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文
黔東南州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及對策
◎紀 文
以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為指導,通過對黔東南州文物保護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為黔東南州文物保護工作提供對策。
黔東南 文物保護 現狀 對策
目前,黔東南州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千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州級文物保護單位78處,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32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還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一大批傳統古村落。總體上看,黔東南州文物遺產豐富,歷史文化價值突出。當前,州委、州政府正著力將我州打造成旅游大州,保護好文物資源,為我州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活力,成為全州文物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本文將從黔東南州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出發,學習借鑒其他地區文物保護經驗,為黔東南州文物保護工作提供對策。
黔東南州地處云貴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過渡地帶,轄區內地質情況復雜多變,易發生自然災害。近年來,青龍洞、萬壽宮、南泉山寺、柳基古城等一批文保單位先后發生危及文物本體的安全事件,都與自然災害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州文物資源呈現出諸多矛盾和問題。一是文物基礎脆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二是文物多為木結構建筑,火災隱患突出。三是全民文物保護意識仍然淡薄,人為損壞文物的現象屢禁不止,社會宣傳和安全管理的任務依然繁重。四是城鎮化進程中對文物的破壞較為嚴重。五是文物行政執法力度不強。六是文物保護經費得不到保障。七是機構不健全,人員力量薄弱,專業技術力量缺乏,工作經費沒有保障,文物部門的弱勢地位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1.做好制度保障。近年來,隨著各級黨委、政府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視,出臺了一些有關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2005年貴州省出臺的《貴州省文物保護條例》,我州2008年出臺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護條例》,2014年,全國人大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等,都為我州文物工作者開展文物工作提供了法規依據。2013年,黔東南州文物局印發實施《黔東南州文物安全工作責任制度》《黔東南州文物館藏單位安全工作制度》《黔東南州文物安全工作檢查制度》《黔東南州文物安全重要事項報告制度》以及《黔東南州文物系統安全大檢查實施方案》,建立健全了我州文物安全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文物安全管理水平。
2.加快機構建設步伐。2009年,主管全州文物工作的黔東南州文物局成立。截至2014年6月,全州16個縣市,已有14個縣市成立了文物局,其余兩縣為文物管理所,文物資源管理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我州文物保護工作任務繁重,專業技術性強,機構建設的步伐要加快。
3.加強專業隊伍的建設。全州文博類從業人員中,中高級人才極度匱乏,加上一些縣市在編人員被借用到其他單位工作,文物保護工作有心無力。2014年,黔東南州文物局與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在浙江大學共同舉辦建筑勘察測繪培訓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加強文物行政執法力度,全力保障文物保護工作有序開展。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力度加大,大型基本建設工程越來越多,建設單位不履行相關文物考古與保護手續,項目建設中破壞文物的現象愈加多發高發,技術服務與依法監管的任務艱巨。
5.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著力提升社會服務水平。目前,全州共有20家博物館,其中綜合性博物館1家、生態博物館2家、專題博物館9家(含1家民辦博物館)、紀念館4家、陳列館4家。加強對免費開放單位的績效考評工作,推進博物館正規化建設。抓住國家推廣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機遇,加強博物館建設與行業管理以及民營博物館扶持工作。
6.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使得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深入人心并付諸行動。一是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宣傳,對文物保護工作進行專題報道。二是組織開展好“文化遺產日”“博物館日”等重大宣傳活動。通過舉辦文物展覽、散發資料、懸掛橫幅、舉辦講座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眾宣傳文物知識和法律法規,努力提高全社會的文物保護意識和法治觀念。三是推動出版文物系列書籍,詳細推介文物資源。目前,《黔東南不可移動文物選匯》和《石上歷史——黔東南碑拓校注》等兩書的初稿已編寫完畢,計劃于2014年上半年正式出版。四是通過外事接待活動,做好宣傳工作。
7.開展好文物普查工作。第三次文物普查結束后,三穗縣利用普查到的一些歷史文物,建成了大躍進歷史遺存博物館。2012年,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在全國啟動。搞好文物普查工作,將使我們更好地掌握國情國力和家底。
總之,文物保護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文物部門本身需要加強自身各方面力量的建設,也需要住建、規劃、國土等部門的積極協作。在文物保護這條道路上我們依然任重而道遠。只有付諸行動,只有全民參與,只有長期的機制保障,文物遺產保護工作才能確實取得實效,才能發揮其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黔東南州文物局)
(責任編輯 姜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