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苗
[摘 要]察哈爾農民協會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華北地區創建的第一個農民運動協會,察哈爾農民協會簡介,張家口建立華北第一個農民協會的歷史條件。
[關鍵詞]革命;察哈爾農民協會;歷史條件
一、前言
大革命時期的農民協會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貧雇農為核心的農民群眾組織,其成立的主要目的在于“主要攻擊的目標是土豪劣紳、不法地主,旁及各種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貪官污吏,鄉村的惡劣習慣。”1922年到1925年,彭湃、毛澤東等在浙江、廣東、湖南等地發動了農民斗爭,成立了農民協會,提出了"一切權力歸農會"的帶有建立革命政權性質的口號。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發出了農字第9號通告稱:“農民協會在現時就是鄉村中的貧苦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革命的政治聯盟、農民政權,這是農村政權的一個正確形式。”在一切權力歸農會的口號下,共產黨領導的農會對傳統鄉村社會的政治關系進行了無情的沖擊,沖擊甚至推翻了縣鄉封建統治政權,農民協會成了新的政權形式,為建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革命政權奠定了基礎。
察哈爾農民協會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華北地區創建的第一個農民運動協會,在當時社會的影響力僅次于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二、察哈爾農民協會簡介
中共中央北方黨組織對塞外重鎮張家口的黨建工作和農民運動十分重視,1925年春,派遣中共黨員閃澤、何資深等先后來察哈爾考察農運工作,并以察哈爾東灣子農林試驗場為中心開展活動,并發展了張家口農村中第一批中共黨員。9月,在中共張家口地委的領導下,察哈爾農民協會正式成立,會址就設在東灣子察哈爾農林試驗場。
察哈爾農民協會的成立,極大地帶動和影響了張家口周邊地區的農民運動,七里茶坊、寧遠、沙嶺子以及萬全、張北等地也分別建立了農民協會,當時會員總數達600多人。以察哈爾農民協會為核心的張家口農民運動已成為當時京西地區開展農民運動重要的地點之一,也是當時中國共產黨在北方農村宣傳馬列主義最早的場所之一。
1926年3月,中共北方區委先后派遣北京地委書記樂天宇和廣州講所第五期學員李懷才來張家口領導察哈爾農運工作,并在大境門外東灣子和孤石村建立了黨支部,先后由李懷才、賈榮擔任書記。這一時期,樂天宇、李懷才、姬明信、賈榮、張好古、趙瑞芝等同志均先后住在東灣子農林試驗場東西兩排房內,當時,中共張家口地委和農委也設在這里。
1926年春天,我黨開始在東灣子農林試驗場開辦農民運動訓練班,學員來自察哈爾省各地。同時,還舉辦了農民夜校,進行掃盲和革命宣傳,并向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輸送了五名學員。何孟雄、王仲一、江浩、蕭三、樂天宇、李懷才等同志都曾為農協會員和訓練班學員講課,宣傳革命思想。
1926年秋,革命轉入低潮。此后察哈爾農民協會便遷出東灣子農林試驗場,在孤石、張北、沙嶺子、茶坊一帶堅持活動,點燃革命星火。1928年,李懷才、賈榮等同志不幸被捕,壯烈犧牲。
為了紀念張家口那段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1987年,在察哈爾東灣子農民協會舊址紀念館開辦了張家口革命斗爭史圖片陳列展。十幾年來,接待參觀者絡繹不絕,199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三、張家口建立華北第一個農民協會的歷史條件
位于北方內陸的張家口并非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策源地,也并非是革命思想的啟蒙地,況且張家口接近反動統治的中心地帶—北京,為什么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時期卻產生了華北地區第一個代表革命進步思潮的農民協會呢?這與張家口的獨特的歷史條件分不開。
(一)張家口的產業條件和工人運動
當時的察哈爾省會張家口位于民國時代鐵路大動脈京綏鐵路上,京綏鐵路的前半段京張鐵路是中國自主設計的第一條鐵路,京綏鐵路(北京至綏遠)和南滿鐵路、津浦鐵路、京漢鐵路都是當時中國比較重要的鐵路干線,這些鐵路干線上的產業工人和鐵路工人較多也較為集中,這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的傳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早期工人活動大多發生在這些鐵路干線區域,如著名的京漢鐵路大罷工,京綏鐵路的革命思潮也較為活躍,中國共產黨在這里較早地傳播和發起了共產主義信仰。早在1921年5月,京綏鐵路全線鋪軌開通后,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創始人何孟雄、蕭三、王仲一、江浩等人就在這里發動和領導工人運動并參加了著名的五卅運動,工人運動的興起和革命思想的傳播,是新民主主義農民運動發展的先決條件,正是得益于共產主義思想在張家口的廣泛傳播和工人運動的大力推動,轉而在近郊的農村興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成立了農民協會。
