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榮蓮
摘 要:預習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前奏曲”。預習是上好數學課的重要環節之一,既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預習;針對性;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標準》中有一條鮮明的教學理論:以學定教。這一基本理念將教學活動牢牢定位于學,學生學先于教,即以學生的預習活動啟動教師的教學活動。每一教學過程是從學生的自學開始的,教師則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施教,有學有教,不學則不教。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教師“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可見,預習是小學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前奏曲”。預習是上好數學課的重要環節之一,既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方法。
在現在提倡的“互動課堂,學程導航”的模式中,課前預習雖然擺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許多老師往往忽略課前預習的作用,因課前預習的缺位或不到位,消耗了學生大量的課堂時間,造成了教學效率的低下。
一、目前,課前預習大體存在以下幾種現狀
1.課前預習放課堂
教師沒有布置學生提前預習課本,而是把課前預習放入了課中。學生因為沒有事先預習課本,對課本的內容不熟悉,書中的重難點無所了解。所有本該課前掌握的東西,全部要到課堂解決,這樣,就消耗了學生大量的時間。有時,教師由于要趕進度,有些環節難免不扎實,水過地皮濕。而且,由于學生沒有學習課本的前準備,學習興趣以及對課本的感悟深度,都將大打折扣。
2.課前預習一刀切
有的教師沒有認識到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學生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若教師布置的預習內容脫離學生的個性差異,造成差生吃不了,優生吃不好的現象。還有一些教師因為對預習內容缺少精心設計,過于隨意性,有些內容就是直接照搬書上的例題,學生照抄書上的例題就能應付,效果非常不如人意。
3.課前預習無檢查
有些老師雖然也布置了學生預習,但是在課堂中卻沒有檢查、反饋、評價的環節。學生預習的怎么樣,無從得知,學生對課文已經擁有了哪些知識儲備,也不知曉。課堂從零開始,按照教師預設的教案進行。這樣,由于沒有對學生的了解、把握,所以根本談不上以人為本和教學效率的有效性。
沒有有效的課前預習,沒有學生對文本的前期準備,就沒有高效的數學課堂。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來達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呢?
二、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策略
1.創建“以優領先”的學習小組,為有效學習創造條件
為了增強預習的有效性,我嘗試把班上數學成績好的12位學生任命為數學學習小組的組長,其余學生自由選擇加入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這樣既可以保證每組都有“領頭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顧學生的“自由情結”并相互監督,為有效預習創造了條件。
2.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預習內容
合理的預習內容往往體現了合理的預習方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列出預習提綱,讓學生帶著提綱去預習,故而預習提綱應精心設計。(1)要有針對性,即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針對學生的特點。(2)要有啟發性,即啟發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思路。(3)要有趣味性,能激發學生的興趣。(4)要難易度適當。指導預習時應注意設計問題時難度因人而異,不能全班一刀切。學生所能解決的問題總是遵循這樣的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預習也不例外。如果提過高,過難的問題,學生即使預習也完不成,他們就會喪失信心。因此要科學地設計不同程度的問題。盡量不要布置那些學生通過手邊的資料就能獲得答案的預習題。如指導預習“角的初步認識”可設計如下問題:角是什么樣的?角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找找生活中的角。設計問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用多種思路、方法解決問題,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可設計類似“你還能怎樣求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你能背誦乘法口訣嗎?你發現它們有什么樣的規律?”等類似題目。
3.教給學生課前預習方法
如何進行有效的預習,提高學生預習的效果,除了教師在對教材深度了解后合理設計預習問題外,應重在加強對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1)要認真讀書。先將教材粗讀一遍,領會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復細讀。細讀時,可用彩筆在課本上初步勾劃出重點、難點、疑難問題。(2)要認真思考。預習時要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及有關參考材料,進行積極的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弄清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新內容中的每一個概念、定律、公式等。(3)要虛心請教。在預習過程中,有些問題雖經過獨立的思考(包括查資料),但仍得不到解決,可與學習小組中的成員討論,必要時要向老師、家長或其他人請教,盡量將問題解決在課前,以便課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問題。(4)要適當地做些習題和實際操作。以及時檢查預習效果和鞏固、深化知識系統,從而為上新課做些必要的準備。(5)要認真做好筆記。
4.重視課前預習檢查
學生對新教材內容進行預習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評價。教師及時地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反饋并給予一定的評價,給予學生激勵性的鼓勵,會讓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喜悅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使課堂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對學生預習情況的檢查,可以分成這樣幾種:(1)教師參與式,教師參與其中一個小組的預習討論,并給以正確的引導;(2)教師檢查式:教師可以抽查部分學生的預習作業,對于重點預習的知識也可以檢查全班學生的預習作業;(3)小組匯報式,對于比較簡單的知識點可以放手給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去檢查,然后由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向教師匯報各小組的預習情況(課前或課上匯報)(4)考察式,就是學完同一類知識以后,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出其中一課的知識點編排出考查題,在數學學科活動中讓學生分析解答,以考察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什么水平。這樣,教師可根據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結合新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及時調整教學思路,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地進行,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預習對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十分重要,“教學生會學”就應該而且必須教會學生預習。“教學生會學就應該而且必須教會學生預習。只要有計劃地認真啟發,正確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