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雄獅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APEC歡迎晚宴上的致辭讓人印象深刻,贏得了現場嘉賓和網上民眾的一片掌聲。他用拉家常的方式,風趣幽默地主動提到了“APEC藍”:“這幾天,我每天早晨起來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的空氣質量如何,希望霧霾小一些,以便讓各位遠方的客人到北京時感到舒適一點。”他說,好在“人努力,天幫忙”,這些天北京空氣質量總體好多了,并擔心“這話可能說早了”,“但愿明天的天氣也還好”。
縱觀這次宴會致辭和整個APEC會議期間,習近平的一系列講話都延續了一貫的短、實、新的語言風格。事實上,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不同場合發表了百余次重要講話,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化的語言風格,許多話題被熱議,許多語錄成熱詞,許多觀點成了百姓聽得進、記得住、傳得開的經典和名言警句。輿論普遍認為,習近平的講話充滿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官方話語體系。那么,“習式”講話有什么風格?學“習”講話有哪些要點呢?
講故事、擺事實
善于用講故事、舉事例、擺事實的方式同頻共振、凝聚共識是習近平講話的一大風格。
比如,他在坦桑尼亞演講時,講了一對中國年輕人如何熱愛非洲的故事,在講到中非關系和中非人民越走越近時,列舉了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熱播,以尋常百姓生活的共同點,拉近了兩國人民的距離;在墨西哥演講時,用米盧帶領中國足球闖進世界杯比賽和墨西哥跳水隊在中國教練指導下拿下好成績的事例闡述了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這些事例鮮活實在,有很強的說服力和宣傳效應。
善于用大白話、大實話和群眾語言,深入淺出、解惑釋疑,也是外界對習近平講話風格的普遍評價。
比如,講一個國家發展道路的選擇,他說“鞋子合不合適,自己穿了才合適”。他用“塊頭大不等于強,體重大不等于壯,有時是虛胖”來說明只有經濟總量而沒有先進科學技術支撐是不夠的;用“益智補腦”來比喻學習;用“缺鈣”“軟骨病”來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玻璃門”“彈簧門”來形容阻礙民間投資的體制障礙。這些語言一掃人們反感的大話、套話、空話和官話,令人耳目一新。
高屋建瓴 大開大合
習近平還善于用高度概括凝煉的話語提綱挈領、大開大合。比如,他在參加“復興之路”展覽時,把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用三句詩詞作了高度凝煉的概括,昨天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今天是“人間正道是滄桑”,明天是“長風破浪會有時”。講話體現了凝煉、歸納和概括的大手筆,高屋建瓴,有很強的歷史縱橫感和現實深邃感。
在外交方面,他擅長運用明喻或暗喻等方式,或蘊含哲理、或真實坦誠、或柔中帶剛地表達中國外交的合理訴求。如在亞洲博鰲論壇的主旨演講中將亞洲發展的困難和挑戰比喻為“一道道的坡、一道道的坎”,將和平比喻為“空氣和陽光”,將地球村比喻為“大舞臺”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競技場”,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寓意共同發展和均衡發展;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寓意開放包容。
廣征博引,縱橫捭闔
善于用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元素廣征博引、縱橫捭闔,也是習近平講話的一個特點。這種例子舉不勝舉,他的眾多講話中都會時不時引用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古語和詩詞,順手拈來,恰到好處,為講話增色不少。
在剛剛過去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引用了劉禹錫的名句“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來描述北京當下的天氣,贏得了一致好評。此前,他還用著名學者王國維關于治學的三種境界來論述理論學習,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也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心甘情愿;“眾里尋他千百度”,最后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這種語言比一般地提學習要求更妙趣橫生、意味深長。
善用談心式語氣
比如,令大家記憶猶新的是他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一開口就說“讓大家久等了”,接下來又說“大家很敬業、很專業、很辛苦”,言語中一股理解人、關心人的暖流悄然涌動。
他在墨西哥演講時,還深情地道白:“我是一個足球迷。”等等,處處盡現一個大國領導人的平等待人、平易近人的親民風彩。
在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時,他經常用自己親身經歷和切實感受來促膝談心,說真話、實話、心里話,說管用的話。比如他曾講自己在福建寧德當地委書記時為何不住窗式空調房間而住在居民區里,為何一直不敢帶頭裝空調,在河北正定當縣委書記時如何用車,以此告誡領導干部不能搞特殊化等等。他還語重心長地要求領導干部“少出去應酬,多回家吃飯。省下點時間,多讀點書,多思考問題,油膩的食物少吃一點對身體還是有好處”。這樣的話語既如長輩,又似鄰家兄長。
善用詩一般的語言
他曾感慨到:“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他還曾飽含深情地談到“回首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裊裊炊煙”?他也曾用詩一般的語言告訴人家,“當我透過飛機舷窗俯瞰浩瀚的太平洋時,仿佛看見幾個世紀前那些滿載絲綢、瓷器的‘中國之船正向著阿卡普爾科破浪前行;當我踏上貴國的土地時,又仿佛看見那位傳說中的樂善好施的美麗的‘中國姑娘正在普拉埃布傳授紡織、刺繡技術”,等等。
新話語體系的文化標識意義
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不僅使新一代國家領導人平添更多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觀國者觀君,觀軍者觀將,觀備者觀野”,最高領導人言談舉止、思維觀念會直接影響國家未來發展方向。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田文林指出,一個時代如果文風清新質樸,為普通百姓所喜聞樂見,往往是一個國家正在走上坡路的體現。從歷史來看,政治精英階層語言風格越是追求華麗,講究四六對仗,國家越容易走下坡路。語言華麗看似是“有文化”的體現,實則是思維貧乏、作風浮夸的直觀映射。相反,那些走向強大的國家和時代,其學風和文風往往健朗質樸,注重經世致用。在文化質樸清新的背后,往往是自信篤定,真抓實干。
田文林認為,以習近平主席為首的新一代中央集體,有意識地使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表達執政原則,實際上也是在感情、思維和作風上更加貼近人民的體現,是國家走向強大的文化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