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雨朦++劉美玲++趙晨
為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建設工程造價的計價方式共經歷了三次重大的變革:從原先的定額計價方式轉變為2003版清單計價模式,又轉換為2008版清單計價模式,2013年我國推出了新版《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13)。這種新的計價模式是我國工程造價適應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一次重大變革,是對建設工程承發包市場行為規范化、法制化的一項改革性措施。
一、2013版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特點
(一)專業劃分更精細
新版將原2008版清單規范中的6個專業(建筑、裝飾、安裝、市政、園林、礦山)進行了精細化調整,新增了構筑物、城市軌道交通、爆破工程3個專業,調整后的9個專業之間的劃分更加清晰、更有針對性。
(二)責任劃分更明確
新版規范里,對原2008版清單規范里諸多責任不夠明確的內容做了明確的責任劃分和補充,如:對招標工程量清單和已標價工程量清單做了明確闡釋。新版針對2008版清單規范中解決風險方式強制性不夠的問題,就計價風險做了說明,由以前的適用性條文修改為了強制性條文:建筑工程施工發承包,應在招標文件、合同中明確計價中的風險內容及其范圍(幅度),不得采用無限風險、所有風險或類似語句規定計價中的風險內容及其范圍(幅度)。并且新增了對風險的補充說明:綜合單價中應包括招標文件中劃分的應由投標人承擔的風險范圍及其費用,招標文件中沒有明確的,應提請招標人明確。由于2008版清單規范中對招標控制價的錯誤未做復查說明,新版新增了對招標控制價復查結果的更正說明。對低投標報價的適用性也改為強制性條文執行。新版清單規范對責任劃分原則更加清晰明確,對發承包雙方應承擔的責任更加明確,以減少后期出現的爭議。
(三)進一步強化了可執行性
新版規范里,對原2008版清單規范里一些不夠明確的地方做了精確的量化說明和修改補充,如:原清單規范里對工程量偏差的說明,只是給出了解決方式,未明確給出調整的比例和計算過程。新規范給出了明確的計算說明;又如,合同履行期間,若實際工程量與招標工程量清單出現偏差,且超過15%時,調整原則為:一是工程量增加15%以上時,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的綜合單價應予調低;二是當工程量減少15%以上時,減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綜合單價應予調高,并給出了詳細的調整公式。原清單規范里對工程變更引起綜合單價的調整,只是給出了條文性說明,新版明確給出了調整綜合單價的計算方式。
二、運用2013工程量清單規范應注意的問題
(一)投標人應按招標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單填報價格
以往的實際情況是投標人并沒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合理地給出一個投標價,很多投標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報價格,這就給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為此,應按要求認真填寫項目編碼、項目名稱、項目特征、計量單位,工程量必須與招標人提供的一致,在編制清單的過程中做到真實、準確,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錯誤。
(二)招標人在進行招標活動的過程中要合理地確定一個招標控制價
以往,有些投標單位想憑借極低的報價贏得中標,而實際情況卻是雖然贏得了中標,卻在后期的施工過程中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并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為了避免投標人隨意報價,影響正常投標,擾亂市場秩序,使招標過程更加順利、合法,新版規范要求:國有資金投資的工程建設項目應實行工程量清單招標,并應編制招標控制價。招標控制價超過批準的概算時,招標人應將其報原概算審批部門審核;投標人的投標報價高于招標控制價的,其投標應予拒絕。
(三)合同雙方的風險應按照相關合同合理分擔
實際生活中,應堅持公平、公正和誠信雙贏的原則,按工程量清單計價中標的工程項目,合同雙方應當對風險分擔在合同中明確約定,這樣才符合市場經濟。合同應在雙方完全認同的情況下簽字,一經簽字便會受到法律保護,雙方共同承擔法律責任,若有一方違約則按法律程序依法賠償。所以,新版工程量清單規范要求: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工程,應采用單價合同。若施工期內市場價格波動超出一定幅度時,應按合同約定調整工程價款;合同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應按省級或行業建設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的規定調整,不能私自做主、隨意更改。
新形勢下,中國建筑工程步入了大改革和大發展的新階段,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和生機,這既是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才能使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向著國際先進水平不斷邁進。
【本文系北京市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SRTP)的成果】
(作者單位: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