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延 徐玲
摘要:文章在對會展旅游內涵予以界定的基礎上,利用RAS法編制了2010年北京市投入產出表,并通過對產業關聯性進行數量分析,揭示北京旅游業與會展業的融合現狀。結果表明,目前北京市旅游業與會展業的融合現狀并不十分理想;旅游業的發展對會展業具有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動作用和反饋推動作用,目前仍是旅游業對會展業的需求拉動作用占主導,旅游業對會展業發展的敏感度和推動作用則較弱;兩者具有相互主動融合的動力,但仍處于被動融合階段;兩者之間的關聯影響目前主要以間接作用為主。
關鍵詞:會展旅游;投入產出;產業關聯;產業融合
一、 引言
2011年,北京會議、展覽及獎勵旅游創造的經濟總收入達212.84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增長21.8%,會展旅游憑借較高的經濟產出及較快的發展速度,正逐漸成為助推北京經濟加速增長的重要引擎。因而,對北京旅游業與會展業的融合現象進行理論探討與數量分析,促進兩者快速、健康、科學的滲透融合,對促進旅游高端化發展、打造國際一流旅游城市、形成首都旅游經濟新的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
二、 旅游業與會展業融合機理分析
1. 產業關聯是產業融合的基礎和前提。產業關聯是產業融合的基礎和前提,相互之間具有一定共性和關聯性的產業,才能進一步形成產業融合。旅游業與會展業之間存在特有的共性和內在的產業聯系。首先,旅游業與會展業具有共性。兩個產業提供的都是以服務性為主的產品,產業發展狀況都與當地的城市形象、產業環境和經濟狀況有關,目的地營銷戰略均是兩個產業的主要營銷戰略之一。其次,旅游業與會展業之間存在一種內在的產業聯系。會展業屬于高端商務服務業,參會者對會議場地、配備設施、生活接待服務等方面的質量要求較高,而旅游業較為發達的地區通常具備開放程度高、知名度高、設施完善等特點。且隨著會展活動內容從傳統單一的陳列展示向融商務會談、旅游觀光、文化娛樂等為一體的多元化方式轉變,旅游活動逐漸成為會展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旅游業與會展業相互支撐、相互促進。一方面,一些旅游業企業通過與會展業合作、開發會展市場業務、加入國際會展組織,帶動了會展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知名國際會展活動能夠提高舉辦地的知名度,增加當地的吸引力,從而擴大旅游客源市場。同時會展業對設施環境的高標準要求也會促使旅游業積極更新硬件和軟件設施、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改善旅游環境,從而促進旅游業向高品質、多元化方向迅速發展。
2. 旅游業與會展業融合發展形成會展旅游新業態。會展旅游作為旅游產業融合的一種類型,是旅游業與會展業相互延伸、相互滲透,在改造原有產業的動態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新型產業形態,市場需求是其形成的根本動力來源。人們出于商務需求到達會展舉辦地,除希望實現參加會議、技術交流、開展業務等目的外,同時也希望能夠借助外地出行的機會,在閑暇時間了解當地民俗文化、放松心情、開闊眼界,以滿足對追求精神層面、提高自身素養的需要,在這種需求刺激下,會展旅游的形成趨勢逐漸顯露。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需求更加趨近多元化、高端化,人們更加推崇賦工作于娛樂的生活方式,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助于提升生活品質。需求的增加不斷推動旅游業與會展業的深度融合。隨著融合形式的逐漸多樣、融合內容的不斷豐富,會展旅游作為一種新的產業類型也逐漸走向成熟。
3. 旅游業與會展業的融合發展是新價值的增長點和動力源。產業融合作為產業創新的重要方式和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是新價值的增長點和動力源。會展旅游是旅游業與會展業融合發展的產物,一方面,會展旅游的形成和發展能夠創造就業機會,促進就業增長,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居民素質,從而帶來較高的社會效益。另一方面,旅游活動與會展活動的融合有助于開發新的服務項目、豐富旅游產品體系,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并通過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產業生產率的提高等,創造旅游附加值,形成新價值的增長點。會展旅游的消費者大都是高端客戶群和專業人士,具有消費水平高、出游頻繁、重復率高等特點,從而使會展旅游成為旅游部門開發高端旅游市場、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
