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克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繁榮,中國的稅法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企業在依法納稅的同時,做好納稅籌劃與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相結合,以實現企業社會價值最大化。本文著力對納稅籌劃進行分析并研究其對財務管理的貢獻。從理論探討、案例分析兩個視角介紹了納稅籌劃與現代財務管理相輔相成的關系。
關健詞:納稅籌劃;財務管理;納稅分析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情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死亡和稅收。”國家組織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每一個公民都得通過稅收給予國家給養,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每一個公民都必須遵守。每個納稅主體都有著形形色色的收入,每一項活動都與社會的穩定、國家的繁榮昌盛息息相關。因此,幾乎每一項活動都需要納稅。進行納稅籌劃是個人、企業以及社會團體實現凈利潤最大化的必修課。有人說:納稅籌劃就是偷逃國家稅款,鉆國家法律的空子,其實則不然。西方國家從17世紀就開始。在國家稅法合理的范圍內進行稅收籌劃與現代企業管理相結合,是在當今社會法律體系完備的競爭環境下,企業管理者的必修課。以稅收制度為導向可以使企業合理的制定發展計劃平衡經濟,保證企業的穩步健康發展,任何企業的發展繁榮都離不開國家政策這個大環境。
另一方面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最大限度的運用流動資金進行籌資、投資等等不斷地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是社會的細胞,它的健康發展才是稅收的保證。
企業進行納稅籌劃不僅是今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更是實現企業凈利潤的最大化重要的一環。因為凈利潤等于利潤乘以一減去所得稅稅率,最直觀的反應了稅收對企業最終利潤的影響是百分之百的。凈利潤的多少的間接影響因素有計入管理費用的印花稅、房產稅、車船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以及其他稅法的特殊規定等等。
合理的納稅籌劃是尋求企業最大發展的與政府政策最佳結合,是與現代財務管理相結合的必要選擇,使政府與企業實現共贏的選擇,同時使企業合理的優化資源,保護環境,增強企業納稅意識,減少偷稅、漏稅的發生,促進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
一、納稅籌劃的影響因素
1.納稅在財務管理中的體現。企業主要的收入、資金鏈的循環來源于貨物的銷售,而具有咽喉作用的銷售是企業納稅義務發生的主要稅種。企業完成一個完整的銷售鏈條,在貨物進口環節繳納關稅、增值稅、消費稅;在生產環節繳納消費稅;在批發零售環節繳納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最后完成貨物的流轉,就所得部分繳納所得稅。
國家稅收來源于個人行為:轉讓無形資產交營業稅、銷售不動產交土地增值稅、書立和領受簽訂合同受國家法律的保護交印花稅、購買車輛交車輛購置稅、從事非農業活動占用耕地交耕地占用稅、接受房產交契稅......
稅收是對國家財富的再分配,為了平衡社會財富縮小貧富差距。因此國家對個人的所得使用超額累進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對個人的不動產交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農村的住房不繳)。
稅收滲透在中國經濟的各個領域,隨著資金的流動而產生,每個環節相互聯系,環環相扣。因此,進行納稅籌劃不僅僅針對某一環節、某一行為、某一物品,而是要在財務管理的角度縱觀全局,從整體的角度出發,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總體企業效益最大化。我們要用全面發展的眼光結合國家政策來考慮稅收籌劃問題,同時要兼顧局部,牽一發而動全身,從局部著手,整體籌劃做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2.納稅籌劃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體現。一個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是通過最終的財務決策表現出來,而每一個財務決策影響企業的方方面面,財務決策的成敗決定一個企業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的生死存亡。細節決定成敗,進行納稅籌劃是企業財務決策的百年大計。納稅籌劃是具有明顯特征的企業高層的管理行為。企業管理者主要是財務總監要對企業的納稅籌劃有一個明確而又清晰的認識,有一個統一的計劃和安排,一個明確的目標。其次企業進行納稅籌劃必須及時獲取各種信息,例如:國家的新經濟政策、稅收制度和會計制度的調整、變更。企業管理者站在總體的角度對企業發生的相關納稅項目做一個統籌處理,制定合理的納稅方案,選擇其中最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納稅方案,做出最優的財務決策。
二、納稅籌劃的方法
企業為實現凈利潤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其中納稅籌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納稅籌劃有以下幾種方法:
