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貝邇
【摘 要】在小學英語高年級課堂教學中部分學生上課時始終保持沉默,不愛開口說英語。整節課中主動與老師互動的只有幾張熟悉的面孔,而這樣教學現象的出現是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對此,為改變這一教學現象,首先需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其次需要強化學生學習的動機;再次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每一位學生創造問答的機會。
【關鍵詞】小學英語;高年級學生;課堂氣氛;應對策略
“沉默”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大特點,在課堂教學中,不少學生低頭沉默,即使教師向其提問,仍然保持沉默,不作回答。而英語作為一門口語,有效的交流互動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基礎。只有學生互動起來、大聲說出來,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讓“啞巴”英語“活”起來。并且,不愛說英語的學生往往不能夠充分利用課堂互動去練習口語。
一、懼說之因
交流能力的構建,需要依托三種能力成分:一是社交語言能力;二是語言表達能力;三是語言技巧能力。課堂上不愛說英語,不樂意與同學用英語交流,經常會與這三種能力的缺乏有關。
1.缺乏自信心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有很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表現出一定的不自信。于是,認為自己英語很差,不愿意甚至不敢發言,進而對英語出現恐懼心里。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學生因為發言之后,在心理上認為自己英語水平不足,認為同學在恥笑自己。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學生往往選擇沉默來表達。
2.不同的個性品質
外語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強調學生個性因素的重要性。對于外向型學生,由于比較健談、善于交際,往往英語學習較好;而對于內向型學生,平時少言寡語,缺乏交際,于是在英語學習中顯得比較吃力。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內向型學生缺乏自信心,更多的選擇沉默的方式,來應對老師的提問。
3.缺乏技巧訓練
一定的技巧訓練是轉變學生“沉默”狀態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但從實際而言,學生缺乏相應的技巧訓練,遇到一定的語言學習阻礙,就顯得驚慌失措。于是,學生在學習阻力面前,選擇沉默應對。
二、應對策略
1.營造愉悅的環境
語言學習強調情感因素的構建,以營造愉悅的學習環境。對于小學生而言,處于個性發展的特殊期,營造相對比較寬松的學習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對此,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技巧及方法的訓練,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避免因學習困難而產生負面情緒。與此同時,教師適當的肢體語言也可以鼓勵膽怯的同學去張口說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要讓他們的情感受到傷害。應盡可能讓暫時學困生感覺到安全感、放松感、舒適感。這樣,他們慢慢就會在課堂上大膽說英語。
2.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的興趣與熱情,關鍵在于對英語缺乏正確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心理偏見。對此,教師應強化學生對英語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動機。首先,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處于寬松、愉悅的學習狀態;其次,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相關的活動,讓學生主動活動,與英語零距離接觸。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優化英語教學的內部環境。
3.平衡不同品質學生的提問機會
(1)提問應具啟發、思考性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會不僅需要立足教材,而且需要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基于有效的提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教師在問題設置的過程中,應控制好問題的難易度。問題不易過難,這樣容易削弱學生的自信心;但問題也不易過于簡單,直接從書本上原原本本的找答案,這也反而讓學生覺得沒意思,缺乏積極參與的熱情。所以,教師所設置的問題應該以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為目標,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2)提問應難易程度適中
小學生認識思維水平相對較低,教師所提問題應契合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對于學困生,所提問題應該難度相對較低,但要激發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而對于優等生,設置的問題應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感覺到難度,有積極探索的熱情。當然,問題也不宜過難,這樣容易削弱學生的自信心。
(3)建立恰當的評價機制
許多教師在課堂上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后,都能給予積極的評價。但是,評價的方式過于單一,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一味的用“good”等評語來反饋學生,難以起到有效的評價效果。并且教師的評價缺乏相應的具體指導,導致評價機制缺乏真正的現實意義。所以,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確保公開、公正,而且需要契合小學生的個性特點,構建個性化的評價機制。
(4)給予學生提問的機會
基于心理學視域,“疑問”是構建人探疑思想行為的重要誘發因素,而在探疑中也會隨之產生“思維”。所以,教師應創設良好的內外條件,基于多元化的情景鼓勵并引導學生提問,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
影響小學英語高年級學生發言積極性的因素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師生雙向互動的缺失,學生自我展示的缺失,學生自主性的缺失。因此,教師備課時,應設計出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心理需求,及認知需求的教學方案。在上課時,應以學生的學為基礎,根據學生實際,因勢利導。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從而促進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作者單位:揚州市邗江區陳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