三、 北京旅游業與會展業的關聯分析
1. 2010年北京市20部門投入產出表的編制。投入產出表是定量研究產業關聯性的數據基礎。本文以《2007年北京市投入產出表》的數據資料為基礎,借助RAS技術編制了2010年北京市20部門投入產出表(將旅游業與會展業從租賃與商務服務業部門中細分出來,作為單獨的行業部門)。同時,本文也合并整理出了2002年、2005年和2007年北京市投入產出表作為對比分析,2002年~2010年北京市各行業部門對旅游業的中間投入表,如表1所示。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地區投入產出表2002》,《2007年北京市投入產出表》,北京2007投入產出調查網,《2011中國第三產業統計年鑒》以及2003年~2011年《北京市統計年鑒》。
2. 北京旅游業與會展業的關聯狀態分析。
基于表2消耗系數和分配系數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到:
(1)北京旅游業對會展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在2002年~2010年整體上為下滑趨勢,只在2005年有所提升后又回落至更低點;旅游業對會展業的完全消耗系數在2001年~2007年期間與直接消耗系數呈現幾乎相同的變化趨勢,2007年后出現較為顯著的回升。完全消耗系數是一個產業部門在生產過程中對其它產業部門產品的直接消耗和全部間接消耗之和,由此我們可以近似得到2002年~2010年旅游業對商務會展業的全部間接消耗系數的值,分別為0.002 6,0.005 4,0.005 2,0.007 7,總體上呈緩慢上升的趨勢。可見,旅游業與會展業的技術經濟聯系度總體呈上升趨勢,但仍處于較低水平,且提高速度緩慢。表明北京旅游業的發展對會展業確實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動效應,但作用強度還有待繼續增強;兩個產業之間的技術經濟聯系從以直接聯系為主逐漸轉變為以間接聯系為主,即說明北京市旅游產業的發展對會展業的需求拉動作用已由直接拉動為主轉變為以間接拉動為主,且這種間接拉動作用有持續增強之勢。
(2)從分配系數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到,2002年~2010年,旅游業對會展業的直接分配系數呈緩慢的上升趨勢,而完全分配系數總體呈現波動中略有上升的趨勢。說明整體上北京市旅游業因受會展業發展的影響而產生的對會展業的推動作用在不斷增強,產業間的關聯越來越緊密。根據完全分配系數和直接分配系數,可以計算得到2002年~2010年旅游業對會展業全部間接分配系數的值,分別為0.000 5,0.002 6,0.000 8,0.000 7,與完全分配系數表現出了幾乎相同的趨勢特征。比較來看,直接分配系數小于間接分配系數,但直接分配系數的上升速度要略快于間接分配系數,表明目前北京市旅游業對會展業的間接推動作用要大于直接推動作用,但兩者之間的差距正逐漸縮小,隨著旅游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與會展業融合深度的不斷加深,在未來旅游業對會展業的直接推動作用很有可能會超過間接推動作用。
(3)將旅游業對會展業的消耗系數和分配系數進行比較,發現消耗系數大于分配系數,表明北京旅游業對會展業的需求拉動作用大于旅游業對會展業的推動作用,產業關聯方式主要以后向關聯為主,即現階段會展業相對于旅游業更具初級產品部門的特征。
(4)根據消耗系數和分配系數的定義,直接消耗系數和直接分配系數同時也是產業之間中間投入率和中間需求率的數量反映。整體來看,北京市旅游業與會展業相互之間的中間投入率和中間需求率均比較低。相對而言,2002年~2010年間,會展業對旅游業的平均中間投入率(0.004 7)大于旅游業對會展業的平均中間投入率(0.000 5),而會展業對旅游業的平均中間需求率(0.000 2)要小于旅游業對會展業的平均中間需求率(0.009 3),說明北京旅游業更依賴于會展業的中間投入,其向會展業主動融合的動力更強;而北京會展業更依賴于旅游業對其中間產品的使用和消耗,即旅游業發展水平對會展業發展的影響更強。
3. 北京旅游業與會展業的關聯度分析。產業關聯度可以通過計算其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 來反映。影響力系數是研究某一產業的生產和需要發生變化時,使其他產業的生產和供給發生相應變化的程度,即在作用力上表現為該產業部門對其他產業部門產生的需求拉動作用。影響力系數越大,說明該產業的發展對其他產業的輻射效應越強,需求拉動力越大。感應度系數是研究其他產業的需求發生變化時,促使該產業的生產和供給發生變化的程度。而該產業部門的生產和供給發生變化,又會對相關聯產業部門產品的產量、品質及價格等方面產生進一步的影響,從而促進和推動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的再發展(如成本推動),即在作用力上表現為該產業對國民經濟及其他產業發展的支撐效應和推動作用。感應度系數越大,說明該產業發展對國民經濟及其他產業發展的支撐效應越強、推動力越大。
