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波
摘 要:宿舍生活是大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參與人際交往最為直接的一種場所,直接影響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身心健康。本文通過查找文獻法和訪談法對大學宿舍人際關系進行了研究,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大學宿舍文化進行了分析。從而得出了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因素以及建立和諧宿舍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大學生;宿舍文化;宿舍人際關系
一、選題的意義
第一,在大學期間, 宿舍是生活的主要場所。宿舍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分析影響宿舍人際關系的原因, 以及如何建立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途徑, 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第二,調查表明,目前大學生宿舍不和諧的事情時有發生,諸如馬加爵事件、某高校的鉈中毒事件等,使得對宿舍人際關系的分析顯得尤為必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報告顯示“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率為29.03%?!贝髮W生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排解和消除,必然對學校、社會和家庭造成危害,破壞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第三,當前學術界對有關大學生寢室文化的研究較少,且缺乏理論深度。本文通過實證調查來了解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探討,揭示其發展規律性,從而豐富群體文化理論,完善和拓展校園文化理論的建設,準確把握大學生寢室文化現狀,正確認識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為學校教育管理部門制定相應措施提供第一手資料,使其能針對存在的問題,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完善管理制度,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文獻綜述
(一)現有國內的研究現狀和觀點
1.國內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研究
綜合所查到的資料,國內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宿舍人際關系的類型
研究者們對宿舍人際關系的類型有不同的劃分。姚本先把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分為兩種:一種為融洽型,一種為淡漠型。莊國波和唐平秋(1999)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類型進行了分析。從宏觀上看,宿舍整體關系類型可分為和諧型、月牙和諧型、松散型、小群體型、一汽失控分裂型五類;從微觀上來看,宿舍單個成員間關系可以分為友好關系型、思想封閉型,孤立與孤獨型、對立關系型四種。
(2)宿舍人際關系的測量
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在信效度方面關于宿舍人際關系的較好問卷和量表。孫西軍 (1985)利用莫雷洲諾的社會關系測量法研究了高校宿舍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整體結構進行了探討。毛小玲等(2005)根據人際關系的理論構想與宿舍的特點,在文獻研究和訪談的基礎上編制了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卷。問卷題目包含四個因子:人際沖突性、人際和諧性、人際親融性和人際擾他性。楊榮(2005)在碩士論文中編制了宿舍人際關系調查問卷。
(3)影響宿舍人際關系的因素
①個人背景因素。學生的性別、年級、家庭背景、經濟狀況等都對宿舍人際關系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②宿舍管理制度。岳慶利等人的研究表明:學校的管理因素包括公寓社會化水平、院系輔導員的重視、班級自身的管理等,但他們并沒有成為影響宿舍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4)宿舍人際關系的干預研究
目前國內的研究者利用團體輔導或團體咨詢的方式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進行干預,效果顯著,但對宿舍人際關系的干預研究較少。
(二)現有研究中的不足
由于宿舍人際關系理論研究的缺乏,各研究者所自編的問卷角度只是從某側面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現狀進行了探析,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研究主要在宿舍文化與宿舍管理方面,理論闡述多而實證研究較少。
(三)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的思路
首先,通過大量的、多渠道的檢索,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現有研究的現狀。
其次,通過比較分析法和深入訪談等研究方法了解當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現狀、差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最后,通過大學生自身、班集體、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促進大學生宿舍人際交往,針對積極探索大學生和諧宿舍人際關系提出相應的對策。
2.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學術期刊、圖書資料、網絡資料。
(2)比較分析法:用于比較性別、年級、經濟情況;專業類別等因素對宿舍人際關系的影響。
(3)訪談法:用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主觀評價材料和敏感問題材料的獲得。
三、訪談
(一)名單(限于篇幅與字數,列舉九人)
(二)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訪談提綱
(1)受訪者情況:
姓名 性別 學校名稱 專業 年級 家庭所在地家庭經濟情況
(2)訪談問題:
1.你如何評價你的宿舍人際關系?
