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鳳
摘 要:現階段,我國已經建立完善了能夠適應本國區域天氣特點的信息預報業務體系,并在防洪減災指揮工作中發揮了十分顯著的作用,成為防汛工作建設的關鍵。在文章中重點介紹了氣相預報在防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防汛抗洪工作的工作流程、氣象預報系統在防汛指揮工作中的流程以及氣象預報在防汛工作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氣象預報;防汛系統;應用分析
我國大部分區域位于季風區,其顯著的氣候特點表現為降水量年度變化率差距大,容易出現旱澇災害。而氣象預報作為防汛抗洪指揮工作的命脈,能夠為防洪抗災工作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政府部門通過強化防汛工作的調度能力,準確、及時的收集記錄各市區的防汛信息,減輕災害造成的破壞,維護社會的平穩健康發展。
1 防汛氣象預報的作用
水利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對氣象學的研究。在我國,每年汛期前期,全國各地區都會提前做好防汛措施,修繕加固河床堤壩,及時修整河道、水庫,落實好防汛抗洪減災方案等,將洪水災害控制在的預測范圍內,但江河湖泊的防汛準備工作則不盡相同,它需要根據不同河道的水位情況、該區域的降雨量情況、以及今后一段時間內的降水詳情等進行判斷,依照防汛天氣預報的預警情況,及時采取必要的蓄洪措施。
對于預報范圍比較大的區域來說,允許出現一定數量的降雨量誤差,但在防汛期間,這種誤差則需堅決避免,古話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細微的降雨量之差,很可能會出現完全不同的防汛結果。例如對暴雨中心位置的預測,如果其中出現幾十公里的差距,很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洪水險情,只有根據氣象報道情況,才能有針對性的做好洪水分洪工作。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在防汛工作中,氣象預報發揮的作用是無可取代的。
2 防汛抗洪指揮系統的具體工作程序
2.1 氣象信息采集
防汛應急指揮系統是以原始信息數據的采集與儲存為基礎而建立的,其中信息系統的基本元素是數據,系統不可能脫離數據單元而存在,而防汛抗洪指揮系統的主要工作是通過各種途徑最大化的收集和儲存數據資料。同樣,該階段僅是應急指揮系統能夠設立的基礎,我們得到的數據資料還需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分析完善。
2.2 數據資料的處理工作
防汛應急指揮系統高效工作的基本前提是有完整、準確的數據信息鏈,而信息數據的加工、處理則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之一。因為防汛應急指揮信息系統運行的首要前提是有大量需要進行處理的數據資料,通過使用各種專業儀器、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平臺等來完成。
2.3 信息資料的利用和決策
信息在經過處理后,還需專門人員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潛在的信息變化規律,使用模型分析法對氣相變化的趨勢進行預測分析,為防汛指揮工作積累經驗,并且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檢驗其正確性,為下一步的指揮決策工作提供依據,確保防汛指揮工作的開展能夠幫助社會經濟建設取得更大的效益。
3 氣象預報系統在防汛指揮系統中的工作流程
氣象信息資料分為很多種,其中比較常見的水文氣相資料為地面能夠觀測的降雨量。水文部門與氣象部門都有各自的降雨量發報體系,它們的區別在于服務目的不同。氣象部門觀測站分布均勻,設置地點比較稀疏,但其報道時間、次數固定,反映的是大面積的降雨分布趨勢以及變化情況;水文觀測站分布層次不同,報道拍報時次也不同,反映的主要內容是暴雨降落的區域以及降雨量情況。在防汛工作中將兩部分信息資料整合在一處,通過繪制雨量圖表,便能夠及時掌握降水變化情況。下面重點分析氣象信息的工作流程。
