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光榮
(中南民族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語氣是依附在小句之上用來表達說話人主觀態度和主觀情緒的成分,語氣的類型包括陳述、疑問、祈使和感嘆四大類。每個小句都有獨立的語氣,當小句構成復句時,語氣組配有兩種形式:同類組配和異類組配。同類組配有4種形式,語言使用中占絕對優勢;異類組配有12種形式,占據語氣組配很次要的部分。
每個復句都有語義關系,語義關系表達復句內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關系,分為并列、因果和轉折3大類,其中因果類又細分為因果(說明性因果的簡稱)、推斷、假設、條件和目的;并列類細分為并列(包括平列、對照和解注)、連貫、遞進和選擇;轉折類細分為轉折(又稱突轉)、讓步和假轉。[1](p38-45)任何復句既有語義關系,同時又有語氣組配,理論上看,語義關系和語氣組配應該是互相表現、互相制約的。袁明軍[2](p31-35)、朱斌等[3](p193)考察了語氣同類組配和異類組配可以有哪些語義關系,不能有哪些語義關系,但是反過來,復句語義關系可以有哪些語氣組配,不能有哪些語氣組配,這方面的研究還沒有發現,本文就是這個角度的一個嘗試。

表1 二合復句語義關系和分句語氣異類組配頻率對應表
我們全面統計了約50多萬字語料中的二合復句。它們是五部文學作品:戲劇《雷雨》、《風雪夜歸人》和《情場如戰場等三種》各約10萬字,小說《圍城》的第一、二、三、四和第九章共約10萬字和《活著》10萬字。得到異類語氣組配的二合復句642例,并判定了這些復句的語義關系,它們使用頻率分布如表1。
并列類下4種語義關系對異類語氣組配的選擇范圍從大到小排序為:連貫>并列>遞進>選擇。連貫關系選擇11種語氣組配:陳述+疑問、陳述+祈使、陳述+感嘆、疑問+陳述、疑問+祈使、祈使+陳述、祈使+感嘆、感嘆+陳述、感嘆+疑問、感嘆+祈使,選擇語氣組配的種類最多、范圍最大。并列關系選擇9種語氣組配:陳述+疑問、陳述+祈使、陳述+感嘆、疑問+陳述、祈使+陳述、祈使+疑問、感嘆+陳述、感嘆+疑問、感嘆+祈使。遞進關系選擇5種語氣組配:陳述+感嘆、陳述+疑問、疑問+陳述、祈使+陳述、感嘆+陳述。選擇關系沒有異類語氣組配的用例,這是因為選擇關系一定需要關聯標記(或者……,或者…、要么……,要么),兩個選擇項的語法關系相同、語義地位相等,體現為同類語氣組配,幾乎不可能是異類語氣組配,下面的討論不再涉及選擇關系復句。
因果類下5種語義關系對異類語氣組配的選擇范圍從大到小排序為:因果>假設、推斷>條件、目的。因果關系選擇10種語氣組配:陳述+疑問、陳述+祈使、陳述+感嘆、疑問+陳述、祈使+陳述、祈使+疑問、祈使+感嘆、感嘆+陳述、感嘆+疑問、感嘆+祈使,選擇的語氣組配范圍最大。假設、推斷、目的和條件關系都可以實現為異類語氣組配形式,只是范圍較小:假設選擇4種(陳述+疑問、陳述+祈使、陳述+感嘆、祈使+陳述);推斷選擇3種(陳述+疑問、陳述+祈使、感嘆+陳述);目的選擇2種(陳述+疑問、祈使+陳述);條件選擇1種(陳述+疑問)。
轉折類下3種語義關系對異類語氣組配的選擇范圍從大到小排序為:轉折>假轉、讓步。轉折關系選擇4種語氣組配:陳述+疑問、陳述+祈使、陳述+感嘆、感嘆+陳述,選擇范圍相對較大。假轉關系只選擇“陳述+感嘆”、“祈使+陳述”;讓步關系只選擇“感嘆+陳述”。無論是組配種類還是組配模式,相對于并列類和因果類,轉折類都很少。
并列類下3種語義關系選擇的異類語氣組配的使用差別很大,在二合復句中的頻率從高到低排序為:連貫>并列>遞進。并列關系的復句共103例,主要選擇“陳述+疑問”、“感嘆+陳述”、“祈使+陳述”組配。連貫關系的復句共207例,首選“陳述+疑問”、“祈使+陳述”、“陳述+祈使”組配。遞進關系的語氣組配頻率都不高,以“陳述+感嘆”為最多。
