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祥
(作者為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
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是在長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逐步發展形成的,具有豐富生動的實踐性。同時,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也不是憑空從革命實踐中“創造”形成的,其具有十分扎實的理論基礎。1958年8月19日,毛澤東在北戴河會議上講話時,形象地比喻自己是“馬克思加秦始皇”①。當然,人們對毛澤東的“馬克思加秦始皇”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理解。在此探討毛澤東黨風建設的過程中,筆者認為“馬克思加秦始皇”就是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和我國古代優秀傳統的結合,它形象地說明毛澤東思想是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的理論,其中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也是如此,是繼承發揚了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古代優秀傳統思想的結晶。
為此,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理論來源主要集中在如下兩個方面:
第一,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的繼承與發揚,是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和中國共產黨黨風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等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和導師從組建無產階級政黨那天起,就高度重視無產階級政黨的黨風建設問題,對黨風建設有著許多著名的學說和論斷,為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成為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直接理論來源。馬克思、恩格斯在創建共產主義聯盟和對歐美國家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中,對共產黨員的作風問題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他們認為,無產階級政黨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共產黨員必須具備優良的作風。要求共產黨人在革命實踐中成為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必須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認為,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切實維護黨的團結,堅決反對宗派主義,將工人階級團結作為工人勝利的首要前提;要將批評與自我批評作為無產階級政黨自身發展的強大武器,注重提升黨性觀念,和傳統的錯誤的觀念作斗爭。同時,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還認為,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始終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實事求是原則,必須堅持思想教育與制度制約相結合的原則加強黨風建設。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的上述觀點主張,成為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直接理論來源。
第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我國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特殊的經濟形式、意識形態、地理環境、政治結構等綜合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積淀,傳統文化對民族的行為方式、倫理規范、知識結構和思維模式等具有十分重大的影響。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具有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而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我黨的理論和思想自然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并且注重從傳統文化思想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是在我國具體革命實踐的基礎上,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其除了具有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特性、保持世界無產階級先進思想之外,同樣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緊密相聯,受到傳統優秀文化的影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重要理論基礎。“實事求是”作為毛澤東黨風建設的重要思想,在我國《漢書》中就曾經出現過,后來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進行了豐富和創造性完善,將“實事求是”提高到黨的思想戰線的戰略高度。一切為了群眾、密切聯系群眾是我黨的群眾路線,是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和我國古代“民為邦本”、“民本君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等古代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有異曲同工之妙。
毛澤東是我國首次提出“黨風”概念的人,毛澤東對黨的作風建設作出過許多重要論述,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十分豐富,其主要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思想建黨。所謂思想建黨,就是要把思想作風建設置于黨風建設的首要地位。毛澤東始終高度重視黨的思想作風建設,將思想作風建設置于黨風建設的首要地位,認為只有切實加強黨員思想作風建設提高其思想覺悟和水平,才能在黨內根除不正之風,實現黨的戰斗力、凝聚力不斷增強。在中共黨史上,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紅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上,也就是在著名的“古田會議”上,首先確立了“思想建黨”的方針。古田會議上,毛澤東提出,要加強以思想教育為主的對錯誤思想進行糾正的方法。毛澤東還在延安整風運動中,通過整黨整風的方式,對犯錯的同志按照“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予以妥善處理。后來,毛澤東在黨的八大開幕詞中提出,必須通過加強黨內思想教育的方式,克服隊伍中的嚴重缺點。思想建黨,是毛澤東黨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強調了從主觀世界上解決黨風建設中的問題。因為黨風問題是世界觀在行動上的表現,只有改造好主觀思想,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才能克服官僚主義、主觀主義等不正之風。
第二,群眾建黨。所謂群眾建黨,就是始終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這是毛澤東從我們黨的實踐經驗中總結和概括的。建黨以來,我黨始終與廣大人民群眾同生死、共患難,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不懈的斗爭。在黨的領導下,保障了群眾的斗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避免群眾斗爭的失敗。群眾的斗爭需要黨的正確領導,但黨和群眾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黨的一切事業更加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如果我黨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必將一事無成。“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澤東還要求:“我們的共產黨員,無論在什么問題上,一定要能夠和人民群眾相結合。”②毛澤東始終認為,黨的生存、發展、壯大中,是否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是決定性的因素。毛澤東認為,正確的領導均必定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只有我黨始終保持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獲得民眾的信任、支持,才能使黨的地位得到鞏固發展,我黨的各項事業才能不斷取得勝利。在《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指出,和廣大人民群眾取得聯系,是我黨區別于任何其他黨派的顯著標志,我們黨開展任何事業的目的均是從人民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者小團體的利益出發,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屬就是密切聯系群眾。
