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遠
摘 要:小學生因為年齡小,知識和閱歷以及語言詞匯積累有限,思路較為單純和狹隘,再加上實踐訓練力度不夠等原因,使得小學生作文中的弊病較多,突出表現為:1、內容比較空洞,普遍存在空話連篇的現象;2、在作文表達時不敢或者不想說真話,只是在單純地模仿冠冕堂皇的篇章詞句,所寫素材與生活脫軌,無法表達出真實的情感;3、作文寫作的布局過于模式化,作文的結構大多都是在套用,由簡單的開篇、主體以及結尾三部分構成。本文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聯系生活;閱讀;修改;評價
小學作文要擺脫作文思路、結構、內容等空洞無味、模式化、無話可說、照抄照搬、機械模仿、形式簡單、思路狹隘等弊病,應從作文的根源和本質入手,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認知規律以及情感表達進行深入細致地探討和研究,結合小學生生活實際以及認知結構,并對其進行總結歸納,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從內容的個性化、思路的個性化以及形式的個性化三方面引導學生,以實現小學作文個性化,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作文能力。
一、教育學生聯系生活,提高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墒巧畹拈]塞、知識的局限、思維的拘束給孩子的寫作壓上沉重的大山,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所剩無幾。我們應當從興趣入手,使學生變“怕寫作文”為“樂寫作文”,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在習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教師應時時貫徹“習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充分利用好身邊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并引導孩子擦亮眼睛,善于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發現各種美,鼓勵孩子打開思維與想象的翅膀,將生活中的實事轉化為筆下的文字。
二、教給學生作文方法,落實作文指導——解決“怎樣寫”的問題
1.指導學生細心觀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善于觀察的眼睛和敏感的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給你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從而在觀察中突發奇想,產生表達的靈感和表達的欲望。
2. 重視閱讀,夯實寫作基礎。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首先必須讓學生多閱讀。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寫作的基礎。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文章和片段,這是寫作教學的好材料。課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語言生動形象,易感易學,很適合學生閱讀。對于這些課文,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記,必要時背下來,積累的東西多了,到寫作文時語言就會像涓涓細流,自然而然地從筆下“流淌”出來。要寫出好文章,不但要讓學生熟讀課文,還要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書籍,汲取其中豐富的寫作營養——只有做到讀書破萬卷,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只有廣泛的閱讀,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寫作起來自然就會順暢生動,具體形象了。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更有趣的情節、故事。同時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讓學生選擇優秀的課外讀物,帶著對知識的渴望去閱讀,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前準備必要的工具書和筆記本。提倡學生摘抄精彩句段、諺語、名言,只要對寫作有用的可隨筆摘錄下來。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要寫讀書筆記,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內驅力。閱讀時把感受寫在日記本上,勤動手查工具書,把在閱讀中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加以解決。這樣,長此以往,既無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豐富了知識,從而提高寫作的能力。
三、鼓勵學生說真話,表真情以及以及文以載道的道理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就需要學生的作文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體現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以及文以載道的道理。要引導學生勇于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究。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星期天學生參加了家里的收割麥子的勞動,有些學生就把他們的勞動經歷和感受寫進作文里,有寫勞動辛苦的,有寫生活不易,有寫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著實讓人感動。因此,要堅持作文與生活相結合,作文與做人相結合,防止無病呻吟,胡編亂造,假情假意,說空話,說大話。
其次教師要賞識、尊重學生的習作,讓學生敢于說真話。在作文中出現了說真話,表真情的內容,哪怕表現出了不積極的道德思想,或語言文字不規范的情況,教師都要指出表揚抒發真情實感的好苗頭,在肯定了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基礎上,再對學生在其他方面存在的問題予以指導改正。
四、作后修改指導以及激勵評價
作文評改是整個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正所謂:“習作不厭百回改”。一篇成功的習作,是通過不斷地字斟 句酌,精雕細刻,反復推敲,得以完善。從布局謀篇,譴詞造句,句式變換,語句表達諸方面進行權衡,最后符合作文主題,范疇,體裁等要求。引導學生通過自改 和互評,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這樣不僅能讓所有的孩子都參與進來加強協作和主人翁意識,還能使學生在互評自改過程中得到煉 意、煉句、煉字的反復訓練,在修改的實踐中去認識正誤,分辨優劣,得到習作的審美感悟,達到提高認識和寫作能力的目的。當學生看到自己修改的作文通順了, 流暢生動了,就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有了滿足感,也就提高了寫作興趣。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 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A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讓學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老師的習作評語要講究方法,語氣要以鼓勵表揚,肯 定鞭策為主。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要根據實際需要。
綜上所述,小學作文中的讀寫結合是以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可以廣泛、主動、積極、自覺地參與到作文的讀、寫 中。讓學生通過閱讀來體會課文中所傳送的表達方式與描寫手法,以對話的形式來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豐富的素材來為學生的作文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避 免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出現心中無物的現象。還可以通過不斷的練習來讓學生對在閱讀中所掌握的寫作方法、技巧進行把握,讓學生的作文讀寫能力得到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