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龍
近年來,隨著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迅猛發展,中國機器人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機器人的制造使用成本也在不斷下降,相比不斷下降的機器人使用成本和不斷上漲的用工成本,機器人也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中。
機器人技術的成熟也引起了電力行業的關注,首先是進入智能家庭,隨后又提出了智能電網的理念,智能電網理念的推出使國網公司加大了電力機器人的研發投入,1999年依托山東電力集團和電力研究院,電力機器人技術實驗室成立,正式啟動“高壓帶電作業機器人”項目,成為我國最早開展電力機器人研究的機構。2004年7月,機器人實驗室被山東省科技廳正式批準為“山東省電力智能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全省唯一一家省級電力機器人技術研究中心。2007年4月,機器人實驗室正式被命名為“國家電網公司電力機器人重點實驗室”,成為國家電網公司命名的第一個省電力公司建設的重點實驗室。
電力機器人在輸變電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后,電力企業更加重視機器人在電力領域的投入和應用,越來越多的在線監測機器人代替了傳統的巡線工對高壓、高危線路進行實時監測,相比傳統按點數據測量、定時數據上傳的模式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2年國網公司1號文件《關于全面推進“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推進人財物集約化管理和“大規劃、大建設、大運行、大檢修、大營銷”體系建設,是“兩個轉變”的核心內容。當前,國家電網進入發展新階段,對提高大電網駕馭能力,加強專業化、精益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推進“三集五大”體系建設迫在眉睫。
傳統的電能表檢定方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人工檢定已不能滿足“三集五大”對表計計量檢測的要求,國家電網公司開始嘗試新的檢定模式,機器人概念就被引入檢定行業,自動化檢定流水線應運而生,與傳統檢定模式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傳統檢定線人工進行掛表、檢定、拆表等工作,而自動化檢定流水線則采用機器人進行掛表或上料,由計算機控制進行檢定,大大減少了人工操作的強度,減少了人工操作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2012~2013年,國網公司各省公司均開始嘗試使用機器人完成電能表檢定的上下料工作,2009年浙江省紹興市電力公司開始了由機器人代替人工檢定的嘗試,2010年全自動檢定流水線投入試運行,標志著機器人成功進入了計量檢定工作,2012年浙江省投建了省級計量中心自動化檢定流水線,使用了兩臺機器人完成上下料工作,其效率遠遠超過人工,滿足了省級計量中心的功能需求。2011年重慶計量中心采用AGV自動導引機器人以及機械手進行了傳統半自動檢定臺體升級,AGV自動導引機器人模擬了傳統人工推小車送料,機械手則模擬了傳統人工掛表、摘表等工作,全面替代了人工檢定。根據運行情況統計,機器人參與檢定工作后,比傳統檢定模式效率提高60%以上,減少操作人員90%以上,機器人在檢定行業已全面取代人工,通過機器人的引入全面提高了電力企業的形象和效率,計量中心開放參觀日活動也取得了社會各界以及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認可。
2014年以來,隨著各個省級計量中心的相繼投運,對電能表的輸送、倉儲、拆包、分揀等工作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輸送、拆包和傳統倉儲成了各大計量中心的工作瓶頸,已經有部分省級計量中心在考慮將機器人引入到輸送、倉儲、拆包、分揀等工作中。在未來,承擔繁重的搬運、拆包工作的將不再是人,而是不知疲倦的機器人。在某些高壓計量器具檢定中也出現了機器人的身影,高壓計量器具的檢定過程中大多需要進行高壓測試,人工操作一旦出現失誤會給操作人員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機器人則可以按照預定程序高效準確地完成各項測試指標,操作人員僅需要在遠程進行簡單的控制即可完成精密的高壓計量器具檢定。
隨著智能電網的深入推進,電力企業對人的要求越來越多且越來越高,機器人在電力企業內大規模應用是必然的,在未來3~5年內,隨著機器人產業的不斷發展,機器人在電力企業內部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和進步。目前,在“三集五大”體系內僅有大營銷和大運行中的計量部分采用了部分品種類型和功能的機器人,隨著智能電網的深入普及,機器人技術會應用在電力運營企業的各個方面。
(作者單位:國家電網紹興供電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