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明
大連市紅旗高級中學 遼寧大連 116031
在課堂中打造團隊精神
潘明明
大連市紅旗高級中學 遼寧大連 116031
大局意識、協作精神、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即為團隊精神。尊重個人的興趣與成就是團隊精神的基礎,協同合作是團隊精神的核心,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是團隊精神的最高境界,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運轉。團隊精神的形成并不是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而是揮灑個性、表現特長,保證成員共同完成目標,而明確的協作意愿和協作方式則產生了真正的內心動力。體育運動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社會化是個體趨同、融入群體的過程。學校所培育的人,最終要成為社會的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需要社會成員具有團隊精神。因此,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是社會賦予學校體育的重要職責。
團隊精神;體育教學;培養;合作
先講一個取乒乓球的故事,這是一名專家給一群小學生出的一道智力測試題。在一個罐頭瓶里,放進六個乒乓球,每個球用細繩系著,要求在最短的時間里,從瓶里全部取出。幾個小組的同學,各人都想在第一時間里從瓶里取出,結果在瓶口形成堵塞,誰也出不去!只有一個小組成功做到了,他們采用的辦法是六個人形成一種配合,依次從瓶口出來。這道測試題考的就是團隊有無相互協作精神,就是我們常說的團隊精神。當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班級中表現出自私、缺少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這是不符合教育目標的。那么如何打造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呢?
現今學校體育存在著“安全第一”和“高考、中考指揮棒”的雙重枷鎖,大量的體育項目從教學中開除了。從而使很多學生不能從體育鍛煉中發掘到自我價值、集體價值。學生性格上變的孤僻、冷漠,“個人主義”現象滋生嚴重。因此,加強學校體育的團隊精神建設迫在眉睫。
從新課程標準的價值理念中我們不難理解“體育不僅能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還能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包括理解個人健康與群體健康的密切關系),對自我、群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對他人的尊重和關心”。在集體活動過程中能逐漸形成了許多鍛煉集體,它是鍛煉的后備力量,當這個集體中的一員不能堅持鍛煉下去時,這個集體會督促其繼續堅持鍛煉下去。大家互相學習、互相指導,使每個人都從這個集體中受益,在集體活動能中養成了良好的集體觀念、協作精神,真正體驗到了體育的價值。
女排教練陳忠和說:“我們沒有絕對的實力去戰勝對手,只能靠團隊精神,靠拼搏精神去贏得勝利”。
體育活動對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獨特作用,經常參與體育活動,會提高學生的合作和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同時,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的合作與交往等能力會輻射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創設情境,給學生一個合作的目標,讓他們為了團隊的利益通過交流去展示自己,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也更有利于個體的發展。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自身的體育習慣和良好品質,在現代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技能和體育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體育環境中,創造性地完成體育任務。在大課堂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備課的重點落在如何組織參差不齊的學生在45分鐘的課堂上完成應有的教學任務,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而在團隊中,始終貫徹在實現小組目標的同時要體現自我價值,這是學生是否能夠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關鍵。如在我教授的乒乓球選修課,我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以乒乓球臺為單位進行分組,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同時在小組內又分撿球人、發球人、擊球人,大家相互輪換各盡其責。讓全班同時進行練習,不但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同時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課堂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團隊合作是學生掌握知識、鞏固動作技術的練習形式,是培養學生交往、合作、我根據團結精神的有效手段,在分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讓其互評、互議、互批、互改,通過相互評議來達到主動合作,關心團體,培養團隊精神的目的。
一個團隊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創新最重要的是觀念創新。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以學生為主體是說課堂教學應該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增強主體意識的過程,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發問和爭辯,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只喜歡學生順從性的一面,似乎學生越順從、越聽話就越好。實際上,順從性和不順從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二者共同構成了個性、獨立性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一個有創造性的人,相對地說,他在創造性活動的領域里往往具有一種不順從性和不隨俗性,但在平時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順從的和隨俗的。所以我們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壓制學生的不順從性而贊賞其順從性,也不能無條件地慫恿學生的不順從性而貶抑其順從性,我們應從二者的辯證統一上去培養學生的個性、獨立性。
在創新教育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接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使學生獲取知識。教師的導在課堂上表現為組織教學和啟發思維。教師主導作用發揮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就是看是否善于調動學生學習和接受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否使學生能做到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發展,是否有利于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創新精神與能力。并以身體練習為主要形勢來實現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個團體內,每個成員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完成的工作任務不同,所以,需要不同方面取長補短,實現團體成員的共存。體育教學中,集體性的,游戲式的教學,都蘊含著成員共存性的教學素材,教師就像團隊中的凸透鏡,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點,他要為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也是一個擴音器,把微吟變成吶喊,影響到更遠的地方,他要給予學生前進的動力。
學校體育課堂是學生團隊建設的最佳場所,教學中不管是集體還是個人的項目都可以滲透團隊精神建設。作為教書育人的體育教師,應當全面細心的觀察每一個學生,應善于把握團隊精神的精髓,從而把我的課堂打造成一只團隊。在創造適宜的團體學習環境的同時,發揮團隊的高度合作、共同進步的集體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