2.你的宿舍人際關系現狀對你有沒有產生重要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3.你認為處理好宿舍人際關系最重要的是什么?
4.宿舍里有你喜歡與之交往的人嗎?若有,請說明理由。
5.宿舍里有你不愿與之交往的人嗎?若有,請說明理由。
6.在宿舍你有了煩惱,愿意向誰說?理由是?
7.你怎樣評價家庭教育對你的影響?
8.父母對你經常實施如何進行人際交往的指導嗎?
9.你希望學校對你進行宿舍人際關系方面的指導嗎?有何具體要求?
10.你認為網絡文化對你的宿舍人際關系有影響嗎?表現在哪些方面?
11.請提出你改善宿舍人際關系的建議和意見?
(三)訪談總結
1.訪談收獲
(1)宿舍人際關系的積極方面。endprint
①一般來說,“大學生屬于18歲以上的成年人之列,屬于青春期的后期,他們頭腦聰慧、求知欲強,他們思想領先、創造力強,他們身心基本成熟,能夠完成多種學習和工作任務,無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被隈R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大學生有強烈的交往、溝通、被人尊重和理解的需求,渴望有一種和諧融洽的宿舍人際關系。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大部分十分融洽,他們有共同的目標,興趣愛好、生活情趣等。他們認為宿舍人際關系十分重要,經常與室友溝通交流并參與各種活動,并愿意為融洽的宿舍人際關系的建立付出努力。
②根據人際和諧理論、同輩群體理論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在宿舍里一旦形成了良好、融洽的人際氛圍,有助于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2)宿舍人際關系的消極方面。
①小團體現象
張某是一位大一的女生,入學時統一住的是四人公寓宿舍。她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情況不是很好,而其她三個來自城市,這在消費上產生一定的差距。她的三個同學時常一起去逛街,而她總是一人待在宿舍,久而久之,其他三個同學就形成了小團體,這對張某影響很大,性格變得更加孤僻。
②人際競爭
在人際競爭方面,列舉了可能引起宿舍室友間發生利益沖突的6個方面:“干部競選(如班干、系干、校干等)”、“申請入黨”、“申請獎、貸、助學金”、“校內外兼職(如勤工儉學、家教等)”、“備考信息”、“就業信息”,讓被調查者根據發生的頻率和其感受的深刻程度依次排6項。從結果來看,大部分人都選擇把“申請獎、貸、助學金”排在第一位。從年級差異上來看,大一的排序比較集中為“干部競選(如班干、系干、校干等)”“申請入黨”。大二的排序比較集中為“申請獎、貸、助學金”“申請入黨”“干部競選(如班干、系干、校干等)”“校內外兼職(如勤工儉學、家教等)”“備考信息”,在訪談中,有被訪談者夏某談到其有一室友因為競爭獎學金的事情,搞得宿舍人際關系緊張。
李某是一位大三的女生,她說:“室友小陳為人不誠實,性格比較古怪,且比較敏感,喜歡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而且報復心理比較重,和她相處時常感覺壓抑,心胸狹窄,曾因為競爭獎學金,跑去打室友的小報告,回來還故意拉攏室友?!?/p>
③生活瑣事
在調查和訪談中發現,在生活瑣事方面,有不少學生認為無時間觀念的上網對于宿舍人際關系有重要的影。宿舍上網的便利,不僅可以使得他們通過網絡媒體獲取新知,也可以自由地發表見解展現自我。也有部分同學沉迷于游戲或一些肥皂劇當中,經常沒有時間觀念的玩通宵,既傷害了自己的身體,耽誤了學習,也影響了室友的休息。
2.訪談中遇到的困難
(1)時間不好確定,對方不怎么守時,比較隨意。自己有時也會突然有急事,讓對方久等。
(2)訪談問題宿舍的人際關系涉及對方宿舍,對方將其是為秘密,多敷衍了事,不透露實情,有的只能猜測對方宿舍的人際關系。難以真正了解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四、總結與反思
宿舍是“高等學校育人環境中最基本的元素,一個好的學生宿舍集體,可以是學生學習的園地,獲得信息、交流思想的窗口,養成良好品德作風、文明行為習慣的重要陣地?!贝髮W生宿舍人際沖突的處理是否及時、妥當,不僅關系到高校學生管理的質量,而且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積極探索處理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出現的問題,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面臨的新任務。在調查和訪談中,了解到這一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大學生自身、班集體、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
1.大學生自身
