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興東 趙曉楠 崔志康
摘 要: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十分顯著的,為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了極大貢獻。僅從稅收的統計數據來看,大部分地方的民營企業稅收均已超過國有企業,占地方財政超過50%,在國民經濟系統中顯示出相當的活力。但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科學技術井噴式發展的社會大環境中,超過70%的跨國公司都在通過WTO等國際貿易組織搶占全球市場,向外輸出自己的自主品牌產品,充分利用自身的價格優勢、技術優勢和資本優勢以求在市場競爭中獲取最大限度利潤。自從我國加入WTO以來,廣闊的國內市場吸引了許許多多的國外企業,成為WTO協議中各國相互競爭的主戰場,這就必然導致民營企業同時遭受國際企業和國有企業的雙方的競爭打壓。因此,隨著市場競爭壓力的范圍和力度持續擴大化的嚴峻形勢下,民營企業必須擺脫個人化、單一化的狹隘理念,積極實施多方面“國際化”戰略,走國際化生產經營之路。
關鍵詞:民營企業;國際化生產經營;競爭
一、我國民營企業在國際化發展中的優勢
1.經營機制優勢。我國的近95%中小企業都是為民營企業,公司管理成本相對低廉,市場經營具有靈活多樣、調整及時等多方面的優勢。民營企業通常來說產權制約相對明晰,刺激經營比較到位,資金投入的決策更是非常謹慎。此外,由于大多數民營企業的決策機構比較簡化,信息反饋和溝通十分迅速,所以,企業市場反應靈敏度是比較高的,經營方式也是靈活多樣,能夠滿足變幻多樣的市場需求,迅速抓住市場機遇。
2.成本優勢。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是十分充裕的。民營企業是消化豐富社會勞動力的主體企業,超過全國80%以上的就業人口是由民營企業來安置的,每年約74%的新增就業人口在民營企業中得到就業。此外,民營企業在廠房、機器、存貨等基礎設施方面投入的資本相比較來說也是很少的,從而降低了資金籌集、分配的困難與風險。
二、我國民營企業在國際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自主品牌稀少,創新力度不強。大部分民營企業都是進行貼牌生產,自主創新品牌相當稀少,這直接導致民營企業的經營利潤少。據國家統計局2013年公布的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從事國際生產、經營的各類企事業公司中,擁有自品牌商標的企業還達不到35%,導致近80%的利潤都落在了專利所有者的手里。我們要努力打破既定規則,同時做制造領域和終端消費領域的巨人。民營企業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的生產經營經驗,花大力氣進行品牌創新和品牌經營,提高自主品牌的品質效益,提升自主品牌的贊譽度和認可度,真正的實現“中國創造”。
2.缺乏對國際市場的正確認識。由于我國民營企業規模相對弱小,資金吸納力弱,產品檔次低廉,形式單一化,沒有形成自己的自主品牌優勢,致使大多數民營企業長久以來無法打入國際市場,因而在國際化過程中不熟悉國外市場的社會大環境,對相關的經濟政策的變化反應靈敏度低,所以,不能夠及時制定相應的防范對策和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同時,民營企業投資的不能夠從長遠發展考慮的行為,使得其不能及時抓住機遇,錯過發展的好時機。這導致民營企業在國際生產經營活動中面對諸多突發因素和復雜的國際市場環境,不能夠正確找準目標市場,定好自己的位置,難以準確選擇投資方向,最終導致其自身國際化進程十分緩慢。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夠。在我國的國家制度中,還是存在著相當多的制約民營企業走國際化發展道路的因素,比如審批中的區里集中、程序繁瑣、進程緩慢等問題嚴重阻礙了企業對機遇的及時把握。此外,我國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銀行貸款、營業范圍等方面遭受的國家的不公平對待進一步制約了企業規模的擴大。我國的民營企業集群總體來說是自發產生的,但是在形成之初缺乏正確的引導,導致產業集群的布局不合理,集群技術水平低、檔次低、規模小等問題進一步弱化了民營企業的國際化視野。
三、我國民營企業走國際化的戰略
1.實施國際市場戰略。民營企業要怎么樣尋找正確的的國際市場是民營企業走向國際化不可避免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溫州的康奈,在世界范圍內設立自己的營銷網點,建立國際化營銷網絡,是一種正確的發展選擇。當然,大部分的民營企業是希望能夠在國際生產經營的產業應鏈中占據自己的位置,這也是一種比較好的路徑。但是,無論選擇哪一種方法來打入國際市場,民營企業都是要深入分析國際市場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明確好自己在國際市場的定位,實行區域、資源等各類因素相結合的符合多式市場發展策略。這樣才能做到有計劃的開拓國際市場,切實的保證自主品牌的產品能夠在國際市場占有相當的份額和提高抗風險能力。
2.實施國際資源戰略。隨著生產資源的日益匱乏,制約著我們的生產經營規模擴大,我們不得不主動思考:我國民營企業長久發展所需要的自然資源需要通過什么渠道獲取?用什么樣的方法獲取?現在的真實狀況是我國缺少哪種資源,需求哪種資源,國際市場上相應的資源就漲價。如何最大限度的打破民營企業長期發展的資源匱乏的局面,是需要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民營企業特別是規模化民營企業制定詳細、可行的全球化資源戰略并最大化的貫徹實施,站在國際公司的角度來考慮資源的源頭問題,在世界范圍尋找資源供給基地和建立細致、完善的資源開發供應保障體系。要學習和借鑒國際頂尖企業的資源策略,到國外特別是自然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投資建立分企業,在自然資源最大限度開發的基礎上,建立穩定的、固定的資源補給和供給渠道,避免在突發狀況上處處受制于人。
參考文獻:
[1]阿瑟.湯姆森·斯迪克蘭德.戰略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常婕.中小企業發展思路分析[J].經濟論壇,2006(06).
[3]鄧婉.淺議中小企業國際競爭[J].當代經濟,2007(02).
[4]范愛軍,王建.融入華商網絡——我國中小企業“走出去”的一條捷徑[J].國際貿易問題,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