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志
漢字藝術創意的表現手法研究
◎張武志
漢字創意設計最基本的功能是信息傳播,我們在做漢字創意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先對設計的主題做全面的了解,沿著正確的主題定位方向進行漢字創意設計,設計的風格要與主題內容一致,不能相互矛盾。漢字設計在表現手法上要求在表達內容上的準確性、視覺傳達可識別性和表現形式的藝術性。
表意 象形 指事 會意 形聲 意象
漢字具有無窮的魅力,這一點毋庸置疑,怎么把漢字設計得有創意一直是個比較難的課題,漢字是中國民族特色最具代表的元素之一,博大精深,進行漢字創意設計最大的難題在于漢字的筆畫復雜,而且每個漢字差異性很大,漢字設計的創意點就在于文字圖形化,把漢字當成圖形來進行簡化處理,但是如何進行簡化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的問題。漢字簡化不是簡單的筆畫結構的刪減,要對漢字所表達的意思進行分析,尋找漢字設計的創意點,經過深思熟慮反復進行修改,充分體現漢字的藝術性,經常總結實踐,探索漢字創意設計在社會生活中的奧妙。
一、表意,是漢字創意設計的核心,也是漢字設計的創意點,做漢字創意設計需要先了解漢字的淵源和歷史。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漢字創意設計的根本,對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研究可以使我們更加清晰地全面掌握漢字的根源和歷史發展過程,可以從中找尋到漢字創意設計表意的方法所在,才能正確地傳達漢字設計的創意點。[15]
1.象形。象形字在漢字中為數不多,象形字是漢字的鼻祖,漢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演變發展壯大起來的,象形字主要抓住形似的特征。
2.指事。指事符號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衍生而來的,指事符號與象形字相結合,使漢字更加的形象生動,指事符號的位置不能隨意地變動,要符合漢字的字體結構,如果指事符號能夠進行移花接木的嫁接,那么漢字符號化既能體現漢字的原來特征部分,還能利用圖形化創意使漢字設計更加的形象生動。
3. 會意。會意就是把很多個單元結合起來,創造出一個新的概念,在把會意運用到漢字創意設計中要注意漢字的各個部分結構關系的把握,在進行創意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是有關聯的有機整合,利用這種整合來創造出新的漢字創意理念。
4.形聲。形聲字在《漢語大字典》中占有90%的數量比例,現有的大部分漢字都是形聲字,形聲字是在形旁的基礎上靠聲旁進行發音的漢字,其形旁代表含義,聲旁代表發音,在進行形聲字漢字創意設計的時候,可以在形旁或者聲旁上找到創意設計的切入點,在變化中求統一,統一中求變化。
二、在進行漢字創意設計的時候要避免千篇一律,要抓住每一個漢字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把漢字的個性特色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漢字創意設計的六大法則。
1.意象。置換形象,所有的漢字筆畫,都可以在不改變字的識別性基礎上,都可以融入具體的形象圖形,在進行意象表現的時候不違背漢字的原來基本意義,對漢字進行生動形象的改造,可以增強漢字設計的趣味性。
2.拆解。拆解是將漢字筆畫結構進行打散后重新組合構成,漢字是由筆畫、偏旁等各單元組合而成,每一個單元都可以表達不同的意義,在不影響字義的基礎上,把其中一個單元筆畫置換成圖形,使漢字更加的巧妙貼切,拆解常給人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覺。
3.共筆。筆畫共用在漢字創意設計中經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共用筆畫的運用要選擇好一樣的筆畫結構,然后組合在一起,不僅僅在漢字設計中可以產生共筆,在民間的圖案中常有圖形共生的概念,在進行漢字共用筆畫設計的時候要注意不能東拼西湊,因為每一個漢字的筆畫結構都有很大差異,有高低大小之分,做到情投意合。
4.字語。以語解字,以一當十,對漢字的字體外部改造,可以采用在不影響漢字的基本發音和字義的基礎上進行筆畫的加減,漢字結構的顛倒,漢字字形的局部扭曲變形,給人一種驚奇的效果。
5.中西合壁。字含外文,相合成趣。漢字與外文組合在一起的一種方式,兩種文字交融在一起相輔相成的藝術方式,兩種文字結合一定要抓住他們的共同點,把握外形的緊密巧妙的結合,中西合璧也擴大了漢字創意設計應用空間,可以在不同國界不同文化背景的環境中的應用。
6.再造。舊的文字新的組合,漢字創意設計最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新的字體規則,把漢字的特征部分根據字體筆畫結構進行提煉處理,創造一種新的漢字字體規則,讓人體會到漢字創意設計的藝術奧秘。
玉不雕不成器,漢字創意設計也是一樣的道理,創意過程需要反復的修改和調整,利用表意的設計方法,對漢字進行精打細琢,在保證漢字的可讀性和識別性的基礎上,創造出優秀的漢字創意設計合計作品。作為中國的字體設計師,漢字是這個領域中研究的重中之重,漢字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智慧,我們應該繼承祖先遺留下來的光輝文化遺產,在此基礎上將漢字創意設計繼續發揚光大。
[1]余秉楠.字體設計基礎.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2]王軍強.創意漢字圖形設計.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3] 王汀.張力平. 圖書版面的文字設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責任編輯 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