1.減少計稅基礎。最終企業繳納稅款等于應納稅額乘以適用稅稅率。兩個變量,其中適用稅稅率是通過法律明文規定的,不可變更。因此,企業可以通過減少計稅基數來合理的進行納稅籌劃。減少稅基的方法:
方法一:分割從稅率的特點來看,有許多的差別稅率,國家從實際出發避免繁重的稅負,促進經濟的和諧發展,個人和企業的收入和財產過了某一臨界點,稅率會大幅度的增長,對于巨額財富利用稅收進行二次分割,促進社會平衡。納稅人這時就可以對收入和財產在多個納稅主體之間進行分割,這樣不但減小了計稅基數,同時也可以降低稅率層次,雙向減少所繳稅額,也有利于國家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企業不僅可以通過納稅主體分割的籌劃,還可以設立分支機構,以大化小,以小化無。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講,隨著業務的增多利潤額也在上漲,龐大的業務量運營體系給企業帶來了巨額的財富也帶來了危機,同時還有繁雜的稅收。企業極易出現問題,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就可以通過設立分支機構,成立獨立的企業法人,自負盈虧獨立承擔責任,不但可以解決公司體制日益膨脹的問題,還可以享受國家稅收政策的優惠。從公司的發展角度來講由于公司設立初期虧損性較大,以盈補虧,不但享受了國家政策還可以避免多交稅,同時分支機構的后續發展會日益壯大,促進公司整體的發展。
發展社會公益,也可以減少計稅基數。公司財務管理的目標不僅僅是實現利益最大化,同時還要兼顧社會效益最大化。企業要想名利雙收,就必須得發展社會公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國家在此企業的投入上給予了極大的稅收優惠。企業發展公益的實質是拿國家的錢,賺企業的名聲和信譽,實現企業和社會的雙贏。例如:“企業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自項目取得的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納稅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endprint
準確及時的關注國家宏觀政策,調整財務計劃享受國家的稅收優惠,發展企業設施等。國家出臺了法律規定“2013年12月1日起初次購買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包括開票機)支付的費用,可憑購買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在增值稅應納稅額中全額抵減(遞減額為價稅合計額),不足抵減的可結轉下期繼續遞減。”這樣不但減少了稅收,也方便了企業的納稅管理。
2.推遲繳納稅款的時間。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與稅務機關打交道,納稅管理中稅款的繳納都有一個合理的期限的限制。在財務管理中我們知道貨幣的時間價值,推遲繳納稅款并沒有減少應納稅額,倒一個時間差獲得一筆資金流,同時可以減少企業對銀行的債務利息,節省企業資金成本,積少成多,在企業的長遠發展過程中,這也是一筆不小的企業財富。這是實現企業財務管理合理的利用現金流量的重要籌劃。
三、納稅籌劃案例分析
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前的籌劃,納稅籌劃不僅僅是在納稅義務發生時的合理避稅,而是發生于企業各個環節。首先我們來看看增值稅,在需求計劃制定時,納稅的潛在義務就發生了,財務管理和納稅籌劃也隨之而開始。實例來看看納稅籌劃可以節省的資金:
A為民營企業(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的適用稅稅率為17%)在購買F材料時,有以下幾種方案可供選擇。
方案一:從N民營企業購買原材料F(N公司為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稅稅率為3%,并可以取得由稅務機關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每平方米的含稅價為9000元;
方案二:從Q個人獨資公司購買原材料F(Q公司為小規模納稅人,只可以取得普通發票),每平方米的含稅價為8000元;
方案三:從M民營公司購買原材料F(為增值稅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稅稅率為17%),每平方米的價格為10000元(不含稅);
假設該批原材料生產出的產品每平方米的不含稅銷售額為18000元,其他相關費用2500元,為使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對A公司的購貨方進行比較和選擇:
企業發揮財務管理的要進行納稅籌劃分析,A公司從N公司購買原材料F(取得稅務機關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由于A為一般規模納稅人而賣方N為小規模納稅人)可以按3%的進項稅額抵扣,從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的Q處購貨取得的增值稅普通發票則不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從一般納稅人購得的則可以抵扣進項稅額,不同的抵扣額會影響企業最終的稅負,進而影響企業的凈利潤。
因此,我們要用數據做最有力的證明:
方案一:凈利潤=
方案二:凈利潤=
方案三:凈利潤=
我們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我們應向N公司購買原材料F,通過納稅義務發生前的籌劃,會給企業財務節省近1372.5至2459.56的資金,積少成多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龐大的資金。
