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至
電視媒體深度報道研究
——以災難新聞為例
◎李 至
近年來,由于我國的災難發生頻率增加,災難新聞的相關報道也隨之增加,而對于災難新聞的電視報道也成為研究熱點之一。本文主要通過對電視相關欄目進行分析,旨在提出目前我國災難新聞的電視深度報道中存在的明顯問題以及不足之處,并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望能夠提高災難新聞電視深度報道的水平。
災難新聞 深度報道 電視媒體
俗語云“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災難存在于人類的生活之中,無法避免又偶爾間歇發生著。其一旦發生便會有大量的人員財力傷亡,很多社會設施也會遭到破壞,其產生的損失是不可估量和預測的。很多的新聞工作者和媒體從業工作者均認為:“交通事故、自然災害、戰爭以及行業間的問題對于新聞媒體而言是最具市場價值的內容。這是因為災難新聞的內容非常廣闊,涵蓋了新聞要素中的所有價值要素。當災難發生時,人們會急迫地需要信息的送達,那么這時媒體信息的作用便在整個社會中被提升到極其高的地位。同時,災難新聞報道也是對新聞媒體工作能力的一種考驗,新聞媒體能否在災難發生的瞬間迅速反應、報道的角度以及力度等等均是對媒體實力的真實考驗。
1.災難新聞的定義
現階段對于“災難新聞”這一名詞并沒有統一明確的定義,本文中對于災難新聞的理解僅是將新聞的定義進行變通。伴隨著當代科學技術手段的發展,信息傳播技術也在進步,新聞報道便從近期發生的事件報道轉換為同步報道正在發生的事件,故本文將“災難新聞”簡單定義為:新近發生的災難在電視新聞媒體中的報道。
2.災難新聞的特殊性
災難新聞有與眾不同的新聞價值。
災難多為日常生活中的突發事件,與普通新聞對比會發現,其擁有更多需要關注的特殊性:突發性、逆反性、刺激性以及沖突性。災難會給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圖片或者視頻都會給群眾帶來極大的視覺和情感沖擊。
3.災難新聞的報道過程具有時間性
災難事件一般都會伴隨著人員和財產的損失,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報道災難事件就不可能是一個短期的工作,一般均會在災難發生后的一段時期內對其進行持續不斷的報道,分幾個時期進行實況的轉播。
1.電視深度報道的定義
“深度報道”這一名詞最先來自于西方世界的報紙,是紙質媒體和電視媒體這兩大媒體在競爭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新鮮事物。近些年來,伴隨著媒體技術與實踐的不斷發展,關于“電視無法進行深度報道”的錯誤說法已經不復存在。對于“深度報道”的定義這一問題在學術界至今依然沒有統一的定論,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研究者、不同媒體對于這一概念的定義均不同。但其都是從事件發生的基本要素出發進行研究和定義的,隨著新聞實踐工作的不斷深入,很多的研究者更加傾向于將深度報道的定義轉化為非文本的定義,其認為這是一種新聞發展過程中的理念,要求報道的全面性和深度性。為了能夠達到目的可以選用多種方法、題材進行組合,本文中將“深度報道”簡單定義為:新聞媒體在一段集中的時間內運用各種方式和手段對近期發生的新聞事件或現象進行單一模塊的報道與研究。而“電視新聞報道”的定義可以理解為:電視新聞報道是借助聲音和圖像這兩大對象,對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或者對社會上有重大影響的問題和現象,做出相關的介紹和預測以及評判。
2.電視新聞報道的基本特點
新聞報道是一種極具綜合性的報道方式,其主要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電視新聞報道在橫向和縱向上的對比。若將電視新聞報道與其他的各種傳播方式相對比會發現,主要是指深度報道運用電視這一電子媒體為平臺的特性。電視與報紙或者廣播等載體相對比的明顯不同與最大特點為其為集聲、像于一身的媒體載體類型,特別是現階段科學技術的發展,攝像與錄像工作可以更加完善到位,可以協助新聞報道與事件發生進行同步。除此之外,電視深度報道可以從事件發生的各個角度和方向進行動態的報道,表現出了電視新聞由青澀到成熟的過程。
(2)電視新聞報道方式的特殊性
在對事件進行深度報道時可以采用多種文體間相互融合的方式進行報道。在形式上主要可以劃分成對獨立的文體進行的深度報道以及對組合文體進行深度報道兩種形式,而這兩種報道形式中的獨立文體深度報道又可以進行更為精細的劃分。組合文體的電視深度報道則主要是指連續性的報道和事件相關的系列性報道。這兩種報道可以幫助電視新聞報道在很大程度上打破電視節目時間的長度和寬度上的限制。
綜上所述,災難新聞報道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對于新聞報道工作的嚴格考驗。并且電視深度報道是災難新聞報道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報道方式,其能夠更加全面地對災難事件進行實況報道。
[1]鄧文輝.關于災難報道的思考 [J].新聞天地,2010,(05) .
[2]蔣曉麗 ,王億本.災難報道熱傳播的冷思考——從多維視角拓展 [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2012 ,(05) .
[3]周知.災難報道的敘事藝術—以《南方周末》汶川大地震報道為例[J].東南傳播,2009,(3).
(作者單位:吉林電視臺)
(責任編輯 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