(1)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大學生要認清自己高層次的需要,處理好人際關系,積極主動地加強自身修養,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人際沖突的預防和避免,最根本上是要加強大學生自身的素質修養。”大學生應該開闊視野,學會客觀地分析問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努力學習人際交往知識技能,探索人際交往的藝術和奧妙;學會尊重、包容、坦誠與互助;學會欣賞與贊美別人,換位思考,以便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
(2)班集體和學校
學校是“正式的社會組織,是建立在次級社會關系上的次級群體,具備了組織的一切特征:目標明確,規范嚴格,權力結構嚴謹等?!睂W校是同學間關系的物質承載者,為了構建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學校應積極倡導和營造文明和諧的宿舍氛圍,建立健全文明宿舍制度,鼓勵建立校內校際友好宿舍,并積極組織校園心理文化活動,合理利用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成長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3)家長應加強對子女宿舍生活的指導與幫助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青年大學生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者尤其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家庭教育中,應當樹立“你好、我好、世界好”的“多贏”人際交往理念,既要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又要有助于孩子品質的提升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根據同輩群體理論,入學前,家長要對學生進行指導,有條件的家長還可對未來的大學生活進行介紹,提出合理建議,使學生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尤其是獨生子女和從未有過宿舍集體生活的學生家長。學生上學期間家長也最好能在尊重孩子個性的同時給予適時的關注和幫助。
四年的大學生活是人的青年時代最重要的階段,大家開始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社會相處,首先便是從宿舍生活開始了最初的學習和認識。同學們置于輕松偷快的宿舍環境中,可以開闊心胸,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四年的大學生活也會成為回憶中最輝煌的篇章。
參考文獻:
[1]肖建偉.大學生人格、宿舍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2]姜美霞.大學生同學間人際沖突及應對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馬麗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調查及干預研究.太原:山西大學,2007年.
[4]吳連海.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適應問題的實證研究—以廈門地區部分高校為例.廈門:廈門大學,2007年.
[5]申武丹.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及其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高珊.新時期大學寢室文化研究 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7]陳青萍.大學生宿舍生活心理適應障礙及其干預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
[8]毛小玲,等.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特點[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
[9]劉欣.不同宿舍人際關系類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10]許莉婭.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影響因素研究.
[11]王榮.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新探.煙臺教育學院學報.
[12]丁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研究.
[13]李艷. 和諧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14]尹成江. 對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探索[ J] . 遼寧教學研究.
[15]楊榮.對大學生宿舍人際溝通團體訓練干預的研究[J].池州學院學報.