本文對影響力和感應度系數的公式略做修改和調整,以計算北京旅游業與會展業的關聯程度度,分析量化兩者之間的融合現狀。修改后公式見式(1)、式(2)。
其中,elj表示旅游業j對會展業l的影響力系數,eil表示旅游業i對會展業l的感應度系數。根據式(1)、式(2),本文分別計算了北京旅游業對會展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根據表3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第一,2002年~2010年,影響力系數整體上呈下降的趨勢,2010年雖然出現回升但仍小于2002年的值。而感應度系數在波動中略有上升。說明北京旅游業對會展業的直接需求拉動作用在逐漸減弱,而會展業發展對旅游業產生的影響作用則有所增強。第二,影響力系數大于感應度系數,說明北京旅游業對會展業的拉動作用大于其受會展業發展影響后對會展業產生的推動作用和支撐效應,即兩個產業之間的關聯方式主要表現為后向關聯;第三,旅游業對會展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均遠小于平均值說明兩者之間的融合程度還處于較低水平,旅游業對會展業的拉動影響,以及旅游業對會展業發展的敏感程度都還不高,未來仍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四、 結論與啟示
1. 從北京旅游業與會展業的關聯狀況來看,目前北京旅游業與會展業之間的技術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但總體上融合情況并不十分理想,融合度較低,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兩者具有相互主動融合的動力,但動力明顯不足,目前仍處于被動融合的階段。其中旅游業向會展業主動融合的動力更強,其發展水平對會展業的影響效應也相對更強。在關聯方式上主要以后向關聯為主。因而,在未來的融合發展中,應促進旅游業與會展業從被動結合的初級階段向主動融合的高級階段邁進,即增強旅游業與會展業相互主動融合的動力,尋求相互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在融合方式上,應以增強旅游業與會展業的前向關聯,既提高旅游業對會展業的支撐效應作為提高二者融合度的突破點。
2. 從北京市旅游業對會展業的影響作用來看,北京旅游業的發展對會展業具有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動作用和推動作用,且比較而言,需求拉動作用相對更強。主要源于北京旅游業較為發達,使得更多的參展商、觀展者將北京作為會展接待地,從而增強了當地會展業對內、對外的吸引力。但另一方面,北京市游業對會展業發展的敏感度不高,會展活動的興起為旅游業增加了旅游主體的來源,尤其是消費能力較強的高端旅游客源,但旅游部門并沒有對此產生敏銳的反應,沒有提供相應水平的配套服務等,缺乏整體促銷的戰略意識,接待滯后,被動受益,從而表現出對會展業發展較弱的推動作用。基于這種局面,在未來發展中,北京旅游業應進一步促進自身發展,并提高對會展業發展的敏銳度,充分發揮對會展業的推動力和支撐效應,最終形成兩者互動互惠的良性發展。
3. 從北京旅游業對會展業的作用途徑來看,現階段北京旅游業對會展業的關聯作用主要以間接拉動作用和間接推動作用為主,且間接拉動作用有不斷增強的趨勢。間接作用的存在強化了旅游業發展對會展業發展的波及效應,但隨著旅游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與會展業融合深度的不斷提高,未來旅游業對會展業的直接推動作用很有可能會超過間接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梁留科,曹新向,孫淑英.會展旅游的理論及其案例研究.經濟地理,2004,(1).
2. 趙德銀,魏有廣.產業融合背景下我國會展業與旅游業聯動發展探究.生態經濟,2010,(2).
3. 王琪延,徐玲.基于產業關聯視角的北京旅游業與農業融合研究.旅游學刊,2013,(8).
4. 郭巒.會展業與旅游業的關系初探.經濟論壇,2007,(7).
5. 嚴偉,王飛.江蘇省旅游產業關聯度分析.社會科學家,2011,(8).
基金項目: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與研究生培養共建項目“提高首都文化競爭力研究——基于國際比較視野”(項目號:2013010371)。
作者簡介:王琪延,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玲,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