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
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更加激烈,能否迎接未來知識經濟的挑戰,關鍵在于能否培養出大批具有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精神的人才,這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我們要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去迎接時代的挑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對宏觀層面創新教育理論、政策的學習,對中觀層面創新教育基本模式、基本原則、特點、方法、途徑的思考,以及對過去教育教學成功與失誤的反思,然后腳踏實地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尋找一些切入點去探索具體的“創新”問題。
一、創新教育的時代內涵與本質
創新教育,就是指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高度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即不僅要授之以“魚”,而且要授之以“漁”,更加要導之以“創”。它是要在全面優良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實踐進出智慧的火花。從這種意義上講,創新教育不是一種具體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種意義深遠的教育思想。
創新教育是一種超越式教育,在價值觀取向上堅持以未來理想與成功為價值的“明天”教育價值觀,它不以“重復過去”為己任,旨在人文本質上創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創新教育是一種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與情商和諧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強調人格發展的獨立品質。創新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它屬于高層次的素質教育,突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
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在傳統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知識經驗的傳播者,而學生只是知識經驗的接受容器,這是一種較消極的教學過程,它雖然也面向了全體學生,卻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長,不可能很好地開發學生潛能。創新性學習,它的目標是讓每個學生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知識掌握了多少,還應注意到有沒有形成自我學習所具備的能力。青少年處于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他們一般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可塑性強,好奇心強,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無疑對他們的成長是不無裨益的。
1.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條件。教師要尊重和相信學生的創造能力。在課堂上要實行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要注重引導、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勇于探索求異,善于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新穎性、深刻性、獨特性,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例如做腹部肌肉素質練習,先講解腹部肌肉收縮的原理,要求學生以創造性的視角來完成,鼓勵學生想出多種練習方法達到同樣的練習效果,鼓勵學生凡事凡物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思路去思考,從多方面尋求最佳答案。對學生中那些有創意的做法即使是不成熟、不完整,也要給予正確的評價,給予應有的肯定,給予適時的點撥,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智慧中進發的創新火花閃爍應有的光亮。
2.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教師在教學時應當以飽滿的熱情和強烈的責任感面對學生,時時關注學生的反映,并根據不同的反映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法,時時關心學生,做學生的朋友。只有這樣才能造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的思想意識才能打開,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起來了,學生的個性也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此時學生的情感處于積極、自由、寬松、安全的心境狀態,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進入一個自由馳騁的心理空間。
3.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興趣、好奇是青少年的天性,同時也是創新意識的潛能,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是引導青少年進行科學創造的大門。好奇與創造力是相連的,教師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對學生由好奇而產生的奇思妙想和異想天開,要給予重點保護。教師平時因多給學生介紹創新的榜樣,以激發學生的好奇意識;同時要放手讓學生實踐,消除學生的恐懼,強調從錯誤中學習,鼓勵學生異想天開,敢于幻想,大膽實踐。而且教師要善于應用鼓勵性的語言、信任的表情,及時肯定和表揚學生,給他們“陽光雨露”,讓他們有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啟迪創新精神。
4.提高學生創新的基本技能。創新是一種學習過程,需要技術知識的積累。因此創新過程是一種有組織的、時間序列的、不可逆轉的和路徑依賴的過程。創新所需的知識是一種特有的和帶有地方、學生色彩的知識,學生的技能、知識創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徑。我們應首先從課堂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提高創新能力。如:啟發式教學、發現教學、嘗試教學等。其次是培養學生用多種角度看待事物,發現事物的基本屬性,利用它們的屬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優化組合、重新排列、遷移提高等)。
5.自行創編成套動作。體育課在體操、韻律操、武術項目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由易到難系統掌握,復習教學大綱規定的技術動作;其次可充實教材中沒有安排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簡單易學的各種技術動作。如前滾翻可變化為雙手抱膝、手放胸前、兩腿交叉、分腿、直腿、雙人、魚躍前滾等。也可重點介紹一些難度較大動作和體操、武術編排成套動作的簡單知識。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他們自行組合編排成套動作,并讓組合編排有特色的學生出來演示,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充分鼓勵,提出改進意見。這樣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動,無疑會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總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學實踐證明,只要抓住創新這一素質教育的核心,就一定會培養造就一大批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