[16]楊榮.師專生宿舍人際關系及干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endprint
①一般來說,“大學生屬于18歲以上的成年人之列,屬于青春期的后期,他們頭腦聰慧、求知欲強,他們思想領先、創造力強,他們身心基本成熟,能夠完成多種學習和工作任務,無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被隈R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大學生有強烈的交往、溝通、被人尊重和理解的需求,渴望有一種和諧融洽的宿舍人際關系。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大部分十分融洽,他們有共同的目標,興趣愛好、生活情趣等。他們認為宿舍人際關系十分重要,經常與室友溝通交流并參與各種活動,并愿意為融洽的宿舍人際關系的建立付出努力。
②根據人際和諧理論、同輩群體理論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在宿舍里一旦形成了良好、融洽的人際氛圍,有助于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2)宿舍人際關系的消極方面。
①小團體現象
張某是一位大一的女生,入學時統一住的是四人公寓宿舍。她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情況不是很好,而其她三個來自城市,這在消費上產生一定的差距。她的三個同學時常一起去逛街,而她總是一人待在宿舍,久而久之,其他三個同學就形成了小團體,這對張某影響很大,性格變得更加孤僻。
②人際競爭
在人際競爭方面,列舉了可能引起宿舍室友間發生利益沖突的6個方面:“干部競選(如班干、系干、校干等)”、“申請入黨”、“申請獎、貸、助學金”、“校內外兼職(如勤工儉學、家教等)”、“備考信息”、“就業信息”,讓被調查者根據發生的頻率和其感受的深刻程度依次排6項。從結果來看,大部分人都選擇把“申請獎、貸、助學金”排在第一位。從年級差異上來看,大一的排序比較集中為“干部競選(如班干、系干、校干等)”“申請入黨”。大二的排序比較集中為“申請獎、貸、助學金”“申請入黨”“干部競選(如班干、系干、校干等)”“校內外兼職(如勤工儉學、家教等)”“備考信息”,在訪談中,有被訪談者夏某談到其有一室友因為競爭獎學金的事情,搞得宿舍人際關系緊張。
李某是一位大三的女生,她說:“室友小陳為人不誠實,性格比較古怪,且比較敏感,喜歡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而且報復心理比較重,和她相處時常感覺壓抑,心胸狹窄,曾因為競爭獎學金,跑去打室友的小報告,回來還故意拉攏室友。”
③生活瑣事
在調查和訪談中發現,在生活瑣事方面,有不少學生認為無時間觀念的上網對于宿舍人際關系有重要的影。宿舍上網的便利,不僅可以使得他們通過網絡媒體獲取新知,也可以自由地發表見解展現自我。也有部分同學沉迷于游戲或一些肥皂劇當中,經常沒有時間觀念的玩通宵,既傷害了自己的身體,耽誤了學習,也影響了室友的休息。
2.訪談中遇到的困難
(1)時間不好確定,對方不怎么守時,比較隨意。自己有時也會突然有急事,讓對方久等。
(2)訪談問題宿舍的人際關系涉及對方宿舍,對方將其是為秘密,多敷衍了事,不透露實情,有的只能猜測對方宿舍的人際關系。難以真正了解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四、總結與反思
宿舍是“高等學校育人環境中最基本的元素,一個好的學生宿舍集體,可以是學生學習的園地,獲得信息、交流思想的窗口,養成良好品德作風、文明行為習慣的重要陣地?!贝髮W生宿舍人際沖突的處理是否及時、妥當,不僅關系到高校學生管理的質量,而且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積極探索處理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出現的問題,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面臨的新任務。在調查和訪談中,了解到這一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大學生自身、班集體、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
1.大學生自身
(1)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大學生要認清自己高層次的需要,處理好人際關系,積極主動地加強自身修養,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人際沖突的預防和避免,最根本上是要加強大學生自身的素質修養?!贝髮W生應該開闊視野,學會客觀地分析問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努力學習人際交往知識技能,探索人際交往的藝術和奧妙;學會尊重、包容、坦誠與互助;學會欣賞與贊美別人,換位思考,以便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
(2)班集體和學校
學校是“正式的社會組織,是建立在次級社會關系上的次級群體,具備了組織的一切特征:目標明確,規范嚴格,權力結構嚴謹等。”學校是同學間關系的物質承載者,為了構建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學校應積極倡導和營造文明和諧的宿舍氛圍,建立健全文明宿舍制度,鼓勵建立校內校際友好宿舍,并積極組織校園心理文化活動,合理利用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成長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3)家長應加強對子女宿舍生活的指導與幫助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青年大學生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者尤其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家庭教育中,應當樹立“你好、我好、世界好”的“多贏”人際交往理念,既要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又要有助于孩子品質的提升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根據同輩群體理論,入學前,家長要對學生進行指導,有條件的家長還可對未來的大學生活進行介紹,提出合理建議,使學生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尤其是獨生子女和從未有過宿舍集體生活的學生家長。學生上學期間家長也最好能在尊重孩子個性的同時給予適時的關注和幫助。
四年的大學生活是人的青年時代最重要的階段,大家開始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社會相處,首先便是從宿舍生活開始了最初的學習和認識。同學們置于輕松偷快的宿舍環境中,可以開闊心胸,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四年的大學生活也會成為回憶中最輝煌的篇章。
參考文獻:
[1]肖建偉.大學生人格、宿舍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2]姜美霞.大學生同學間人際沖突及應對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馬麗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調查及干預研究.太原:山西大學,2007年.