(二)北京革命力量對張家口革命的支持和領導
張家口雖然并不是共產主義思想的啟蒙地,也并非新民主主義的革命中心,但是與張家口毗連的北京卻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共產主義思想的北方啟蒙地和策源中心,李大釗和陳獨秀較早地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并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北京地區涌現了眾多的革命者,北京的高等學府如北京大學也為革命輸送了眾多人才,北京地區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力量的中心,同時北京革命力量也積極向四周地區擴散。
張家口正是在北京革命力量的領導和支持下開展了黨的早期活動,1925年,中共察哈爾工作委員會成立,多松年任書記,察哈爾工委直屬中共北方區委領導。張家口的革命活動主要由北京黨的組織—中共北方區委領導和組織,察哈爾農民協會的發起人和組織者全部由北京方面派來,如樂天宇、李懷才、李孟雄等,其中樂天宇為北大學生。可以說,沒有北京革命力量的支持和領導,張家口是不可能在全國范圍內較早地開展共產主義運動的,更不可能開展只在廣東、浙江、湖南剛剛興起的農民協會運動了,這是張家口得天獨厚的條件。
(三)蘇維埃俄國的背后支持
大革命時期的共產主義活動能夠在北京和張家口地區開展起來和蘇維埃俄國對我國共產主義革命事業的扶持是分不開的。察哈爾省靠近蘇俄,當時的帝國主義國家利用北京政府組織干涉軍從我國北方的察哈爾、熱河和綏遠地區入境俄國干涉蘇維埃革命,企圖從蘇俄背后攻擊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蘇俄為了鉗制帝國主義國家對其的干涉和控制,積極地在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張家口和北京地區尋找同盟者,幫助建立共產主義革命組織,給予物質上和軍事上的大力支持,以對抗反動的北京政府。這成為新文化運動率先在北京興起,共產主義小組首先在北京產生,張家口地區也能較早地發展共產主義活動的深層次原因。有蘇俄的背后保障,張家口興起共產主義革命運動,成立轟轟烈烈的察哈爾農民協會也就成為必然。
(四)馮玉祥國民革命軍的支持
察哈爾農民協會成立的1925年前后,當時的張家口為馮玉祥的西北軍控制。1924年馮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陣前倒戈,發動了北京政變,張家口成為西北軍的控制區。當時的馮玉祥背叛了直系軍閥,與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勝利一方的奉系軍閥關系也一度圖窮匕見,政治上、軍事上相當孤立,根基不穩,缺兵、缺餉、缺軍備,因此,他積極與南方廣州的國民政府聯絡,傾向革命,認同新三民主義,在張家口和北京又積極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蘇俄的軍事支持和物質幫助,與蘇俄結成了某種程度上的互不侵犯。因此,1925年前后的張家口,革命氛圍比較濃烈,農民運動能夠大膽公開地開展,這與馮玉祥領導的國民革命軍傾向革命,傾向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有極大的關系。
1926年秋,奉系軍閥控制了北京、張家口,奉系將領高維岳主政張家口,馮玉祥敗退西北,革命轉入低潮,中共在張家口的活動轉入地下,察哈爾農民協會的斗爭也趨向地下、趨向小規模,隨后,奉系軍閥在北京逮捕殺害了李大釗,在張家口逮捕殺害了李懷才、賈榮等農協會領導同志。
綜上四點,就是大革命時期張家口產生華北地區第一個農民協會的歷史原因。察哈爾農民協會運動在張家口的產生和發展,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黨的活動在張家口開展較早,組織建設和活動內容較為完整。
四、結束語
察哈爾農民協會是大革命時期張家口革命斗爭的一面旗幟,是華北地區農民運動的一面旗幟,也是張家口地區乃至華北地區農民階級較早參加革命斗爭的光輝見證,它所體現的當時的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民主性、親民性仍是我們今天黨建工作的一面旗幟。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3
[2]河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河北省文史集萃——革命斗爭卷,河北人民出版社
[3]胡華.張垣、京綏鐵路工人階級斗爭紀實
[4]張家口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張家口文史資料(第二十三輯),1993年
[5]任荀昌等.晉察冀斗爭史長征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