一場音樂會比悶頭練幾個小時的琴收獲大得多。讓他們在生活中很自然地受到音樂的熏陶,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學習鋼琴和音樂藝術。
總之,想干好任何一件事,一定要對他有足夠的興趣。孩子們對學琴感不感興趣直接關系到注意力能不能集中。只有注意興趣的培養,才可以使孩子們取得較好成績,才可以增進孩子們對音樂的喜愛,這也是使家長、教師、學習鋼琴的孩子能統一起來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