[4]吳連海.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適應問題的實證研究—以廈門地區部分高校為例.廈門:廈門大學,2007年.
[5]申武丹.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及其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高珊.新時期大學寢室文化研究 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7]陳青萍.大學生宿舍生活心理適應障礙及其干預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
[8]毛小玲,等.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特點[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
[9]劉欣.不同宿舍人際關系類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10]許莉婭.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影響因素研究.
[11]王榮.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新探.煙臺教育學院學報.
[12]丁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研究.
[13]李艷. 和諧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14]尹成江. 對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探索[ J] . 遼寧教學研究.
[15]楊榮.對大學生宿舍人際溝通團體訓練干預的研究[J].池州學院學報.
[16]楊榮.師專生宿舍人際關系及干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endprint
①一般來說,“大學生屬于18歲以上的成年人之列,屬于青春期的后期,他們頭腦聰慧、求知欲強,他們思想領先、創造力強,他們身心基本成熟,能夠完成多種學習和工作任務,無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被隈R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大學生有強烈的交往、溝通、被人尊重和理解的需求,渴望有一種和諧融洽的宿舍人際關系。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大部分十分融洽,他們有共同的目標,興趣愛好、生活情趣等。他們認為宿舍人際關系十分重要,經常與室友溝通交流并參與各種活動,并愿意為融洽的宿舍人際關系的建立付出努力。
②根據人際和諧理論、同輩群體理論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在宿舍里一旦形成了良好、融洽的人際氛圍,有助于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2)宿舍人際關系的消極方面。
①小團體現象
張某是一位大一的女生,入學時統一住的是四人公寓宿舍。她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情況不是很好,而其她三個來自城市,這在消費上產生一定的差距。她的三個同學時常一起去逛街,而她總是一人待在宿舍,久而久之,其他三個同學就形成了小團體,這對張某影響很大,性格變得更加孤僻。
②人際競爭
在人際競爭方面,列舉了可能引起宿舍室友間發生利益沖突的6個方面:“干部競選(如班干、系干、校干等)”、“申請入黨”、“申請獎、貸、助學金”、“校內外兼職(如勤工儉學、家教等)”、“備考信息”、“就業信息”,讓被調查者根據發生的頻率和其感受的深刻程度依次排6項。從結果來看,大部分人都選擇把“申請獎、貸、助學金”排在第一位。從年級差異上來看,大一的排序比較集中為“干部競選(如班干、系干、校干等)”“申請入黨”。大二的排序比較集中為“申請獎、貸、助學金”“申請入黨”“干部競選(如班干、系干、校干等)”“校內外兼職(如勤工儉學、家教等)”“備考信息”,在訪談中,有被訪談者夏某談到其有一室友因為競爭獎學金的事情,搞得宿舍人際關系緊張。
李某是一位大三的女生,她說:“室友小陳為人不誠實,性格比較古怪,且比較敏感,喜歡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而且報復心理比較重,和她相處時常感覺壓抑,心胸狹窄,曾因為競爭獎學金,跑去打室友的小報告,回來還故意拉攏室友。”
③生活瑣事
在調查和訪談中發現,在生活瑣事方面,有不少學生認為無時間觀念的上網對于宿舍人際關系有重要的影。宿舍上網的便利,不僅可以使得他們通過網絡媒體獲取新知,也可以自由地發表見解展現自我。也有部分同學沉迷于游戲或一些肥皂劇當中,經常沒有時間觀念的玩通宵,既傷害了自己的身體,耽誤了學習,也影響了室友的休息。
2.訪談中遇到的困難
(1)時間不好確定,對方不怎么守時,比較隨意。自己有時也會突然有急事,讓對方久等。
(2)訪談問題宿舍的人際關系涉及對方宿舍,對方將其是為秘密,多敷衍了事,不透露實情,有的只能猜測對方宿舍的人際關系。難以真正了解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四、總結與反思
宿舍是“高等學校育人環境中最基本的元素,一個好的學生宿舍集體,可以是學生學習的園地,獲得信息、交流思想的窗口,養成良好品德作風、文明行為習慣的重要陣地?!贝髮W生宿舍人際沖突的處理是否及時、妥當,不僅關系到高校學生管理的質量,而且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積極探索處理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出現的問題,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面臨的新任務。在調查和訪談中,了解到這一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大學生自身、班集體、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
