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東東+王菲+王旭+李祖安
摘 要:分析施秉縣太子參產業現狀,通過橫縱向對比,發現問題,找出解決措施以及今后的產業發展對策。
關鍵詞:施秉縣;施秉太子參;產業現狀;發展創新
貴州省施秉縣是我國三大中藥材重點產區之一,以出產太子參為主,其太子參產量產值已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具有色澤好、藥效佳、個體飽滿等優良品質,不僅受到全國各地藥商青睞,更遠銷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地區。2004年,施秉太子參獲得國家GAP認證和貴州省“十一五”農業科技十大成就獎。但是隨著施秉太子參產業的興起和快速發展,其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本文就太子參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探討,找出解決對策,從而促進太子參產業走上更加專業化、規范化、開放化的道路,實現太子參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施秉縣太子參產業發展條件
1.自然條件優越。貴州施秉縣位于貴州省東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該地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溫和濕潤,日照時數少。且縣域內土地資源豐富,耕地資源有2.16萬hm2,旱地1.34萬hm2,適宜于種植中藥材的荒山荒坡2.67萬hm2,為太子參種植以及育種提供了豐富的土地資源。且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十分適宜太子參地生長。
2.勞動力資源豐富。施秉縣是一個人口大縣,約有15萬農業人口,勞動力8萬多,勞動力資源豐富。且農村剩余勞動力較多,集中程度高。
3.交通便利。施秉縣境內公路通車里程886公里,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內河航道長93公里,還有湘黔、株六復線鐵路橫過縣境,位于楊柳潭鎮的施秉火車站距縣城17公里,已建成32萬噸貨場。便利的交通環境有力地促進了施秉縣太子參產業的發展。
二、施秉縣太子參產業發展現狀
1.從太子參引進到形成太子參產業。1993年,牛大場鎮從外地引進太子參種苗供當地農戶試種,面積幾十畝。通過20年持續發展,由于施秉縣優越的自然環境和當地政府、企業、居民等的重視,引進的太子參在施秉縣得到快速發展。近年來,施秉太子參在黔東南乃至貴州省產業經濟中地位日益提高,形成了拉動施秉縣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產業。如今,施秉太子參已經被列為貴州省“十二五”重點發展品種,預計到2015年達10萬畝規模,實現年產值超10億元目標。
2.工業化生產現狀。盡管經過二十年的自然發展,施秉太子參產業雛形已經顯現,但處在一種無序狀態下,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發展并不均衡,種植業的比重明顯地高于其它環節,頭重腳輕,后續加工業比重畸輕,從而制約了整個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并且,施秉太子參加工業剛起步。雖然當地省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貴州三元太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生產出了以太子參為主要原料的固體和液體飲料,但是未能形成規模生產。
3.交易市場逐漸成熟。就太子參交易市場而言,牛大場鎮的中藥材交易市場是相對其它鄉鎮較為專業而成熟的市場,年交易額超過3億元人民幣。由于交易量大且初具規模,牛大場鎮的交易市場已經成了全國遠近聞名的中藥材區域交易市場,每年太子參上市時節,省內外太子參客商均云集于此。由此看來,施秉縣太子參區域交易市場漸趨成熟,已經成為施秉縣太子參品牌建設和產業化進程中的重要一環。
三、產業對比
