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司佳
淺析新時期的舞蹈創作
◎吳司佳
舞蹈創作要體現藝術特色,表現出一定的情感,藝術本身就是情感的交流,本論文從新時期舞蹈創作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問題的根源、發展方向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提出新時期舞蹈創作的本質,舞蹈創作不能離開藝術本身,要體現藝術特色,為中國舞蹈創作提供一定理論依據。
新時期 舞蹈創作 問題思考
1.外在包裝為本,內在本體為末
進入新世紀以后,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追求有所提高。舞蹈創作者體現主要重視形式,不關心內容的心態產生,這是在舞蹈創作中比較忌諱的,只注重包裝外表,忽視內涵建設,創作出的作品沒有深義,缺乏舞蹈本身的魅力,外表的華麗,沒有舞蹈本質的藝術特色,把內涵建設變成娛樂性。
2.對低級趣味的迎合、趨奉
人們的物質水平不斷提高,精神生活要求越來越高,在新時期市場經濟形成大眾的文化藝術,藝術特色娛樂性增強,有時候表現一種趣味的迎合、追求藝術的本質也是良莠不齊,舞蹈創作者過于迎合人們的低級追求,目的是獲得票房的收益,忽略舞蹈藝術作品的本質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舞蹈藝術的深層次的發展。
3.對民族精神的曲解
舞蹈創作作品的精神過于追求利潤,對民族精神的理解不全面,把西方舞蹈作品引進到中國,特別是對一些民族舞蹈進行時尚化,曲解舞蹈民族精神,進行一定的改變,沒有章法的拼湊,迎合票房,與國際接軌有一定的距離,提高中國舞蹈藝術有一定難度。
4.情感表現公式化
藝術表演主要表現出一種情感,觀眾被藝術特色所感染,沒有情感的藝術,沒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在舞蹈創作過程中,有的過于要求動作優雅,忽略藝術本身的情感,表現過于假,過于模式化,缺乏藝術本身的特色,簡化其情感,過分夸張,主要用于煽情,沒有體現真正的情感。
1.社會根源
在市場經濟主導的時期,人們過于追求利潤,改變了藝術的特色,舞蹈藝術創作過渡于商業創作,以商業利潤追求為本質,脫離了藝術本身的宗旨。現在舞蹈的行業競爭比較激烈,行業要生存,必須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在經濟地位主導的社會,舞蹈創作者要生存,必須創作出大眾口味的舞蹈,即使脫離了藝術本身特色,但為了生存,必須適應社會環境,社會的現象阻礙了舞蹈藝術的發展。
2.重“大”輕“小” 根源
現在我國的藝術創作一般還受到行政領域的干預,為了形象工程,一些領導忽視小的藝術創作,強調“大”的藝術創作,藝術創作是一個靈感問題,不是一個形象問題,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生活中體現藝術,所謂“大”創作,都是由“小”創作積累出來的,藝術是由點滴形成,需要一定的過程,生活中充滿藝術,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舞蹈藝術體現情感,用舞蹈表現出一種情感。
3.民族舞屬性淡化的根源
民族舞蹈是舞蹈藝術的靈魂,但現在舞蹈創作很少有舞蹈藝術,民族舞蹈藝術不適合人們的大眾口味,組織者為了追求票房或利潤,忽略了民族舞蹈,現在民族舞蹈的發展出現了瓶頸,真正的藝術家,是非常喜歡民族舞蹈的,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利潤追求是淡化民族舞蹈的根源,民族舞蹈要發展,政府是重要保障,希望政府有關部門重視民族舞蹈,這是舞蹈藝術發展的根基。
4.學術品位滑落的根源
現在舞蹈藝術的發展,要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主要迎合大眾口味,沒有了藝術的品味,這是藝術本身品味滑落的根源。
1.舞蹈創作的群眾性
新時期的舞蹈創作要適應群眾的需求,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創作主要體現群眾所需,這也是舞蹈藝術生存的根基,體現民族特色需求。
2.舞蹈創作的社會性
舞蹈活動是以各種社會關系為基礎展開的,而不是國家經營的商業性演出。舞蹈創作在表現社會生活時,要反映時代的蓬勃精神和嶄新面貌,反映社會發展面貌和潮流,反映生活的真實狀況。
3.舞蹈創作的民族性
當今世界正向一體化的方向發展,一方面,它打破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民族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使民族的狹隘性和局限性逐漸地得到克服,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精神財富,民族的藝術具有了世界性;另一方面,在文化交流時,外來文化具有一定的擴張性,民族文化則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4.舞蹈創作的創新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是對經濟、科學界講的,對舞蹈創作來說也指明了方向,創新目的是為了讓這些寶藏更好地發揮它的特色,適合社會的發展需求,我們要求舞蹈的創新不是要求舞蹈動作的重復組合,而是要求編創者在傳統舞蹈語言上去創作更加豐富的藝術語言。
[1] 高秋雨,舞蹈藝術的表情觀[J]. 劇作家. 2010(01)
[2] 戴濤,略論舞蹈與音樂[J]. 內蒙古煤炭經濟。2006(06)
[3] 耿一方,關于舞蹈動作與表演之淺見[J]. 戲劇之家(上半月). 2010(10)
(作者單位:牡丹江市文化藝術中心)
(責任編輯 陳天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