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會
摘要: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語言與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曾有語言學家指出:“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語言是一面鏡子.它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揭示該民族文化的內容。通過一個民族的語言。人們可以了解到該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思維特點等文化特征。它告誡我們不要單純進行就語言而語言的教學。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益于培養世界意識。”因此,英語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語言知識,還要在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英語國家文化的情境,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為學生日后的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072-01
學習一種外語,不僅要掌握語音、語法、詞匯和習語.而且還要了解操著語言的人所在國家的文化。這就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重視文化的介紹與詮釋。有針對性地介紹西方文化和人文歷史。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范圍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主要包括價值觀念、習俗文化和自然概況等幾個方面。
1、價值觀念
價值觀念是文化中最深層的部分,是人們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觀念。不同的文化有著各自規范的價值觀念,這種差異是導致中西方思想溝通困難、導致誤解和沖突的主要因素。對于社會成員的絕大部分來說,價值觀念最初來自于家庭中父母的教育,隨后在學校的正規教育中逐漸樹立。由于中西方人所生活的家庭、時代等背景不同,其價值觀念就不盡相同。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指出中西方人在價值觀念上的差異性。
比如,美國人崇拜個人英雄主義,將成功作為人生的一大追求,終生為之奮斗,且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有了這樣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生在碰到“American Dream”時才不會僅僅從字面上將其解釋為“美國夢”,而能夠準確理解其文化內涵,即一種廣為接受的信仰,認為在美國只要努力奮斗,任何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這是美國人的立國精神,體現了他們追求人人平等、拼搏向上的精神。
2、習俗文化
習俗文化是指由風俗習慣積淀而成的文化,它貫穿于日常生活和交際活動中,是一個民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地理環境中發展和承襲下來的,是一種文化形態的象征和體現。
事實上,不同的價值觀念也正是通過具體的習俗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西方人對隱私極為重視,這也反映在中西方不同的問候習俗中。中國人見面時會問:“吃了嗎?”“你到哪兒去啊?”這是中國人見面打招呼的用語,人們并不真想知道別人是否吃過飯,也不真想知道別人去哪里。如果我們把這些直譯為“Have you had your meal?”“Where are you going?”作為與外國人打招呼的用語,就會產生誤解。前者外國人會誤認為你想請他吃飯,后者他會誤認為你在打聽他的私人事務,讓他很反感,他會認為“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3、自然概況
這主要是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狀況等,下面試舉一例。從生存環境來看,英國是一個島國,歷史上航海業曾一度領先世界。中國人則在亞洲大陸繁衍生息,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因此,在比喻花錢浪費、大手大腳時,英語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漢語是“揮金如土”。
二、那么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呢
1、充分利用民俗活動培養文化意識
如今Thanksgiving(感恩節),Father's Day(父親節)和Mother's Day(母親節)等等西方節日成了社會上的一種時尚。我們不妨順水推舟,在慶賀節日的同時,讓學生們感受一下中西方的節日文化。例如教學中提到圣誕節來臨之際,給學生們講講圣誕故事和圣誕習俗,同時不妨再將之與中國的春節比較一下。當Father's Day(父親節)和Mother's Day(母親節)到來時,我們鼓勵學生替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向父母說一句感謝的話,感謝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能得到文化的熏陶。
2、利用教材,全面滲透文化意識
新改版的英語教材選材廣泛,內容豐富,很多課文涉及英語國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識。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和了解異國文化。每一種方法都能增加學生對異國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教材中的那些涉及跨文化內容的語篇是進行文化教學的主要素材,學生可以從中學到許多英語以及其它民族的文化知識。不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是學生語用失誤的重要原因。在向學生介紹一些文化背景知識的同時.重點講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英美文化的差異,中西文化差異在語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廣、如日常見面時的問候、稱贊、致謝、道歉以及委婉語、禁忌語乃至體態語等,在傳授這些知識的同時,使他們對英語中的這些語言現象賦予“real English”的意義。
3、利用電腦,電視等媒體,感受文化氣息
現代通訊技術高度發達,教師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傳播媒介,要求學生定收看程度相當的英語動畫片或教學節目,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經典動畫片或者影片供學生欣賞。 如在學習外研初二下6模塊時,可以安排一點時間讓學生欣賞美國大片電影海盜幾個精彩片段,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也會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時候老師可以有意識的給他們幾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查資料,自己去找答案。還可以通過宣傳欄和板報開辟英語學習園地,介紹一些習慣用語,名言名句,利用這些展板定期進行英語文化宣傳。鼓勵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提高對英語文化的洞察力和敏感性。還可以組織一些英語活動,如英語角、英語討論等活動,這種較為真實的場景和親身經歷,更讓學生理解其文化的真正的內涵
教育教學中,筆者認識到,英語教學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加強語言的文化導入,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教會學生得體地運用語言,最終達到能夠正確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