福建省柘榮縣擁有250多年的太子參產業歷史,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氣候,所產太子參以色澤晶黃、塊根肥大、有效成分高而為醫藥界所重用。“柘榮太子參”是全國聞名的地道藥材,全國各主要中藥材市場太子參價格以“柘榮太子參”價格為確定標準,主導了國內藥材市場太子參價格。福建省柘榮縣太子參產業的發展是成功的,是值得借鑒的。所以與其對比,找出不同,發現差距,對于施秉縣太子參產業的發展和創新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1.品牌意識。“柘榮太子參”1992年獲得全國首屆農業博覽會金獎、2001年獲得國家證明商標、2005年獲福建省著名商標、2006年榮獲中國馳名商標,2007年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這樣的品牌規模,品牌效應不僅為柘榮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力,也直接帶動了與柘榮縣相鄰縣市的經濟發展。而施秉縣太子參產業品牌意識低,宣傳力度小,致使施秉縣太子參產業發展的封閉與狹隘。
2.太子參產業的深加工。柘榮縣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太子參產品,不僅自主進行太子參產品研發,還積極鼓勵企業共同研究。已經研發出了復方太子參顆粒、太子寶飲料、太子參咖啡等太子參產品。加之正在實施的太子參細粉、雙參顆粒、抗過敏藥、抗抑郁癥等藥物研究課題。而較之施秉縣太子參產業,主要是以粗加工的產品原料銷售為主,加之一些初加工的飲品為輔。這樣市場價格低,無競爭優勢。
3.企業引進,共同發展。柘榮縣近年來,新引進了中食集團、海城藥業、江中藥業、今古通集團、福建中醫藥大學飲品廠、臺灣一條根實業公司等9家大型實力企業。加之對福建開人藥業、福建廣生堂等龍頭企業的培育,從而帶動了全縣太子參產業的發展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這是施秉縣太子參產業需要改善和努力的地方,只有把企業和產業凝聚到一起才能真正帶動產業的發展。
4.多元化發展。太子參市場的無序競爭導致了市場收購不穩定性,如果是單一的種植模式,則會導致因參農們無法估量太子參需求量,種植過甚。進而導致經濟損失。為了規避太子參市場的不穩定性,柘榮縣在引導群眾種植太子參的同時,也鼓勵大家種植其他藥材或種作物。以此來降低市場風險,同時也帶動了產業的多元化。而施秉縣太子參產業對于市場的不穩定性,卻時常出現要么收入大增,要么虧到收不回本錢的局面。這對于參農和政府都是一個比較實際的問題。
四、存在問題
1.施秉縣太子參的種植培育以及市場收購問題。(1)土壤肥力日趨下降,改善難度加大。隨著太子參的不合理種植,導致土壤肥力降低,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對太子參的產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2)科技水平低,病蟲害嚴重。據調查,2009年施秉縣太子參病害普遍發生,全縣受害面積在90%以上,絕收面積達25%。太子參常年主要病害根腐病輕度發生,花葉病、葉斑病嚴重發生。病害造成太子參產量銳減,品質降低,影響和制約了太子參產業的發展。(3)太子參的收購市場規模小,雜亂無章,價格競爭機制不完善。種植過程自由化,信息無法即時獲取,導致無序競爭,而無序競爭又導致太子參種植的無計劃性,時而種植過剩,時而來源緊缺,在收購時價格競爭激烈,跌宕起伏。跌價時,對參農的積極性創傷較大。(4)生產栽培模式傳統化,規范化標準普及率低。太子參以旱地種植為主,長期連作,土地得不到休養生息的機會,同時致使病蟲害現象日趨嚴重,防治困難。(5)育苗能力差,創新產品少。由于資金支持力度小,科研水平較低,太子參的育苗技術無法得到提高,而在太子參的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了許多問題。endprint
2.太子參產業機制不完善。施秉太子參產業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個產業體系,但并沒有達到完善化,太子參的生產、收購、制造和銷售各個環節,缺乏大企業的帶動和引導,基本都是參農進行操作,無法達到信息的即時擴散和反饋,經營無序,無法產生規模經濟。小企業的能力有限,無法進行產品的研發創造,在管理方面也無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以致施秉太子參企業整體實力和發展后勁不足,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資源優勢無法得到充分發展,產業效率低下,發展困難。