因果類下5種語義關系實現語氣組配的頻率高低排序為:因果>假設>推斷>目的>條件。因果關系的語氣組配248例,頻率差別很大,首選“祈使+陳述”、“陳述+疑問”、“陳述+祈使”。假設關系共30例,首選“陳述+疑問”、“陳述+祈使”。推斷關系共13例,主要在“陳述+疑問”中體現。目的關系5例,只選擇“祈使+陳述”和“陳述+疑問”。條件關系只有2例“陳述+疑問”。
轉折類復句所選擇的語氣組配一定有陳述語氣,并且使用頻率都不高。轉折關系的語氣組配共18例,其中“陳述+疑問”占有優勢地位。假轉關系只選擇“陳述+感嘆”和“祈使+陳述”各1例;讓步關系只選擇1例“感嘆+陳述”。
并列關系選擇的兩種語氣有的既有“甲+乙”又有“乙+甲”,有的只有“甲+乙”。有兩種順序的組配都有一個是陳述語氣,并且陳述在后是優勢組配;只有一種順序的通常含有疑問語氣,疑問在后是優勢組配,且一種順序的組配頻率都很低。連貫關系選擇的兩種語氣基本上都有兩種順序,有陳述語氣時,陳述在前是優勢組配;有祈使語氣時,祈使在前是優勢組配;陳述和祈使組配時,祈使在前是優勢組配;疑問和感嘆組配時,只選擇感嘆在前疑問在后的順序。遞進關系選擇的異類語氣組配非常有限,陳述在前是優勢組配。
因果關系選擇有陳述的組配,且這些組配容易調換順序,有祈使的,祈使在前是首選;沒有祈使的,感嘆在前是首選;不能調換順序的是有疑問的組配,疑問傾向于在后。假設關系只選擇有陳述的組配,并且都只有陳述在前的組配。推斷、目的和條件關系選擇的組配都只有一種順序,且含有陳述語氣,陳述語氣在前是優勢組配。
轉折類復句選擇的異類語氣組配順序比較固定,其中轉折關系選擇四種組配形式:感嘆+陳述、陳述+感嘆、陳述+疑問、感嘆+疑問;假轉關系只選擇陳述在前感嘆在后、祈使在前陳述在后兩種組配形式;讓步關系只選擇感嘆在前陳述在后這一種組配。
如果將12種語義關系和12種異類語氣組配打散放在一起,按照語義關系選擇語氣組配的范圍大小、組配頻率高低、組配順序受限程度來考慮,復句語義關系可以分為三組:
A組,并列、連貫、因果,分句語氣異類組配的范圍大,頻率高,順序靈活;
B組,假設、遞進、推斷、轉折,分句語氣異類組配的范圍中等,頻率中等,順序靈活性中等;
C組,目的、假轉,選擇、條件、讓步5種關系,分句語氣異類組配的范圍較小,頻率較低,順序靈活性較差。
復句語義關系之所以在選擇異類語氣組配時有上述諸多特點,其實有多方面主次原因。次要的是語氣本身的特點使得有陳述語氣的組配優先于沒有陳述語氣的組配。在[+確定性]、[+意愿性]和[+情感性]的語氣特征中,陳述語氣無論與哪一種語氣組配,都共享兩項特征,而沒有陳述語氣的疑問、祈使、感嘆兩兩組配時都只共享一項特征,共享語氣特征的數量越多,語氣組配的使用頻率越高。[4](p66-70)下面我們重點分析主要原因。
復句出現的高頻率可以為語氣組配提供更多機會,無論是語氣組配的頻率、組配的形式還是組配的順序,都會多些。
語法本體研究表明,各種語義關系復句使用的優先序列為:A組>B組>C組。肖任飛統計了《小說月報》2006年第一期187932字的語料(小說語體),得到了復句語義關系優先序列:并列>連貫、轉折、因果>遞進、時間>假設、條件、讓步>選擇、目的;《我愛我家》全臺詞(1-30集)181231字的語料(口語語體),得出復句語義關系優先序列:并列>因果>轉折>連貫、遞進、假設>讓步、時間、條件>選擇、目的。[5](p31-33)姚雙云統計了“《人民日報》語料樣本”和“當代小說語料”,結果大體一致。[6](p73)因此,A組本身在語言使用中的頻率最高,B組次之,C組的使用頻率最低,高頻率為語氣組配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但是這種機會理論上有兩種結果,一是復句的高頻率會導致復句語氣的組配形式多、組配頻率高、組配順序自由;二是復句的高頻率只存在于少數幾種語氣組配中,每一種組配頻率高。兒童習得復句的研究成果支持前一種情況。
