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晴
摘 要:語言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媒介,是教師實現教學目的的主要手段,如何讓學生變接受為主動,教學方法的作用自然不可忽略,但作為思維的載體——語言更需要教師下功夫研究和把握,正如一位哲人對其恰如其分的評價“如果說所有職業的語言都蘊含著自己情感美的因素,那么沒有哪一種職業的語言能像教師的語言那樣“動人心弦,令人神往,催人奮進,教人求真”。
關鍵詞:教師;語言;技巧;特點
一、電類課程教學語言的意義
一般來講,電類課程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它具有概念抽象、要點繁多、原理復雜等特點。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感到難學難懂、枯燥乏味。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斷錘煉語言,創造性的發揮語言藝術的功效,一定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增加學習興趣,并調動一切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過程,從而獲得學習的高效率和情感的提升。
二、應用細節
1.科學性
托爾斯泰說“在語言上花費的功夫簡直可怕,必須使一切顯得美麗、簡短、質樸,而且最重要的是準確”。教師在語言表達上不僅如此,而且還要注意規范性、科學性、邏輯性,把所講的每一句話及表達的意思講清楚、講準確,讓學生正確無誤地理解教師所表達的意思。同時還要注意嚴謹性和慎密性,尤其對于本專業。要求教師對自己所講的每一句話負責,教師對自己說出去的話要慎之又慎,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知識結構、認知程度和接受能力選擇最適合表達的文字。課堂上內容當講的,即所謂“精講”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表達要力求簡明精練,干凈利索,中心突出,切中要害。切勿把本來淺顯易懂的道理故意拿來故弄玄虛,使學生不知所云;或者詞不達意地羅嗦不止,使學生心煩意亂,產生逆反心理,拒絕接受空洞的說教;或者不講文明,講課時帶有與課堂教學無關的口頭語,干擾了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破壞了教師所要表達知識的內在邏輯性,消弱了教師講課的語言魅力,影響了學生聽課的質量和效果。
2.直觀性
語言直觀是對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通過語言的直觀形象描述,加以重新組合,從而產生新的表象和想象。它是直觀性教學的一種體現,主要是指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深入淺出,易于接受。電類課程中有些概念不容易理解,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學生對某些問題往往興趣不濃,如何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內容,往往可采用比擬法讓學生理解掌握。例如:在分析電壓與電位的區別時,可將電位比作為高度,把電壓比作為高度差。電位指電路中某點與參考點間的電壓,是相對值,大小隨參考點變化而變化。在“教”時,可把講臺桌面高度比作為某點電位,這時,選擇不同的參考點(地面、桌面等)來確定高度,可能會出現三種不同情況:正值;負值;零值,以此來加深對電位的理解和記憶;電位差指某兩點間的電壓,是絕對值,不隨參考點的改變而變化,可選擇講臺高度比作為電位差,無論怎樣改變參考點,都不會改變。通過比較,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趣味,降低學生思維的難度,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也可采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將抽象的問題形象化。
三、教學語言的技巧
1.生動有趣
語言的生動可增強知識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教師要用生動的語言情趣來感染學生,為學生創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情境,從而引起學生思維上的共鳴。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講課要深入淺出,把抽象的內容講的具體形象,把深奧的道理講得淺顯易懂,易于接受,化復雜為簡單,化枯燥無味為生動有趣,引導學生領會、掌握一些深刻的道理,在成長過程中學會運用它。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上生動活潑,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反之,如果教師的語言晦澀難懂、含糊其詞,會使學生誤解,不解其意、不得要領,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也可使學生產生一種探求問題奧妙所在的神秘感,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用生動活潑、形象有趣的語言,是消除學生學習枯燥無味的有效“調味劑”。
2.節奏明快
“文似看山不喜平”,寫文章講究一波三折才有韻味。同樣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節奏美感,波瀾起伏,方能令人“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教師合理的語言節奏不僅是教學課堂語言技巧成熟的重要標志,而且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講課的聲音應高低有致、抑揚頓挫,速度快慢要適當。同時語速、語調的運用可以使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調節,不能老是采用一種腔調、一種語速,沒有起伏變化。無論是單調乏味的蚊蚊低語,還是機械單一的高門粗嗓都會使學生懨懨欲睡,總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師講授的很大一部分內容便成了無效信息,教師的辛勤勞動化為烏有,有時變成了無效勞動。即教師在授課時該動情處則動情,該娓娓細語時則平心靜氣,使學生緊緊跟隨教師的講課語速,在教師的“講課旋律”中得到美的享受!
3.風趣幽默
風趣幽默是思想、氣質、才學、智力、視野和靈感的綜合結晶,一個人用語風趣,取材幽默常使語言閃爍出耀眼的火花。海因?雷曼麥說:“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直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能為人接受,而且目前針對于學習興趣不濃的學生更應如此!”教師用機智詼諧、風趣幽默的語言能進一步深化講課主題,為達到講課的理想效果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幽默是基于才智、學識水平上的自然流露,牽強附會不得,離題走題的閑言碎語、不著邊際的夸夸其談并非課堂語言的技巧,以風趣的話語、幽默的語言為課堂教學注入“興奮劑”,如并聯電路的連接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我們可以這樣比喻并聯電路“兵分兩路,勝利會師”,幽默形象的語言描述,又怎能不加深學生的印象呢?使教學活動在師生情感互動共振中產生引人入勝的魅力,使學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識、懂得做人的道理!
以上是本人在此類課程教的過程中,對語言使用的相關體會??傊?,應該有耐人尋味和值得注意的細節問題,只要我們多觀察,多思考,多總結,多實踐,就能使本專業課富有吸引力,也相信會有更多的學生對它產生興趣。
參考文獻:
[1]《教學的藝術》謝盛圻、王華敏主編 廣東教育出版社 ,1991年8月.
[2]《教師教學基本功全書》北京教育行政學院 教育學教研室編 1993.4.
[3]電工基礎(第三版) 李書堂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