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安
(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學院,重慶 401120)
“體驗式教授法”在《人力資源管理》課中的運用研究
陳怡安
(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學院,重慶 401120)
本文利用一手數據通過實驗組與對照組對北京市四所高校的“體驗式教學法”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具體運用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1)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對人力資源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綜合能力。( 2)體驗式教學方法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上更具有針對性,能合理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對教師《人力資源管理》課堂組織形式的滿意度。( 3)四所高校實驗組的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產生興趣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體驗式教學法 《人力資源管理》 教學效果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一種外在輸入式的教學設計,將重心放在書本知識的組織與傳遞上,強調圍繞書本知識的傳遞與接受來構建傳授式的教學模式,并重視規范性的教學行為,但卻無法有效幫助學生領悟知識的內在意蘊、發展個體的生命智慧,忽視了個體知識向個人能力的轉化設計(陳亮,2008)。而《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特點及教學要求人力資源管理是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王木春,2008),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環節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對學生應用能力的挑戰,這說明以實踐性為主要特征、最契合體驗式教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更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在此背景下,體驗式教學走進了勞動科學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視野。本文對選取的四所高校進行實驗組、對照組分組的方法,對北京市四所高校的“體驗式教學法”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具體運用進行了系統研究。
(1)調研對象。從北京市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普通高校中隨機抽取四所高校,分別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物資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在此基礎上各學校分別抽取兩個人力資源管理課自然班,實驗前分別確定一組為實驗班,另一組為對照班。
(2)抽樣情況。為準確了解《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在體驗式教學法中的教學實踐情況,根據專家的指導、探討制定了相關問卷,特向四所院校的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全體同學發放了問卷,共發放問卷1023份,回收有效問卷997份。
(3)問卷信度與效度檢驗。采用重測法,在進行體驗式教學實驗前分別向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并及時回收,并在實驗中途向隨機抽取學生再一次發放問卷,填答問卷的學生與填答的內容保證與實驗前一致,運用pearson相關系數計算,最終相關系數值為r=0.892,r=0.926,r=0.929,由此數值顯示該問卷的可靠性顯著,兩者存在著高度相關的關系,說明該問卷的信度完全符合調查標準。

?

?

?

?

?
2.1.1 《人力資源管理》課理論知識測試結果與分析
在整個《人力資源管理》課學期即將結束時,對全體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進行了人力資源理論知識的測試,如表1、表2、表3 所示,三所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知識的測評比較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組的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比對照組的學生要好,其平均分要高出很多,說明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在理論知識上差異性明顯,具有顯著性意義。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在應有的理論教學學時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而體驗式教學方法則是在原有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每節課的滲透與把握。學生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技術內容與相應的理論知識。因此,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對勞動經濟理論知識的掌握。
2.1.2 《人力資源管理》課平均綜合成績的結果與分析
在《人力資源管理》課教學中,綜合測試的評定能夠有效的反映學生階段性學習的效果。在整個學期的課程安排中,教師要適當的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專題匯報、游戲模擬法、角色扮演法等,這樣會使學生將在課堂上所學的各項理論與實踐知識進行階段性的鞏固并進一步提高,同時,在各階段的專題匯報、角色扮演、游戲模擬中能夠使學生及時的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然后通過學生與教師的溝通反饋對存在的缺點與不足進行討論,最終加以糾正。以下是分別在四所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課學期末進行的綜合測試的成績結果,具體評價指標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四所院校的實驗組與對照組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的平均綜合測試上具有差異性。由此可見體驗式教學方法在《人力資源管理》課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促進對各項理論知識的掌握,更能夠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起到促進作用。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通過組織安排合理的學生演練使學生對自身有一定的階段性了解,這里的學生演練不僅僅是指《人力資源管理》的教學演練,同時也包括了體驗式教學,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課前設計了相關體驗式方案,然后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和理解,教師可以將體驗式方案以教學比賽的形式呈現。學生在體驗的同時并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平均綜合測試能夠有效的反映學生在整個學期的學習效果,并且通過具體測試結果能夠及時反饋給學生自身存在的缺點與不足。然而通過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表明,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綜合測試水平。
2.2.1 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體驗式教學課堂內容的自我評價
通過統計結果表明,四所高校的實驗組都有超過90%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內容適合自身的實際水平,適合練習。但四所高校的對照組只有不到40%的學生認為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適合練習并適合自身的實際水平,同時,認為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要求過高的超過了30%,認為要求過低的超過了20%。這充分的說明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沒有更加具體的針對學生的需求,造成了教學過程中學生差距的逐步擴大,而體驗式教學方法更具有針對性,更加合理的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能夠滿足學生的自身水平,使學生朝著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同時調研發現體驗式教學模式成功的關鍵在于互動,在于學生的積極參與,因此只有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的學生才可能真正參與其中,只有整個班級絕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其中,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在傳統《人力資源管理》課中,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相對較為單一,僅僅由教師對課程的把握而單一式的向學生進行傳授,較容易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學生自身特點的適應性。然而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整個教學中充分貫徹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原則,進而設計相對合適的體驗式教學內容,并且根據教學目標提前創設體驗式教學方案,也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設計出形式豐富、適宜難度、合理負荷的不同的教學方案。
2.2.2 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體驗式教學課堂組織形式的滿意程度(表4)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四所高校對照組與實驗組的全體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四所高校的實驗組都有超過80%的學生對教師的課堂組織形式滿意或者非常滿意,而四所高校的對照組都有近50%的學生對教師的課堂組織形式不太滿意甚至不滿意。根據實驗數據結果表明,體驗式教學方法能夠提升學生對教師課堂組織形式的滿意程度。
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的興趣程度如表5所示,通過對四所高校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發放問卷調查得知,四所院校的實驗組都有近50%的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課非常很感興趣,有近25%的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課表示感興趣。但是四所院校的對照組只有近 32%的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非常感興趣,表示對《人力資源管理》課感興趣的學生占近 27%。實驗組與對照組對《人力資源管理》課表示非常感興趣或是感興趣的學生所占比例相差了16%。實驗組對《人力資源管理》課不太感興趣或是不感興趣的學生幾乎為0,但是四所高校的對照組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課不太感興趣或是不感興趣的學生比例超過10%。通過體驗式教學法的教學實驗研究,四所高校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的興趣程度上表現了明顯的差異,實驗組的學生通過一學期的體驗式學習能夠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產生極大的興趣。
本文利用一手調研數據通過實驗組與對照組對北京市四所高校的“體驗式教學法”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具體運用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表明,無論是在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態度、學生學習興趣三個方面,體驗式教學法均優于傳統教學法。根據以上研究結論,本文的建議啟示是體驗式教學法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關鍵的一點是教師要能很好地引導和設計教學潔動,在課堂上要能充分調動所有學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及控制教學過程的能力。其次,體驗式教學模式成功的關鍵在于互動,在于學生的積極參與,因此只有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的學生才可能真正參與其中,只有整個班級絕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其中,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1]陳亮.體驗式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08.
[2]徐偉.體驗式教學在高一中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教學效果研究—以黑龍江省賓縣高中為例[D].首都體育學院,2010.
[3]毛英.體驗式教學在《哲學與人生》課中的運用研究[D].魯東大學,2013.
本本受重慶市2013年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協同創新視角下重慶市大學聯盟高校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機制與模式研究》資助(133171)。
陳怡安,西南政法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博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