兒童習得漢語復句,從各類復句始現時間來看,并列(1歲8個月)>連貫(2歲)、因果(2歲)、條件(2歲)、假設(2歲)>轉折(2歲半)>讓步(3歲半)>遞進(4歲半)、選擇(4歲半)。從各類復句的使用頻率來看,并列(32.93%)>因果(15.79%)、連貫(15.38)>假設(6.88%)、條件(6.21%)、轉折(6.07%)>遞進(0.41%)、讓步(0.26%)、選擇(0.27)>目的(0%)。從各種復句的習得難度來看,聯合類復句中,并列復句>連貫復句>遞進復句>選擇復句;偏正類復句中,因果復句>條件復句、假設復句>轉折復句>讓步復句>目的復句。[7](p3-39)總的來看,兒童會使用不同的復句,A組的復句首先被習得,使用也最多;B組的復句次之;兒童習得最晚、且很少使用的是C組。
哲學研究也顯示,并列、連貫、因果是世間萬物基本的存在方式,轉折、遞進、假設、推斷是事物與事物比較多的存在方式,目的、假轉,選擇、條件、讓步的存在方式最少。根據像似性原則,[8](p144-153)事物之間最基本、最普遍的語義關系,通過語言形式表達時,也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因此,最基本、最普遍的語義關系復句,出現頻率相對較高,事物之間不太常見的語義關系復句,出現的頻率較低。
關聯標記是復句最重要的形式特點,它既體現復句語義關系,又連接幾個或幾種語氣使它們能夠出現在一個復句中。關聯標記的使用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語義關系對語氣組配的選擇。
A組語義關系的復句,關聯標記使用強制性小。并列、連貫和因果關系的關聯標記通常不出現。并列關系的關聯標記主要是“既……,又……”、“又……,又……”、“既……,也……”、“也……,也……”、“一邊……,一邊……”;連貫關系的關聯標記主要是“……,接著……”、“……,然后……”、“…..,這才……”;因果關系的關聯標記主要是“因為……,所以……”、“由于……,……”、“……,因此……”,它們在選擇異類語氣時,關聯標記一般不用,即使使用,也是單用為多,雙用較少。單用或雙用的關聯標記如果省略,分句之間的語義關系仍然清楚明了。
(1)請你不要走,留在我身邊行嗎?(并列)
*請你既不要走,也留在我身邊行嗎?
(2)你趕緊寫份申請,然后我明天來取。(連貫)
你趕緊寫份申請,我明天來取。
(3)我不能干,才娶你這一位賢內助呀!(因果)
我不能干,所以才娶你這一位賢內助呀!
因為我不能干,所以才娶你這一位賢內助呀!
B組語義關系的復句,關聯標記使用強制性稍大。遞進、假設、推斷、轉折關系的關聯標記通常出現。遞進的主要關聯標記有“不但……,而且……”、“不但……,連-也……”、“尚且……,何況……”、“……,別說……”;推斷的有“既然……,那么……”、“要是/若是/如果……,那么……”;假設的有“如果……,就……”、“要不是……,就……”、“如果說……,那么……”;轉折的有“雖然……,但是……”、“……,但是……”、“……,可是……”。它們在選擇異類語氣組配時,通常要用關聯標記,如果用了兩個配對標記,其中一個可以省掉,但是一個標記也不留,句子關系不明朗,語言也不通順,如下列各c句。
(4)a.多少代中外探險家尚且都沒有穿越那里,何況要在那里打井采油呢?(遞進)
b.多少代中外探險家都沒有穿越那里,何況要在那里打井采油呢?
c.*多少代中外探險家都沒有穿越那里,要在那里打井采油呢?
(5)a.既然愛你到這種程度了,我還會去做讓你傷心的事嗎?(推斷)
b.愛你到這種程度了,我還會去做讓你傷心的事嗎?
c.*愛你到這種程度了,我會去做讓你傷心的事嗎?
