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文彥
完善北京殘疾人服務體系
文 吳文彥
殘疾人服務是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社會事業、保障改善民生、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要求,也是新時期不斷滿足殘疾人類別化、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的現實需求。為此,北京應盡快全面啟動殘疾人公共服務首善之區建設,努力按照頂層制度設計,在2015年,初步建成“網絡健全、服務完善、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殘疾人服務體系;爭取在2020年,全面完善“城鄉人人可及、需求全面覆蓋、服務及時有效”的殘疾人服務體系。
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打造新型管理模式。
第一,搭建綜合性服務管理平臺,依托市級指導中心、區縣職業康復中心、街鄉鎮溫馨家園、社區服務站,建設“四級一體”的殘疾人綜合服務平臺,承擔殘疾人服務管理中樞的職責任務,成為殘疾人服務需求的管理與轉介者、服務資源的協調者、服務反饋的接收者、服務質量的監督者,成為能夠促進服務需求和服務資源快速有效對接的綜合性殘疾人服務管理平臺。
第二,形成服務運行機制。形成需求管理機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載體平臺,對殘疾人服務需求進行動態管理、即時服務和全程跟蹤,形成殘疾人服務需求綜合分析報告,提出解決方案,即實現需求提出、歸集、分析一體化的服務。
形成服務評估機制。根據殘疾人服務需求的類型和特點,明晰各級需求評估層次。以北京為例,建立以社區為主的初級評估,以街鄉為主的基礎評估,以區縣為主的專業評估,以市服務機構為主的高端評估,形成主體明確、功能完善的四級需求評估體系。
形成服務轉接機制。根據需求管理、服務評估結果,及時將不能在本級服務平臺實時解決和有效滿足的服務需求轉介到合適的服務機構。包括兩個關鍵環節:實行轉介“首診負責”制度,對轉介成功率進行評估;拓展多元化的服務轉介渠道,形成規范化、標準化的轉介操作流程,使服務轉介機制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平臺。
形成服務反饋和監督機制。適時加強外部信息反饋的同時實施個案管理,進行綜合分析,強化殘疾人及其家庭取得資源及應用資源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建立政府規范監督、社會組織行業自律、殘疾人代表等民主監督、第三方評估機構監督多方并舉的模式。
第三,實施殘疾人服務“一卡通”。在北京市民卡基礎上開發建設并推廣使用殘疾人服務“一卡通”,使它成為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滿足殘疾人刷卡享受政策和服務的需要。可以先從殘疾人免費乘車、免費游公園和殘聯業務服務內容切入,創建“一卡通”運行體系,實現“一人一卡、依卡服務”。今后還要在就業服務、培訓服務、康復服務、輔具服務、文化服務等方面拓展服務功能,逐步實現“一卡多用、一卡通行”。通過 “一卡通”系統的讀卡終端來實時記錄殘疾人基本需求和接受服務的信息,達到統一服務信息管理的目的,實現殘疾人服務全領域、全過程、動態化管理監控。
第四,建立“溫馨家園”品牌。目前,北京市各街道鄉鎮已至少建成一個溫馨家園,總數達到403個。今后,應重點打造“溫馨”品牌,進一步擴展溫馨家園職能,充實其有效服務載荷,使之成為最重要的基層服務力量,讓殘疾人感受溫馨北京。
作者系北京市政協委員、民進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殘聯理事長
責任編輯 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