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兆娜



水質的好壞關系到每一個市民的身體健康,牽動著人們的心弦。然而,水的好壞,其實更多依靠的是自來水公司每一位員工的責任心。為此,我們采訪了自來水集團禹通公司的職工、全國勞模李雙軍。
撥通全國勞模李雙軍的電話,聽說我們要寫寫他的人生小故事,他連連推辭,建議我們把目光投向更為年輕有為的新一代。在我們的堅持下,想到可以為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他接受了我們的采訪,道出了自己作為一名全國勞模的心聲。
父母的教導記心上
李雙軍1957年生于河北曲陽,5歲時跟著父母來到了北京。父母一輩子都是老實人,父親當兵,母親做了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個老黨員,父母的教導就是做人做事都要實實在在。從小生活在軍隊大院的李雙軍,深受父母為人處世的影響,自小就擁有了一個最樸素、最動人的理想——做個好人。他的心里一直都懷揣著這個理想,直到如今始終如此。
干了別人不愿意干的活
李雙軍20歲插隊返城就進入了北京市西城區自來水公司工作,他扎根于此近40年,早出晚歸。流轉的時光帶走了一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留下了一個經驗豐富的中年李雙軍。
問起他所干過的活,從修理管道,當泵工,干后勤,到擔任班長、安全員、內審員等,他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做過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所做的就是盡心竭力賣力氣。“很多活,在別人猶豫躊躇的時候,我就搶先去干了;有些緊急的事情,本不是我分內的,但我二話沒說就去做了,從不考慮我能得到什么。”李雙軍這樣概括自己長年累月所付出的辛苦。有人家因住在簡易樓,在年三十晚上管道裂了,找不到人修管子,就給李雙軍打電話,老李立刻出門,不管天寒地凍,也顧不得家人的感受,直到修完,很晚才回到家中。
老李說,他經常早上7點到單位,下了班往往加班到很晚。這么多年照顧家里太少了,這也成了他心中的痛。家里的大事小事,如拆遷、分房等,都是愛人挑起了重擔,自己一天都沒休過,沒有幫過忙……如今,他還在忙,他只能在心里默默祝愿妻子能有好身體,兒子能有一份理想的工作!
感謝社區給了我服務的平臺
除了在本單位兢兢業業,李雙軍在社區服務中也是出了名的。在許多老人、殘疾人的心目中,李雙軍就是伴隨著他們的溫暖太陽——因為無論他們搬到哪兒,李雙軍總是千方百計找過去并送上服務。老李為他們理發,為他們的瑣事操勞,也噓寒問暖與他們嘮嗑。每個月他總是會出現在他們的面前,以至于每月的27日被社區老人命名為“雙軍日”。
我們問他:“您是怎么學會的理發?”李雙軍說,以前家里人都是相互理發,他也給父親理發,盡管沒有受過培訓,卻有過實際操作。給社區的大爺大媽們理發,一開始也經常理得不太好。大媽們盡管愛美,可是她們特別“寬容”,說“短了就行”。李雙軍說,他非常感謝社區給了他服務的平臺。社區,成了老李盡情把愛和溫暖播撒出去的平臺。盡管做的是最平凡的事情,但他心中的動力卻源源不絕。
想對現在的年輕人說的話
2010年李雙軍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的稱號。在他的心中,除了自己的付出以外,能評上全國勞模,離不開單位領導的推舉,離不開大家給予他的認可。回顧自己的工作經歷,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直到如今,長年累月,挺不容易的。當然,評上勞模后,他覺得需要更加努力,要繼續保持“勞模”的精神和品質。
想到自己也是從年輕時走過來的,雖然崗位很平凡,卻能擁有現在的成績和榮譽,他最想送給年輕人的就是兩個字:“堅持!”年輕人,不僅需要表決心、立大志,想要干出一番成績,貴在堅持。
李雙軍其實愛好挺多,他喜歡許多體育運動。但是這么多年,“忙”與“累”占據了他的生活,這些興趣愛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對于做好事——他把它歸結為自己的一種愛好,他覺得在付出時收獲了無比的快樂和幸福!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