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蓉
摘要:時代的發展使教育對象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思想政治教師必須站在新世紀的高度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和建立新的評價方式,在變革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生存。思想政治教師必須繼續深入探索其規律,促進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新課程;思想政治教學;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評價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047-01
著名的課程理論家邁克弗蘭認為:“變革是一項旅程,而不是一張藍圖。”因此,教育改革的成功不僅取決于上層建筑,更取決于自下而上的行動,歸根到底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參與和合作。我經常這樣思考:我自己對新的課程設置、課程開發、新的教材編排是否能夠理解、能夠適應、能夠駕馭?對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是否能自覺自如地應用?對考試改革重視考察能力和引導創新的新指向是否有足夠的關注、研究?如果我們已經在準備在行動,那么我們就在把素質教育由觀念變為現實。
廣大的教師,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師,需要率先接受終身教育,帶頭投入終身教育,這是新世紀勝任教師工作的基礎條件。我們必須我們還必須站在新世紀的高度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和建立新的評價方式,在變革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生存。
一、確立新的教育理念
眾所周知,意識決定行動,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則會產生什么樣的教育行動,轉變觀念就是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思想,樹立全新的適應新課改要求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1、教師的自身不斷發展的需求
新課程要求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師觀對教師所提出的新的要求,我們思想政治教師是感受最深,可能在許多人的思想中認為,思想政治教學無非是念條條,畫杠杠,其實不然,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思想政治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簡單說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就是怎樣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強調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思想政治課也是一種思想教育。高中在這種形勢下,我們的教學更強調師生之間情感的交往和心靈的溝通,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跡,創造新的人”。你只有對學生付出了,才能得到同樣的回報,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身教重于嚴教,你每天教育學生要樹立遠大的理想,你首先得先樹立你自己的理想,你是一個對社會對生活充滿熱愛,充滿激情,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老師,學生才能從你身上找到他們做人的標準。
2、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需求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樹立起“只有差異,沒有差生,關注學生態度、情感、價值觀培養”的學生觀,應該看到他們是學生,他們更是人,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鮮活的生命,相信學生是有巨大潛能和個別差異的活生生的人,是發展中的人。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把學生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來看待,我們才能承認并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和權利,尊重學生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狀態、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
二、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它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因此要改革教學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這種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
在實踐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首先,提倡參與式教學,結合教科書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增添了許多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社會現象和事例,使書本中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生動形象事例相結合,當然事例的來源主要是學生。這樣,每天關注周圍的重大變化,是他們的必修課。比如在講授經濟生活正值“神州八號”飛船發射成功,讓學生聯系所學知識,學生想到了一些高科技的最新進展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并美名其日“神州經濟”。
其次,在教學中我注意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教學中我堅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教學。比如有的同學因學習成績較差而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我就反復為其講解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鼓勵他們從點滴做起,最終一定會取得好成績。在教學中,不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作為政治教學的最終目的。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去分析各種社會現象,并學會用這個武器去糾正不良社會風氣。
再次,教師要變“講”為“導”,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要轉變傳統教育中教師只注重“講”,學生接受式的“學”的教與學的方式,提倡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學習方式,使學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學好”,更要“好學”、“會學”。比如我在教改中還經常采用“師生角色互換”,“小品表演”,“小組合作”等方法,起到了激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總之,改革思想政治教學方法,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選擇教學方法應當以構建學生主體地位為宗旨,突出學生參與,突出學法指導,突出啟發創新、培養能力。我們要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深入探索其規律,促進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三、建立新的評價方式
其實中學思想政治關鍵是培養人的德性,而人的德性的養成不同于知性,往往是不好量化的,政治考100分的學生,他的道德素質未必就是100分,一個把《中學生行為規范》背的滾瓜爛熟的學生,可能把打架罵人當作是家常便飯。所以,我們在中學政治教學中,應注意情感在德育中的價值,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心、同情心、友誼感、自尊心、責任感等,這就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多用幾把尺子衡量學生,為學生的成長多開辟幾條渠道。可在教學中建立發展性評價方式,豐富考試形式,諸如開卷閉卷相結合,表演、實驗、論文及答辯、調查報告、制作成果、談話、學生自評、口試、觀察、人機對話等。注重考試結果的反饋,在考試中突出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等。這種評價方式體現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基本原則,也體現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
最后,我想說的是,在目前分科教學的前提下,我們更應該摒棄傳統的學科中心主義,少一些排斥和競爭,多一些寬容和合作,我們的各科教學只有在寬容與合作中,才能取長補短,,互通有無,才能培養出適應新課改要求的,健全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