納稅義務發生時我們也應該比照在納稅義務發生前首先制定合理的納稅計劃,通過各方案的比較選擇最優的方案。既要依法納稅又要合理的減少納稅額,使企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在現代的市場經濟體系中,納稅籌劃與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相輔相成,相互滲透共同為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最大化貢獻自己的力量。企業管理者應該重視并做好納稅籌劃與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法寶。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2013,(03).
[2]晏雙彪.做好稅收籌劃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J].云南地稅,2006,(06).
[3]楊煥玲.企業稅收籌劃與相關性分析.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06)endprint
準確及時的關注國家宏觀政策,調整財務計劃享受國家的稅收優惠,發展企業設施等。國家出臺了法律規定“2013年12月1日起初次購買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包括開票機)支付的費用,可憑購買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在增值稅應納稅額中全額抵減(遞減額為價稅合計額),不足抵減的可結轉下期繼續遞減。”這樣不但減少了稅收,也方便了企業的納稅管理。
2.推遲繳納稅款的時間。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與稅務機關打交道,納稅管理中稅款的繳納都有一個合理的期限的限制。在財務管理中我們知道貨幣的時間價值,推遲繳納稅款并沒有減少應納稅額,倒一個時間差獲得一筆資金流,同時可以減少企業對銀行的債務利息,節省企業資金成本,積少成多,在企業的長遠發展過程中,這也是一筆不小的企業財富。這是實現企業財務管理合理的利用現金流量的重要籌劃。
三、納稅籌劃案例分析
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前的籌劃,納稅籌劃不僅僅是在納稅義務發生時的合理避稅,而是發生于企業各個環節。首先我們來看看增值稅,在需求計劃制定時,納稅的潛在義務就發生了,財務管理和納稅籌劃也隨之而開始。實例來看看納稅籌劃可以節省的資金:
A為民營企業(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的適用稅稅率為17%)在購買F材料時,有以下幾種方案可供選擇。
方案一:從N民營企業購買原材料F(N公司為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稅稅率為3%,并可以取得由稅務機關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每平方米的含稅價為9000元;
方案二:從Q個人獨資公司購買原材料F(Q公司為小規模納稅人,只可以取得普通發票),每平方米的含稅價為8000元;
方案三:從M民營公司購買原材料F(為增值稅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稅稅率為17%),每平方米的價格為10000元(不含稅);
假設該批原材料生產出的產品每平方米的不含稅銷售額為18000元,其他相關費用2500元,為使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對A公司的購貨方進行比較和選擇:
企業發揮財務管理的要進行納稅籌劃分析,A公司從N公司購買原材料F(取得稅務機關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由于A為一般規模納稅人而賣方N為小規模納稅人)可以按3%的進項稅額抵扣,從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的Q處購貨取得的增值稅普通發票則不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從一般納稅人購得的則可以抵扣進項稅額,不同的抵扣額會影響企業最終的稅負,進而影響企業的凈利潤。
因此,我們要用數據做最有力的證明:
方案一:凈利潤=
方案二:凈利潤=
方案三:凈利潤=
我們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我們應向N公司購買原材料F,通過納稅義務發生前的籌劃,會給企業財務節省近1372.5至2459.56的資金,積少成多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龐大的資金。
納稅義務發生時我們也應該比照在納稅義務發生前首先制定合理的納稅計劃,通過各方案的比較選擇最優的方案。既要依法納稅又要合理的減少納稅額,使企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在現代的市場經濟體系中,納稅籌劃與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相輔相成,相互滲透共同為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最大化貢獻自己的力量。企業管理者應該重視并做好納稅籌劃與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法寶。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2013,(03).
