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 要]本文從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內涵入手,為其社會化服務的發(fā)展進行了剖析。
[關鍵詞]圖書館精神;社會化;剖析;服務;發(fā)展
當前的網絡環(huán)境也成為了圖書館精神發(fā)揚的有效路徑,作為高校的圖書館,應當積極利用當前的現(xiàn)代化設施和環(huán)境,克服相關障礙,努力擴大社會化服務的范圍和提高社會化服務的質量,進而推動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進步。
一、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內涵
當前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新的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網絡時代和數(shù)字時代已經到來,這也為我國高校的社會化服務提供了更大的和更寬廣的實施平臺和實施方式,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社會化服務的內容及形式,使得高校圖書館可以全方位、多層次地實現(xiàn)對社會需求主體開展智慧服務為主的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促進網絡等新技術與高校圖書館進行社會化服務的高度融合[1]。
二、與否定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者的討論
作為一種高校圖書館發(fā)展的趨勢,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已經成為一種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和需要,基于思想觀念以及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在實行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人所持的是支持、理解以及觀望的態(tài)度,真正意義上重視并進行相應實際實施的則很少,很少有人和高來響應國家這一利國利民的號召,針對此種情況,筆者提出了幾點疑問,與其進行高校圖書館是否該進行社會化服務的討論。
(一)只有立法了才能社會化服務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第1章第22條指出:“國家發(fā)展……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從這里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活動的開展是憲法賦予我國高校的權利和義務,并且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經修訂后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里也有相關規(guī)定,有條件的高校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等需求團體開放圖書館,提供一些文獻資料及信息咨詢服務,可適當收取部分勞動消耗或服務成果的費用等等,雖然這些法律法規(guī)并沒有非常明確地規(guī)定我國高校圖書館必須實行社會化服務,但是沒有相關規(guī)定,也不能是我們摒棄這一歷史潮流和發(fā)展趨勢的借口,并且我國的一些高校圖書館已經開展了社會化服務,而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不斷進步,會有更多的高校加入此行列[2]。
(二)怎樣發(fā)揚圖書館精神?
在進行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實施過程中,很多人認為這種圖書館的對外開放師出無名,后續(xù)問題很多且吃力不討好,這種思想及觀念的影響下,對于高校的圖書管理員也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使得圖書管理員認為自己做多做少一個樣,從而制約了其提供服務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不積極主動為社會服務和得過且過的思想,嚴重違背了圖書館精神。
(三)高校圖書館是公共物品還是“不穩(wěn)定”的半公共產品?
據(jù)相關統(tǒng)計,當前的很多有些學者認為,高校的圖書館是一種“不穩(wěn)定”的半公共產品,這種情形下,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是行不通的,但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圖書館服務屬于公益性服務,市政府管轄下向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平等的、無差別的信息服務組織,在實行社會化服務的過程中,不會受到地位、種族以及城鄉(xiāng)差別的影響,是一種公共平等的公益性服務,雖然其主要職能是服務于學校的教學科研及全體師生,但這不可改變其作為公共物品的性質,其在增添圖書以及建筑館舍等等方面所用的經費都是來自于國家撥款,而人民的各種稅收則是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歸根結底,其所用經費仍然是來自于人民,所以作為高校的圖書館,沒有不向社會群體及個人服務的理由,其存在的意義里應該有向社會成員提供知識服務的組成部分
(四)“公共資源”會“浪費和毀損”嗎?
作為一種公共資源,我國高校的圖書館應為社會服務這一義務是不可推卸的,但基于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社會成員的不同需求,當前的高校圖書館資源也不可能是簡單的方式共享,其進行的社會化服務應當是有計劃有重點的的服務,對公眾不加限制和區(qū)別的開放圖書館資源,只會造成服務效率的不高和管理的混亂化,進而造成圖書館資源的浪費和損毀,所以,在實施社會化服務的方面,高校圖書館應該是作為主體的形式出現(xiàn)的。設置具體的開放時間、項目以等等,進行有限制性的社會化服務,使得這種社會化服務能夠在高校圖書館的可控性范圍之內,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服務,進而促進需求人員的素質,推動社會的發(fā)展[3]。
三、弘揚圖書館精神,因地制宜服務社會
(一)高校圖書館樹立社會化服務理念
作為我國最高教育機構的主要組成部分,高校的圖書館在提高國民素質、建設和諧社會的方面理應起巨大的作用,應積極合理利用當前的網絡化、信息化技術,通過開展社會化服務來帶動社會的發(fā)展。為了更好地弘揚圖書館精神,高校圖書館應樹立起社會化服務的理念,從圖書管理員到館長,都要有為社會服務的觀念,齊心協(xié)力推動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
(二)因地制宜服務社會
我國高校在進行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的過程中,應該依據(jù)自身的狀況和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及措施實現(xiàn)社會化服務,并注意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管理的模式,進行更高效的社會化服務,提升高校自身的素質,促進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今后高校圖書館服務發(fā)展的趨勢之一,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已成為了當前我國發(fā)展的必要組成部分,雖然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但作為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措施,在發(fā)揚圖書館精神的基礎上實現(xiàn)高校圖書館高度的社會化服務,為我國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參考文獻:
[1]高敏.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發(fā)展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1,04:10-12+44.
[2]方波.從圖書館精神談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兼與否定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者商榷[J].圖書館建設,201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