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華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一種新型的貿易形式——電子商務逐漸壯大起來。電子商務的發展歷史雖然很短,只有二十余年,但它自誕生之初,就憑借著自身具有的方便、快捷、低成本等特點,深受人們喜愛。但電子商務畢竟是一種新興事務,與其相關的法律標準、行業規范等仍不完備,并且其與傳統交易形式的巨大區別也使得該活動中的承諾具有明顯的特點。
關鍵詞:電子商務;承諾
一、個人電子商務活動中的承諾表示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痹趥€人電子商務活動中,依照電子商務活動的形式不同,其承諾的表示也不盡相同。筆者在此前文章中曾將當前個人消費者日常參與的電子商務活動的主要形式劃分為網上購物、網絡銀行及網上拍賣等三種。參照前文論述,在網上購物時,在下單即發貨的購物模式下,消費者下單即為發出承諾,而在買家確認再發貨的購物模式下,廠商發貨才為做出承諾;在使用網上銀行時,銀行依照客戶的指令,受理相關業務即為承諾,而客戶初次申請開通某項業務時點擊“我同意”、“我接受”等按鍵即為承諾;在網上競拍時,如果是在論壇發帖子拍賣,則在雙方討價還價過程中最終完全同意對方交易條件的留言為承諾,如果是在專業網站進行拍賣,則拍賣師落槌即為承諾,如果是在普通網站進行拍賣,則在拍賣時間結束時,出價最高者的報價即為承諾。
二、個人電子商務活動中承諾的特殊性
我國《合同法》第二十二條至第三十四條對于承諾的相關事宜進行了具體的規范,電子商務活動中的承諾必須符合相應的規定,但也具有其特殊性。
1.承諾生效的時間與地點
(1)承諾生效的時間即合同成立的時間,該時間一旦確定即標志著合同法律關系的確立
對于承諾生效時間的確認原則,當前國際上通行有兩種觀點。在英美法系國家,通常采用的是“發信主義”原則,即受要約人將表示承諾的信件投入郵箱中或者將信件交給郵局時,承諾發生法律效力。在大陸法系國家,通常采用的是“到達主義”原則,即承諾的意思表示必須到達要約人時承諾才生效。我國《合同法》第十六條規定了,通過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有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以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沒有指定特定系統的,以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因此我國在確認承諾生效時也采用的是“到達主義”原則。
(2)承諾生效的地點即合同成立的地點,該地點的確定關系到一旦交易雙方發生糾紛,何地的執法部門擁有管轄權以及應該適用何地的法律法規
在傳統的買賣交易中,合同的成立地點比較好判斷,但是電子商務活動突破了傳統的地理概念,合同是以數據信息的形式相互傳遞,很難確定合同成立地點。因為通過電腦與互聯網,個人消費者可以在任何地點收發指令信息,而這個地點通常不是合同當事人所在地。對于這種情況,應該如何確定合同生效的地點呢?目前世界各國通常依據的是實質聯系原則,即除非當事人之間有其他的協議規定,否則對于數據電文就以其發件人或者收件人的營業地為發出或者到達的地點,如聯合國國際支付工作組制定的《電子商務示范法》的第十五條就做出這樣的規定。我國《合同法》的第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痹趯嵺`生活中,一般都是以當事人的所在地或慣常居住地為承諾生效、合同成立的地點,因為參與電子商務活動的個人通常是沒有營業地的。
2.承諾的撤回與撤銷
(1)承諾的撤回
承諾的撤回是指受要約人(承諾人)在發出承諾之后并且在承諾生效之前采取一定的行為將承諾取消,使其失去效力的行為。在承諾撤回方面,電子商務中的承諾撤回與傳統貿易中的承諾撤回是相同的,都是指承諾人阻止承諾發生法律效力的行為。按照英美法系的發信主義原則,承諾一經發出就會產生效力,也就失去了將承諾撤回的可能;而按照大陸法系的到達主義原則,只有當承諾到達要約人時才產生效力,也就使得承諾存在撤回的可能性。我國的合同法雖然規定承諾是可以撤回的,但是要求撤回承諾時發出的通知應當在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之前或者與其同時到達,如果沒有在規定的時限范圍之內到達,就不發生承諾撤回的效力。目前,對于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產生的承諾行為能否撤回,專家學者們仍沒有達成共識。一部分持否定意見的專家認為由于電子商務具有快速、高效、便捷等特點,交易方一旦做出承諾,相關電子指令會立刻到達對方,承諾也隨之產生效力,用戶不需也無時間撤回;而另一部分持肯定意見的專家則認為,雖然電子商務活動具有的快速、高效、便捷等特點使得承諾人將承諾撤回的可操作性很低,但是并不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如果電子數據在傳輸過程當中遭遇網絡故障、電腦中病毒或者要約人所在位置斷電等情況,就會使得受要約人所作出的承諾不能及時到達對方,從而就讓承諾可能被撤回。是否撤回承諾是法律賦予受要約人的一項權利,盡管在行使該權利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困難,但也不應該被隨意剝奪。因而在現實生活中應該依照我國《合同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賦予受要約人撤回電子承諾的權利,以平衡對合同訂立雙方權利的保護。
(2)承諾的撤銷
承諾的撤銷是指使己經生效的承諾失去法律效力的行為。關于在電子商務活動中承諾能否撤銷的問題,在學術界也沒有統一的看法。持反對觀點的人認為,由于電子商務相對于傳統貿易形式具有快速、高效、便捷等特點,因此如果允許承諾生效后還可以撤銷,將引起一系列嚴重的后果。如以網上賣家為例,通常情況下,買家下單,承諾生效后,賣家就會立即著手準備履行合同,進行組織貨源、分類包裝、郵寄運輸等工作,如果允許撤銷承諾,買家對自己的決定隨意變更,則會造成賣家不小的損失,會使網上賣家承擔極大的交易風險。而持支持觀點的人認為應該專門規定交易雙方擁有“電子合同中承諾的撤銷權”。因為對于交易雙方來說,撤銷合同的成本都很高,因此不會輕易撤銷,而允許參與交易者可以撤銷承諾,是為了尊重其真實意思,更好的保護其合法權益。還有一些人持折中的觀點,認為可以賦予交易雙方有條件的承諾撤銷權,即在滿足一定限定條款的條件下,才允許撤銷承諾。如針對網上賣家可能存在的風險,他們建議可以在法律上規定,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可以在承諾生效后給交易雙方設定一段考慮期,即在短暫的期限內(如24小時以內)有權決定是否撤銷承諾。如果在該期限內,交易方經過考慮不愿意成交,就可以撤銷承諾。在該期限內,買賣雙方都可以不必準備履行合同,這樣可以充分照顧到買賣雙方的權益。
參考文獻:
[1]張朝平.淺論要約和承諾——以電子合同為分析基點[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2(3).
[2]勒曉東.電子商務合同中要約與承諾的法律規制[J].中國信息界,2011(1).
[3]胡興艷.淺析C2C在線交易合同的要約與承諾[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21).
[4]蔣曉云.淺論電子商務合同的要約與承諾[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