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
摘 要:隨著以餐飲旅游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的興起,在餐飲旅游服務行業中的人力成本也日益上升。在此,通過對日本企業在人才派遣的模式進行研究, 希望對我國餐飲旅游行業在人才派遣機制的引進方面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人才派遣;登錄型人才派遣;常用型人才派遣
近年來,我國經濟形勢良好的發展勢頭,為餐飲旅游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餐飲行業收入達1.76萬億元。由此可見,餐飲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擴大就業有著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但另一方面,餐飲旅游業高素質人才的不足、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人力資源需求供應的不平衡性已經成為阻礙餐飲旅游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因此,在餐飲旅游行業中,發展在發達國家早已成熟的人才派遣模式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一、人才派遣的內涵
人才派遣制度50年代源于美國,成長于歐洲、日本。美國早在1971年就頒布了“人才派遣業的法律”。日本于1965年出現人力派遣。近年來,人力派遣在我國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文章對人力派遣進行了相關研究。(畢小青等,2007)
1985年,日本政府頒布了“人才派遣法”(正式名稱為:關于勞動者派遣事業合理運營及派遣勞動者保護的法律,以下簡稱“人才派遣法”)。該法對人才派遣的定義為:所謂人才派遣,就是將自己所雇傭的人員,在該雇傭關系下,讓其接受他人指令并為該人從事工作的模式,但人才使用方與勞動者本人之間如有雇傭關系的則不包含在內。
從該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才派遣關系中的主要關系方(派遣公司、用人企業和派遣人員)三者之間的關系為:(1)派遣公司與用人企業之間為契約關系;(2)派遣公司與派遣人員之間為雇傭關系;(3)用人企業與派遣人員之間為指揮命令關系。這其中,最大的特點是:通過人才派遣模式,使派遣人員的“雇傭”和“使用”分離,來降低用人單位的人力成本。此外,木村(2007)將派遣公司在其中的作用,歸納為消除用人單位與求職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總體來講,日本的派遣人員約占就業人員總數的1%,遠低于歐美國家2-3%的平均水平。但隨著日后進一步管制放松及市場需求的擴大,估計很快會達到歐美國家的平均水準。(友澤等,2004)
二、日本S公司的人才派遣模式
前述日本“人才派遣法”實施后不久,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企業的競爭環境日益嚴峻。很多日本企業無法繼續堅持長期以來奉行的終身雇傭制,這使日本的人才派遣制度得到飛速的發展。尤其是在餐飲旅游業,受其行業特性,即勞動力密集、供需受季節因素影響大、消費者對服務質量要求苛刻等特點的影響,很多餐飲旅游企業都面臨著如何在保證高水準的服務供應能力的同時降低服務成本的難題。因此,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上看,人才派遣模式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
1.企業簡介
日本S公司是一家以大型賓館、酒店、餐廳以及溫泉度假地等餐飲旅游行業為服務對象的大型人才派遣公司。主要的服務對象:王子飯店,東京希爾頓飯店,柏悅(Park Hyatt),大型居酒屋連鎖店土風爐,三菱會館開東閣,以及其他眾多的高級餐廳、溫泉旅館、游艇等。
2.人才派遣模式
日本S公司的人才派遣模式,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種是一般勞動者派遣事業,即通過募集派遣人員,采用登錄制的形式,根據用人企業的需求,臨時性地選擇適當的人員派遣的模式;另一種被稱為特定勞動者派遣事業,即采取作為正式員工(正社員)長期雇傭的形式,派駐到用人單位長期工作。前者一般而言工作期限、場所并不固定,因此臨時性的特征十分明顯。而后者相對于前者,則體現出長期性的特征。
一般而言,該公司在多數用人單位都會派駐少數常用型派遣人員。其主要作用:一是在按照用人單位的指令下開展作業的基礎上,同時負責管理本公司派來的臨時登錄型派遣人員;二是負責派遣公司與用人企業之間的溝通與協調。
在整個公司派遣人員的構成中,常用型派遣人員所占的比重約占20%,而登錄型派遣人員則占80%左右。因此,S公司采用的人才派遣模式可以歸納為以登錄型人才派遣為主,以常用型人才派遣為輔的模式。
3.對派遣人員利益的保護
(1)人才派遣保險制度
公司為派遣員工提供社會保險和勞動保險。另外,由于用人企業多是一些高檔賓館、餐廳,往來的客人層次較高。因此,為了避免在提供服務時因派遣人員的過失而導致客人財產損失,公司為所有派遣人員提供工作過失保險,約為500日元/月,以確保萬一發生意外事件時,員工的利益得到保障。曾經有這樣的案例,在某次婚禮上,由于場面混雜,派遣人員在服務過程中將湯汁灑到客人價值上百萬日元的禮服上,由于該保險制度的作用,避免了派遣人員自己承擔上百萬日元的賠償責任。
(2)派遣人員合法權益的保障
由于派遣人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相對比較脆弱,為保證派遣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的合法權益,派遣公司與用人單位之間在合同條款中會對相關事項做詳細的規定。
4.人才派遣制的效果
通過人才派遣機制,派遣公司、用人單位與派遣人員三者之間實現了各取所需、共同獲益的效果。
(1)對于派遣人員的企業而言