第三,民主建黨。所謂民主建黨,就是我黨開展一切工作都需要充分發揚民主,切實加強監督制約,這是毛澤東黨風建設中的一貫思想主張,同時也是使黨風得到端正的重要方法。毛澤東認為,如果我黨不注重在工作中充分發揚民主,就無法讓群眾的意見建議得到集中,所以就無從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就無法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進行革命戰爭與開展社會建設,無法正確地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除此之外,毛澤東還指出,批評與自我批評是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唯一方法,但是只有在民主狀態下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更好地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前提下,還需要切實加強監督制約,因為黨員干部的素質是不平衡的,并且每一位黨員干部的客觀環境也不盡相同,那些素質較低的黨員干部在受到客觀環境負面影響之時容易發生蛻變,通過加強監督制約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嚴肅黨紀、端正黨風。
第四,廉潔建黨。所謂廉潔建黨,就是保持黨員干部清正廉潔,要求嚴厲懲戒黨員干部的腐敗行為、從嚴治黨,營造“風清氣正”的黨風黨紀,這是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毛澤東黨建思想的重要特征。中國共產黨執政之后,毛澤東以非凡的氣魄與膽識,開展了一次次肅清黨內腐敗現象的活動,嚴肅黨風黨紀。毛澤東始終認為,中國共產黨必須端正黨風黨紀,否則必定產生極大的危害,為此必須“殺一儆百”以挽救和教育一大批黨員干部。必須嚴肅黨風黨紀,對不合格黨員必須通過黨紀清除出黨的組織,對違法犯罪的黨員干部必須堅決予以法律制裁,以平民憤,并且借此對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開展警示教育。中共中央于1951年發動了聲勢浩大的“三反”、“五反”運動,毛澤東批準逮捕貪污犯劉青山、張子善,最后對其處以極刑。在處理劉青山、張子善案件的過程中,有人建議毛澤東為他們留一條活路。毛澤東為此案件進行了說明:“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犯有各種不同錯誤的干部。”③毛澤東始終認為,必須對犯有各種錯誤的黨員干部依據黨紀國法進行處理,這是一個從嚴整治黨風的問題,只有如此才能挽回黨的影響、贏得民心。
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內容豐富,除了上述思想建黨、群眾建黨、民主建黨、廉潔建黨之外,毛澤東還對黨風建設提出了許多主張。比如,毛澤東曾經號召、組織開展了上次大規模的政黨整風運動,將政黨整風作為開展黨風建設的好形式,取得顯著成效;將堅持和踐行“兩個務必”作為黨風建設和主要形式和方法;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毛澤東的這些黨風建設思想構成了毛澤東黨建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推進黨的建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是我黨開展黨風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為我黨開展黨風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毛澤東第一次提出了“黨風”的概念,并對黨風的內容做出了界定,認為黨風包括黨的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文風等,這些黨風的內容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制約,而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是黨的作風的本質所在。毛澤東還創立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作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三大作風”理論,“三大作風”成為我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標志性品質,成為我黨戰勝敵人的主要武器和我國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勝利的保證,為進一步發展黨風建設理論奠定了基礎。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的方針,有利于我黨長期保持廉潔奉公、密切聯系群眾、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同時促進了整個社會風尚的轉變和改進。毛澤東成功地探索出了通過“整黨整風”開展好黨風建設的有效形式,增強了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能力。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是毛澤東在我國長期的革命戰爭實踐中,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我國具體國情實際結合的產物,有效推動了馬克思黨建學說的中國化進程,并使馬克思黨建學說得到極大的豐富和發展。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存在一些局限性。毛澤東高度重視“思想建黨”,從共產黨員個人的品質和思想方面加強黨風教育,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制度建設、體制機制保障,對于完善法律制度懲戒腐敗方面有所欠缺。毛澤東在分析腐敗問題和黨風建設中存在問題的根源之時,將其根源單一化,認為這些都是受到資產階級思想侵蝕的結果,從而導致其思想走上了極端化。通過大搞群眾性大批判大運動的方式開展黨風建設,給黨的事業帶來了極大損害。
從整體上來看,當前我國黨風建設的形勢總體是好的,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的包括反腐倡廉建設在內的黨風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然存在學習風氣不濃、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仍有市場、干部隊伍選拔任用存在不正之風、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等方面的問題。黨的作風中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破壞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破壞了黨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給我們的當代啟示意義在于:
第一,始終堅持開展黨的思想作風建設,提高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當前,我們要始終堅持毛澤東黨建思想中“思想建黨”的觀點主張,始終將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抓緊抓好、常抓不懈。深刻認識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所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新問題,切實加強黨性教育,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馬克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認真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當前,我國物質文明建設已經取得輝煌成果,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為執政黨的干部,在現實生活中面臨的各種誘惑越來越多、越大越大,必須通過切實加強黨員干部黨性修養的方式,讓廣大黨員干部不被金錢、美色以及其他各種誘惑侵蝕。要通過建立黨員推出機制,將那些在思想上產生腐化變質的黨員干部及時從黨的組織中清除,保持黨的純潔性。
第二,始終堅持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促進黨員干部工作作風的改進。堅持毛澤東關于密切聯系群眾的黨風建設思想,扎實開展好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始終不渝地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通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式廣泛動員和組織群眾,將黨的政策方針貫徹落實到位,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2013年6月8日,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習近平強調要根除的“四風”,嚴重違背了我黨的根本宗旨,是當前廣大人民群眾所深惡痛絕的,我黨只有始終堅持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促進黨員干部工作作風的改進、根除“四風”,才能在新時期新階段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支持擁護。
第三,始終堅持黨的集體領導,促進黨員領導干部領導作風的轉變。我們黨從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60多年,黨的執政地位更加鞏固,黨執政的合法性更加鞏固,但是,此時我們的部分黨員領導干部放松了警惕,忘記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體現在領導作風上,極少數領導干部產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居高臨下地對人民群眾指手劃腳,部分領導干部盛行“我說了算”的霸道主義,認為一切以自己說了算就證明自己的能耐,是黨的領導干部強勢的表現。殊不知,這些做法是和黨的集體領導體制背道而馳的,是和我們一以貫之堅持的群眾路線背道而馳的,將無法集中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解決新形勢下黨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當前,我黨要更加強調和重視民主集中制的貫徹落實問題,始終堅持黨的集體領導,切實改善和提升黨的領導干部的領導作風,以領導作風的轉變促進黨風黨紀的轉變,以黨風黨紀的轉變贏得民心。
【注釋】
①許全興:“‘馬克思加秦始皇’的出處和本義”,《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②《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2頁。
③《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