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郭德剛 劉何雁
媒介促成了人們對周圍現實和整個世界的認知和看法,而媒介素養就是試圖幫助受眾解讀隱藏在光怪陸離的媒介信息背后的真實世界,從而接近事實真相。記者、編輯、策劃、撰稿、導演、制片人等一線從業人員的媒介素養,直接關系到電視媒介產品的品位和質量。
1.主旋律、導向意識是電視人媒介素養的基礎。
電視人要緊跟時代步伐,把握輿論導向,傳遞科學、健康、客觀、真實的信息。在媒體的大眾化、商業化、市場化變革的大環境下,堅守新聞職業道德的意義尤為重要。
如果電視人濫用影響力牟取私利或者進行影響力尋租,或者為增加點擊量、收視率進行惡意炒作,或者報道干涉私人領域,“人肉搜索”侵犯公民隱私權,甚至制造假新聞、有償新聞等,就會導致受眾流失,降低媒體公信力,媒體的責任和擔當也就無從談起。被輿論稱為“把關人”的媒介工作者,亟須通過媒介素養教育,加強自身的認知水平、選擇能力、價值取向、傳播技巧和職業道德等一系列的素養。
2.準確的判斷力、敏銳的思維、觸角,善于總結規律,找準定位。
新聞是客觀事實的反映,但并不是有聞必錄的產物。它要關乎世道人心,作用于世道人心,媒體不是簡單的傳聲筒,媒介素養教育主張正確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信息,倡導批判意識和批判的自主性。
全媒體時代,專業記者的核心價值已不再是采集一般信息,而是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篩選、探尋、鑒別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并將其有序整合和立體呈現,幫助受眾更系統、深入了解和把握世界。誰擁有更強的信息分析處理能力,誰就擁有更大的社會影響力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3.過硬的專業技能,是媒介素養的基本保障。
具備過硬的業務能力,才能做出大家喜聞樂見的優秀電視節目,在全媒體背景下,強調多媒體傳播能力,掌握多媒體技術,能夠熟練、快捷地搜集、發送、處理各式文本、照片、圖表、動畫、視音頻等材料,其中也包括由這種多媒體能力內定的多語言符號的編碼解碼能力,注意培養多媒體報道的思維和理念,懂得不同媒介的傳播效果,能將信息資源轉化成不同的媒介產品,進而提高多媒體傳播的能力。
微觀層面,培養敏銳的發現、操作、深度加工信息的能力;善于利用新媒體技術和對傳播規律的把握,提高對畫面的解讀能力等。
4.提高電視人的準入門檻
人才是廣播電視隊伍建設的主要內容。面向社會招聘、錄用優秀的專業人才,要把媒介素養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同時,應該把媒介素養納為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考試的重要內容,提醒和約束廣大電視傳媒從業者主動了解、學習和提升,應用自己的媒介素養,創作出優質、健康的節目,以更好地履行輿論引導的責任。
5.對電視人進行及時有效的再教育
媒介素養關乎個人、關乎大局、關乎將來,媒介素養教育是一項終身教育,不是一陣風,走形式,敷衍了事。電視人的崗位再教育應建立媒介素養教育知識體系,結合各自崗位、職責,進行全面、系統的媒介素養教育,并進行相應考評。
6.發揮電視臺在媒介素養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一位加拿大媒介素養教育專家說,“一個國家電視臺的水平決定了一個國家觀眾的水平,媒介素養節目做得越好,就越能提高觀眾的媒介素養;而觀眾的媒介素養提高了,必然要求電視節目整體水平的提高。”在電視上播放媒介素養專題節目,能促進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良性循環,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提高電視人的媒介素養,可以實現積極的傳播效果,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使電視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素質的信息傳播者,使受眾成為積極的信息使用者,從而營造有助于人們適應現代生活的綠色媒介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