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彤
摘 要: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突飛猛進,長期保持穩定高速增長,現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個人征信體系中存在的漏洞卻日漸成為制約我國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障礙。銀行客戶個人信用意識淡薄,還沒有形成積累個人信用信息的思維模式;個人信用評級制度不健全,從而缺乏有效的信用監管;征信體系缺乏相關法律支持,政策難以有效推行。本文希望通過借鑒美國的發展經驗,為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完善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信用環境;政府立法;統籌管理
一、引言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在宏觀經濟形勢的推動下,個人消費信貸呈現出迅猛發展之勢——個人融資、投資渠道不斷拓寬,信用網絡覆蓋面逐漸擴展。雖然在宏觀經濟趨勢推動下,我國金融業蒸蒸日上、欣欣向榮,但在行業繁榮的背后,仍舊存在與現階段資本市場發展不匹配的“制度隱憂”。直接導致商業銀行壞賬率升高、影響商業銀行正常運營秩序,甚至干擾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了健全我國信用經濟的體制,為了提高我國商業銀行運營的效率,為了維持我國金融業的平穩發展,為了我國社會經濟的長久有效發展,商業銀行個人征信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美國個人征信體系
20世紀60年代是美國個人信用市場的萌芽期,也是美國商業銀行個人征信體系建立的起點。美國征信體系歷經100年的發展,現已形成由若干私立信用中介公司為核心的、完善的個人征信體系。
1.美國信用局制度。美國有超過一千家的信用局為消費者服務,這些信用局即為美國的個人信用服務中介機構,它們都是由私人部門設立的,專門從事個人信用資料的整合與反饋工作,形成了個人信用產品的一體化服務。Equifax、Experian、Trans Union是美國三家主要的征信局,它們覆蓋了美國大部分的信用業務,有超過1.7億消費者的信用記錄,構成了美國信用局制度的核心。
2.美國信用局的運作機制。美國信用局制度是包括個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個人信用產品的開發和管理的科學體系,其運作主要包括三個環節:
一是個人信用資料的收取。征信局通過對廣度指標與深度指標的征集,立體地分析客戶的信用狀況,最為常用的方式是5C評級法,從五個方面收集客戶的量化信息,從而為之后的分析奠定基礎。
二是數據整合與信用評級分個人信用評級報告是區分不同信用個體信用程度的關鍵,為此美國征信公司需要作出大量的量化數據整合與分析。美國采用客觀經濟計量模型量化法,其中以FICO信用分為主流,通過將得資料收集階段的廣度指標進行量化,并將深度指標根據不同個體情況進行打分,最終出不同的分數層級,從而確定個人的引用層級。
三是個人信用產品的銷售。美國的三大信用局每年會出售大量的客戶信用狀況調查報告,以適應信用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
3.美國關于個人征信體系的立法。眾所周知,嚴明的法律制度與政治環境是推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經濟平穩前進的重要保證;擁有一個適合個人征信體系發展的法律基礎,是促進該體系長遠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20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為適應信用經濟的發展,解除陳規對經濟的束縛、填補法律的空白,美國做出了法律政策上的及時調整,制定出一批新法律。其中以1971年4月頒布的《公平信用報告法》最為典型,其中規定收集消費者信用信息的企業應依據統一口徑的信用評級標準出具消費者的“信用評級報告,不得隨意泄露消費者個人的信用狀況,信用報告的使用者須在征得報告主體的同意后,在與征信公司達成協議后獲取消費者個人信用資料。
4.美國個人征信體系中的執法機構。美國征信體系中的執法機構分為銀行系統的執法機構與非銀行系統的執法機構,非銀行系統的執法機構主要負責征信的有關工作,其主要功能是制定相關法規以完善征信系統、追償系統。美國征信系統的執法機構是由美國若干金融業主管部門共同成立的,保證了它們在工作上可以相互協作,信息共享,從而共同維持信用經濟秩序。
三、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對策建議
1.加強信用環境治理。(1)我國政府以及金融業監管機構應該加強征信宣傳教育,普及信用知識,培育征信市場。促使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夠重視自己的信用記錄、保存自己的信用記錄,使“誠實守信”等觀念作為普世的價值觀深入人心,逐漸建立起誠信社會,把信用道德作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素和力量。(2)將個人信用記錄列入國家公務員錄取資格審查范圍。首先,這一措施預期通過一部分社會群體在社會中發揮領軍作用,帶動其余各個行業個人共同參與信用社會的構建。其次,國家公務員是政府機關的主體,其品格決定我國行政機關的權威,因此,樹立起國家公務員的信譽,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同時,這一措施將督促國家公務員積極償還到期的貸款本息,防止逃廢金融債務行為發生,從而促進全社會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
2.完善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法律法規建設。(1)應加快征信立法。法律的缺位嚴重制約著我國分人征信業的培育和發展,必須加快征信立法的建設,建立可以有效界定數據征集范圍的政策法規。(2)應盡快出臺政府信息公開方面的法律政策,出臺懲治提供虛假信息行為人的政策法規,明確信息公開的范圍、內容和具體方式,為征信機構和其他市場主體能夠更加公平、便捷地收集和使用政府部門掌握的信息資源創造條件,以保證征信機構能夠合法、快速地獲得有效數據。(3)盡快制定保護個人隱私的法律。可以通過借鑒美國的例子,建立個人數據保護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利,對涉及個人隱私、商業機密等方面的特殊信息予以特別保護。
參考文獻:
[1]胡國華.我國個人征信體系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D].2008.
[2]張吉光.美國個人征信體系的經驗借鑒[J].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