3.深加工及品牌意識差。由于施秉縣太子產業深加工意識淡薄,創新能力不足,加工能力弱。導致太子參多作為原材料直接賣給其他廠家,處在微笑曲線最底層,利潤空間極低。施秉太子參宣傳力度小,規模小,影響力不夠,產業及產品系統對外宣傳的力度不夠。品牌意識差,沒有樹立起自己的品牌特色和產品優勢,使得太子參市場占有份額有限,處在市場競爭的不利地位。
4.銷售渠道狹窄,利潤率較低。產業鏈的發展是一個統一的過程,太子參產業鏈前端產生的問題導致了其在后期銷售上出現較大的不利影響。(1)太子參產業的創新能力弱,產品的深加工和品牌意識不足,太子參的銷售多為原材料直接銷售為主,產生的利潤空間小。(2)施秉縣太子參產業尚未形成統一的競爭有序的格局,產品銷售多為小規模出售,在商品交換的雙方地位來看不具備優勢,產品價格遭到嚴重打壓,更無法產生規模效益。
五、施秉縣太子參產業發展對策
1.改進種植方式,提高產品質量。(1)改善耕作模式,合理種植對施秉縣目前存在的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應合理規劃太子參種植耕地,避免盲目擴大種植面積,控制太子參種植面積在土地承載力范圍之內,同時控制太子參產量,避免生產過剩。改造坡地,減少坡地太子參種植面積,適當進行“退耕還林”,防止水土流失造成更大損失。實行輪耕、休耕制度,避免土地連續耕作同一作物,緩解土壤肥力下降程度。(2)著力建設無公害種植基地,防治病蟲害。近年來,施秉縣太子參種植基地出現了大量病蟲害問題以及農藥殘留過大等問題,導致太子參成品質量的下降。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引導藥農推廣無公害化種植方式,對藥農進行相關培訓,提高藥農的無公害意識,并進行統一的病蟲害防治,打造無公害生產基地。(3))提高種植基地科技實力,以科技手段提高產品質量積極大力引進資金和人才,建立科研場所,進行太子參優良品種的創新,培育更適合施秉縣地區種植且具有更強抵御病蟲害能力的品種,以及價值更高的太子參產品。建立長效人才機制,廣泛吸引人才,進行科技推廣,提高太子參種植基地整體質量水平。(4)標準化種植,提高生產效率在施秉縣太子參種植基地,多以散戶經營為主。種植方式落后,效率低下,種植分散,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施秉縣應著力推廣標準化種植方式,統一耕種、施肥,統一防治病蟲害。通過標準化種植,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并且降低太子參農藥化肥殘留,極大提高太子參產品的質量,從而實現規模效應。
2.提高太子參產品競爭力,拓寬銷售市場。(1)統一收購市場。統一當地太子參收購市場,避免商販零散收購導致價格不穩定、產品分散的情況。以大批量太子參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力,并穩定收購價格,保護參農利益。當地種植戶可以積極聯系相關太子參銷售企業,嘗試訂單式種植,以訂單需求確定種植方向和面積,避免盲目生產,生產過剩。(2)培養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化發展施秉縣太子參種植基地,主要以種植太子參原材料為主,缺乏后期的加工生產,更沒有相關產品的加工企業,產業鏈極短,產品附加值低。施秉縣應以培養太子參加工和銷售的龍頭企業為主;以科技為支持;創新太子參產品,拓寬太子參產品應用領域;以此實現太子參的深加工,并且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拉動當地就業,提高當地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增長。(3)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品牌優勢政府部門要積極招商引資,開發太子參產品領域,建立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適應太子參產業良性持續發展。打造施秉太子參品牌,在全國范圍建立銷售服務機構,不斷加大宣傳力度,推廣施秉太子參品牌。增強太子參企業文化軟實力,賦予其文化內涵,不斷加強其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李建華,龍光泉.施秉縣太子參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
[2]李誠.太子參危情分析[J].中國現代中藥,2011(04).
[3]黃冬壽.柘榮太子參產業現狀與發展思路[J].農業科技通訊,2010(11).
[4]施秉縣太子參產業發展現狀調查與生產形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