通過使用人才派遣服務,不僅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的人力成本,而且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企業能夠保有完全的服務能力。尤其在旅游淡季的2月和7月,通過削減人手來控制人力成本。但是,也應該考慮到派遣人員對本企業一些具體情況的熟悉程度不同,會對服務質量造成不可預計的影響。
(2)對于派遣公司而言
通過人才派遣,向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人員,從而與其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系。由于日本企業的系列化體制,往往得到一家企業的認同,就意味著能夠和該系列里其他的成員企業也建立起合作關系。
(3)對于派遣人員而言
好處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具體需要安排工作時間,而且工資一般要高于同行業計時員工的平均水準。壞處是工作場所流動性很大,所以對個人的服務能力以及適應能力要求極高。而且由于服務行業需求的季節性變化較大,有時候會出現工作時間不穩定的情況。
三、我國餐飲旅游業人才派遣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日本經驗的借鑒
近年來,我國餐飲旅游業市場的發展呈明顯的上升趨勢,但由于長期以來存在的餐飲旅游業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低、人員流動性較大、工資成本不斷上升等人力資源問題的困擾。因此,在餐飲旅游行業中引進人才派遣機制已經勢在必行。鐘華(2006)指出我國餐飲旅游行業中人才派遣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為用人觀念、法律保障和行業規范以及旅游人才市場的建設完善等方面。
借鑒日本旅游行業人才派遣制度發展的經驗,結合我國餐飲旅游市場的人才供需特征,我們為我國餐飲旅游業人才派遣發展模式特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人才派遣的法律規章建設,促進人才派遣市場的規范化管理,同時,也要完善派遣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
(2)基于我國餐飲旅游行業人才需求的季節性、地域性特征、差異化特征十分明顯,具體的人才派遣模式,可以采用以登錄型派遣為主,結合常用型派遣為輔的發展模式。
(3)加強派遣人員的技能教育培訓,增強派遣人員的職業意識,提高派遣服務質量水平。
(4)有關部門及關系方應該加強思想觀念的轉變,促進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派遣機制的認識。
(5)加強對人才派遣相關理論的研究,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餐飲旅游行業人才派遣模式的發展路徑,爭取在這個新的領域有所突破和創新。
參考文獻:
[1]畢小青,嚴榮.國內人力派遣研究現狀綜述[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6).
[2]木村琢磨.登錄型人才派遣會社的經營管理[J].大阪經大論集(第58卷第5號),2007.11.
[3]友澤和夫,石丸哲也.人才派遣業務的地域性展開[J].廣島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論集(64),2004.
[4]鐘華.旅游業人才派遣探析[J].特區經濟,2006.03.endprint
(3)對于派遣人員而言
好處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具體需要安排工作時間,而且工資一般要高于同行業計時員工的平均水準。壞處是工作場所流動性很大,所以對個人的服務能力以及適應能力要求極高。而且由于服務行業需求的季節性變化較大,有時候會出現工作時間不穩定的情況。
三、我國餐飲旅游業人才派遣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日本經驗的借鑒
近年來,我國餐飲旅游業市場的發展呈明顯的上升趨勢,但由于長期以來存在的餐飲旅游業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低、人員流動性較大、工資成本不斷上升等人力資源問題的困擾。因此,在餐飲旅游行業中引進人才派遣機制已經勢在必行。鐘華(2006)指出我國餐飲旅游行業中人才派遣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為用人觀念、法律保障和行業規范以及旅游人才市場的建設完善等方面。
借鑒日本旅游行業人才派遣制度發展的經驗,結合我國餐飲旅游市場的人才供需特征,我們為我國餐飲旅游業人才派遣發展模式特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人才派遣的法律規章建設,促進人才派遣市場的規范化管理,同時,也要完善派遣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
(2)基于我國餐飲旅游行業人才需求的季節性、地域性特征、差異化特征十分明顯,具體的人才派遣模式,可以采用以登錄型派遣為主,結合常用型派遣為輔的發展模式。
(3)加強派遣人員的技能教育培訓,增強派遣人員的職業意識,提高派遣服務質量水平。
(4)有關部門及關系方應該加強思想觀念的轉變,促進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派遣機制的認識。
(5)加強對人才派遣相關理論的研究,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餐飲旅游行業人才派遣模式的發展路徑,爭取在這個新的領域有所突破和創新。
參考文獻:
[1]畢小青,嚴榮.國內人力派遣研究現狀綜述[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6).
[2]木村琢磨.登錄型人才派遣會社的經營管理[J].大阪經大論集(第58卷第5號),2007.11.
[3]友澤和夫,石丸哲也.人才派遣業務的地域性展開[J].廣島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論集(64),2004.
[4]鐘華.旅游業人才派遣探析[J].特區經濟,2006.0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