(6)a.如果我真的和她走到了一起,那會是個什么樣子?(假設)
b.我真的和她走到了一起,那會是個什么樣子?
c.*我真的和她走到了一起,會是個什么樣子?
(7)a.雖然把學生培養成才當然是高等學校的首要任務,但是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用的還是看的?
b.把學生培養成才當然是高等學校的首要任務,但是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用的還是看的?
c.*把學生培養成才當然是高等學校的首要任務,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用的還是看的?
C組語義關系的復句,關聯標記使用強制性最大。條件、目的、假轉,讓步、選擇關系的復句一般必須使用關聯標記。條件關系的關聯標記主要有“只有……,才……”、“只要……,就……”;目的的有“……,以便……”、“……,以免……”;讓步的有“即使……,也……”、“寧可……,也……”;假轉的有“……,要不然……”、“……,否則……”。這些復句一定需要關聯標記,復句內的語氣不能換序。
(8)a.只要我活著,你就永遠不會死心?(條件)
b.*我活著,你就永遠不會死心?(如果省略“只要”,語義關系就改變成了并列)
(9)a.我們現在只能從內部查起,以便脫掉我們的干系。(目的)
b.*我們現在只能從內部查起,脫掉我們的干系。
(10)a.即使不會喝酒,也要少喝一點兒。(讓步)
b.*不會喝酒,也要少喝一點兒。
c.*不會喝酒,要少喝一點兒。
d.*也要少喝一點兒,即使不會喝酒。
(11)a.我的事用不著你管,否則你就別怪我翻臉不認人。(假轉)
b.*我的事用不著你管,否則你就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少用關聯標記,或者不強制使用關聯標記,為異類語氣組配提供了方便,增加了組配的種類和數量。沒有關聯標記的復句,內部分句更容易掉換順序,如(12)a和(12)b;單用關聯標記的復句,如(12)c和(12)d,調換順序也容易些;而配對使用關聯標記的復句內,語氣一般不能調換順序,如(12)e和(12)f。
(12)a.我什么都不知道,你去問別人吧!(因果)
b.你去問別人吧,我什么都不知道。
c.你去問別人吧,因為我什么都不知道。
d.因為我什么都不知道,你去問別人吧!
e.因為我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你去問別人吧!
f.*所以你去問別人吧,因為我什么都不知道。
從12種語義關系來看,并列、連貫和因果3種語義關系的復句,分句語氣異類組配的范圍大,頻率高,順序靈活;而目的、假轉、選擇、條件和讓步5種語義關系的復句,分句語氣異類組配的范圍很小,頻率很低,順序靈活性很差;假設、遞進、推斷和轉折4種語義關系的復句,分句語氣異類在組配范圍、組配頻率和組配順序的靈活性方面都介于上面兩種情況中間。
這些選擇性表現有其深層次的原因,主要是各種語義關系復句的使用頻率和其關聯標記的使用強制性不同。并列、連貫、因果關系復句的使用頻率最高,關聯標記的使用強制性小,選擇的異類語氣組配范圍最大、組配順序最靈活;目的、假轉、選擇、條件和讓步關系復句使用頻率最小,關聯標記的使用強制性大,選擇的異類語氣組配受限最大,選擇的范圍最有限;假設、遞進、推斷和轉折關系復句的使用頻率和關聯標記的使用強制性居中,選擇的異類語氣在組配范圍、頻率和順序方面介于上面兩情況之間。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只研究了二個分句組成的復句中語義關系對異類語氣組配的選擇,因為其語義關系單一,且只有兩種語氣組配,操作簡單。至于三個分句或更多分句組成的復句,它們涉及多層語義關系,語氣組配也呈現更加復雜的模式,有待后續研究。
[1]邢福義.漢語復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2]袁明軍.小句的語氣類型與小句之間語義聯結類別的關系[J].漢語學習,2006,(3).
[3]朱斌,伍依蘭.現代漢語小句類型聯結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萬光榮,儲澤祥.現代漢語二合復句中分句語氣異類組配的傾向性研究 [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1,(4).
[5]肖任飛.現代漢語因果復句優先序列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6]姚雙云.復句關系標記的搭配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7]胡承僥.兒童語言中的復句[D].安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8]張敏.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