[2]晏雙彪.做好稅收籌劃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J].云南地稅,2006,(06).
[3]楊煥玲.企業稅收籌劃與相關性分析.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06)endprint
準確及時的關注國家宏觀政策,調整財務計劃享受國家的稅收優惠,發展企業設施等。國家出臺了法律規定“2013年12月1日起初次購買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包括開票機)支付的費用,可憑購買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在增值稅應納稅額中全額抵減(遞減額為價稅合計額),不足抵減的可結轉下期繼續遞減。”這樣不但減少了稅收,也方便了企業的納稅管理。
2.推遲繳納稅款的時間。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與稅務機關打交道,納稅管理中稅款的繳納都有一個合理的期限的限制。在財務管理中我們知道貨幣的時間價值,推遲繳納稅款并沒有減少應納稅額,倒一個時間差獲得一筆資金流,同時可以減少企業對銀行的債務利息,節省企業資金成本,積少成多,在企業的長遠發展過程中,這也是一筆不小的企業財富。這是實現企業財務管理合理的利用現金流量的重要籌劃。
三、納稅籌劃案例分析
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前的籌劃,納稅籌劃不僅僅是在納稅義務發生時的合理避稅,而是發生于企業各個環節。首先我們來看看增值稅,在需求計劃制定時,納稅的潛在義務就發生了,財務管理和納稅籌劃也隨之而開始。實例來看看納稅籌劃可以節省的資金:
A為民營企業(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的適用稅稅率為17%)在購買F材料時,有以下幾種方案可供選擇。
方案一:從N民營企業購買原材料F(N公司為小規模納稅人適用稅稅率為3%,并可以取得由稅務機關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每平方米的含稅價為9000元;
方案二:從Q個人獨資公司購買原材料F(Q公司為小規模納稅人,只可以取得普通發票),每平方米的含稅價為8000元;
方案三:從M民營公司購買原材料F(為增值稅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稅稅率為17%),每平方米的價格為10000元(不含稅);
假設該批原材料生產出的產品每平方米的不含稅銷售額為18000元,其他相關費用2500元,為使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對A公司的購貨方進行比較和選擇:
企業發揮財務管理的要進行納稅籌劃分析,A公司從N公司購買原材料F(取得稅務機關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由于A為一般規模納稅人而賣方N為小規模納稅人)可以按3%的進項稅額抵扣,從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的Q處購貨取得的增值稅普通發票則不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從一般納稅人購得的則可以抵扣進項稅額,不同的抵扣額會影響企業最終的稅負,進而影響企業的凈利潤。
因此,我們要用數據做最有力的證明:
方案一:凈利潤=
方案二:凈利潤=
方案三:凈利潤=
我們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我們應向N公司購買原材料F,通過納稅義務發生前的籌劃,會給企業財務節省近1372.5至2459.56的資金,積少成多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龐大的資金。
納稅義務發生時我們也應該比照在納稅義務發生前首先制定合理的納稅計劃,通過各方案的比較選擇最優的方案。既要依法納稅又要合理的減少納稅額,使企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在現代的市場經濟體系中,納稅籌劃與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相輔相成,相互滲透共同為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最大化貢獻自己的力量。企業管理者應該重視并做好納稅籌劃與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法寶。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2013,(03).
[2]晏雙彪.做好稅收籌劃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J].云南地稅,2006,(06).
[3]楊煥玲.企業稅收籌劃與相關性分析.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