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家住林州市桂園區曲山村的李存伏在林州市紅旗渠大道上掃馬路。這位已經70歲的老人身板結實,拿著掃把的手揮灑有力。
“遲早要進城的,這是潮流啊。”李存伏說,雖然他和妻子還是農村戶口,實際上過的卻是城市人的生活:到市場買菜、在馬路上干活。幾年前,他過的還是傳統的農家生活:在自家田地里種菜、種糧食,住的是帶院墻的老房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為孩子在林州市上班,現在他和妻子到城里跟孩子一起住。他們已經適應了城市的生活。
按照目前農村養老保險的標準,李存伏每月領到近100元的養老金;醫療保障來自于新農村合作醫療。李存伏在老家還有一個占地不到四分的老宅子。他對養老金的變化很有興趣,“如果轉為城市戶口,養老金肯定會提高一大截子吧?不用孩子給我養老錢了。”
但當地年輕人與李存伏老人的想法不盡相同。
“轉成城市戶口,我們能得到什么?”30多歲的付新維快人快語。他是林州市東崗鎮南坡村人,本地農村戶口,一直在農村生活。他表示,雖然他對城里也有向往,但他不會輕易放棄眼前擁有的東西。
東崗鎮離林州市區有20公里,屬山區,盛產核桃和花椒,人均不到1畝2分地。付新維有兩個孩子,大的已經讀小學了,小學在鎮子上;小的不到3歲。
付新維的收入來自兩方面:春夏秋季的時候,他外出打工,到冬季的時候,他就回鄉,賣當地的土特產。他有一輛小貨車,利用這個貨車,把山貨拉到東崗鎮、附近的河順鎮甚至林州市里賣。他靠打工和賣山貨的收入一年大致有6萬元。“種糧食還有一些收入,感覺現在的日子過得比較有保障。”付新維說。
付新維的父母都快60歲了,身子都硬朗,兩位目前對養老并不操心,付新維兄弟兩人很早就訂下協議:如果父母干不動農活兒的時候,他們兩個人平均分擔老人的生活費用;如果父母遇到大病,其費用也由他們兄弟來承擔。
付新維和弟弟以及父母都有各自的宅基地,他和弟弟的房子翻蓋不久,父母的房子還是20多年前蓋的,但都足夠結實寬敞。
“我現在唯一想要的是孩子能夠享受城市孩子那樣的教育。”付新維說,在當下,唯有讀書才能有出路,他小學畢業,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干些苦力活兒,他想要孩子通過讀書走出去。“想想未來的變化,真的放棄眼前在農村的生活,然后去到城市里,我有些不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