3.1 氣象信息的接入
一般情況下,氣象信息傳遞使用的工具為網通數字傳輸專線,它能夠將氣象圖、氣象信息文件以及雷達掃描圖等通過TXT文件格式,每隔五分鐘發送到氣象局專用服務器。
3.2 氣象信息數據的讀取
氣象信息資料的讀取是通過氣象局發布的網絡服務器實現的,其中包含的文件內容為:預報區域24小時內的實時氣象信息資料,其中包括溫度變化、濕度變化、風向變化、降雨量變化等;預報區域自動站的實時資料變化情況;衛星圖譜變化情況;全國天氣變化情況;雷達圖譜變化情況以及突發天氣變化情況等。
3.3 氣象信息的傳輸
加密技術是氣象信息傳輸過程中常用的手段,即,通過服務接收器接收到數據資料后,將其加密,后使用的IP網址將其傳送到的WEB服務器,WEB服務器接收到數據資料后再解密,存入數據資料庫。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的避免數據信息被篡改、竊聽,規避一切潛在危害。
3.4 氣象信息的顯示
氣象信息一般通過文字和圖形的方式直觀的顯示出來,其中顯示的內容有24小時內的實時溫度、風向、風力、降雨、等。衛星云圖和雷達掃描圖能夠可以進行實時更新,通過動畫的形式進行播放,同氣象變化同步。
4 氣象預報在防汛工作中的應用
4.1 氣象預報能夠對天氣變化情況進行及時播報
將降雨量資料、氣象雷達獲得的資料以及天氣觀測資料等結合在一起進行分析,能夠較為準確的得到全方位、多層次、微觀宏觀結合的氣象信息資料,更加能夠進行實時監測。比如在實際氣象監測工作中,每天中午11點左右,依照8小時的天氣圖,再根據雷達回波圖,既能夠掌握已經發生的降水情況,又可以知道當時的氣象和即將發生的降水情況。另外,通過不同時刻的天氣資料變化對比,還可以較為準確的估算某時段內的降水強度以及降水面積大小。這種具有延伸性質的即時天氣預報,雖然預測時間只能提前幾個小時,但對于抗洪搶險工作卻是十分重要的。同時,我們通過對降水情況以及衛星云圖進行實時檢測,能夠快速的作出降水判斷,確定具體的防洪措施。
4.2 能夠對天氣預報進行補充和修正
天氣是復雜多變的,當氣象局發布天氣預報之后,很可能會出現突發狀況,所以,對天氣變化情況進行實時檢測,能夠隨時對天氣預報進行補充修正,并將天氣變實情及時告知有關人員。例如,在一九八八年八月七日的早晨,原位于在浙江東部且已經減弱的熱帶氣壓突然上升,并逐漸向大陸方向靠攏,水調工作室值班人員在天氣預報預警之前,及時的通過衛星云圖發現這一情況,及時告知有關部門,提前做好了防汛措施。及時修訂了當日的天氣預報,為防汛部門爭取了寶貴的抗災時間,增強了各部門的應變能力。
4.3 氣象預報能夠為防汛調度提供正確的決策
因為我國處于季風氣候區,幾乎每年都會有災情不一的洪水爆發,防汛部門要針對洪水情況及時做好調度工作,比如,洪水的分洪、蓄洪、水庫等工程設施的調度等。一般情況下,決策正確與否和降水變化情況息息相關。特別是當洪水即將達到提前做好的某些預防措施的臨界點時,未來的氣象預報情況就是防汛工作成功與否的關鍵。此時,不僅需要國家氣象部門提供預報意見,水利工作者進行氣象資料分析,還需及時得知當時天氣變化的情況,天氣預報的正確性以及可變性等,及時掌握這些情況,才能夠迅速的作出判斷。
5 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防汛工作過程中的氣象預報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當前,防汛抗災工作正不斷向著規范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同時,氣象水文預報作為防汛工作的命脈,其重要性十分顯著。若建立完善的防汛指揮系統,就需要強化氣象、水文預報體系的建設力度,為科學的防汛調度工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高久 ,陸兵.簡述氣象預報系統在防汛指揮中的應用[J].科技創業家,2012(14).
[2]鐘成文,梁穎.氣象預報在防汛工作中的應用[J].農業與術,2012(12).
[3]李廣海.水庫防汛氣象監測預警系統的研究與開發[D].北京郵電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