1.大學生自身
(1)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大學生要認清自己高層次的需要,處理好人際關系,積極主動地加強自身修養,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人際沖突的預防和避免,最根本上是要加強大學生自身的素質修養?!贝髮W生應該開闊視野,學會客觀地分析問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努力學習人際交往知識技能,探索人際交往的藝術和奧妙;學會尊重、包容、坦誠與互助;學會欣賞與贊美別人,換位思考,以便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心理承受能力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
(2)班集體和學校
學校是“正式的社會組織,是建立在次級社會關系上的次級群體,具備了組織的一切特征:目標明確,規范嚴格,權力結構嚴謹等。”學校是同學間關系的物質承載者,為了構建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學校應積極倡導和營造文明和諧的宿舍氛圍,建立健全文明宿舍制度,鼓勵建立校內校際友好宿舍,并積極組織校園心理文化活動,合理利用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成長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3)家長應加強對子女宿舍生活的指導與幫助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青年大學生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者尤其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家庭教育中,應當樹立“你好、我好、世界好”的“多贏”人際交往理念,既要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又要有助于孩子品質的提升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根據同輩群體理論,入學前,家長要對學生進行指導,有條件的家長還可對未來的大學生活進行介紹,提出合理建議,使學生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尤其是獨生子女和從未有過宿舍集體生活的學生家長。學生上學期間家長也最好能在尊重孩子個性的同時給予適時的關注和幫助。
四年的大學生活是人的青年時代最重要的階段,大家開始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社會相處,首先便是從宿舍生活開始了最初的學習和認識。同學們置于輕松偷快的宿舍環境中,可以開闊心胸,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四年的大學生活也會成為回憶中最輝煌的篇章。
參考文獻:
[1]肖建偉.大學生人格、宿舍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2]姜美霞.大學生同學間人際沖突及應對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馬麗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調查及干預研究.太原:山西大學,2007年.
[4]吳連海.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適應問題的實證研究—以廈門地區部分高校為例.廈門:廈門大學,2007年.
[5]申武丹.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及其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6]高珊.新時期大學寢室文化研究 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7]陳青萍.大學生宿舍生活心理適應障礙及其干預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
[8]毛小玲,等.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特點[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
[9]劉欣.不同宿舍人際關系類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10]許莉婭.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影響因素研究.
[11]王榮.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新探.煙臺教育學院學報.
[12]丁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研究.
[13]李艷. 和諧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14]尹成江. 對大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探索[ J] . 遼寧教學研究.
[15]楊榮.對大學生宿舍人際溝通團體訓練干預的研究[J].池州學院學報.
[16]楊榮.師專生宿舍人際關系及干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