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兵
摘 要: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練習的設計應以人為本,體現數學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新課程理念,注重數學教學的開放性、層次性和實踐性。
關鍵詞:數學練習;應用性;層次性;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129-01
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能、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面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高質量的練習是高質量課堂的基礎。那么,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有層次性、開放性、多樣性、實踐性、趣味性的練習。本文結合我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經驗和啟示,對數學練習設計的策略談談粗淺的看法。
一、課堂練習設計應聯系生活,注意應用性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數學練習的設計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材的聯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如教學“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時,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習題:假如我們班36人去麥積山游覽,門票每人15元,40人開始可以享受八折優惠,你認為怎樣買票花錢最少,最少是多少錢?由于學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經驗不同,所以設計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第一種方案:全班36人不夠40人,不能享受八折優惠,所以買36張共花15×36=540元。第二種方案:因為40張可以享受八折優惠,所以就買40張,需要花15×40×80%=480元,比第一種少花60元。第三種方案是買40張花去48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張賣給其他游客,可以得到60元,相當于買36張只花了420元。這一練習綜合了生活中的“打折”等知識,具有實際意義。通過練習,不僅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而且激勵了學生智力和智慧的發展,讓學生活用數學,同時又培養了學生應用的意識、創新和實踐能力。 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練習設計,可以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旁,從自己身邊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數學問題,運用數學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有用的,使他們對學習數學更感興趣。
二、課堂練習設計應循序漸進,注意層次性和開放性
練習的設計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基本到變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順序去安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經過刻苦學習之后獲得成功的、快樂的、愉快的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設計練習不管是練習內容的選取還是練習形式的呈現都應盡可能讓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時空,激發并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如媽媽去商店買杯子,杯子的價格有2元一個與3元一個兩種。她付給售貨員20元錢,找回了2元。請指出媽媽買杯子的所有可能。又如在教學《角的認識》一課時,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練習題:用三根小棒,你能擺出哪些圖形,數一數,有幾個角?通過練習既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獲。
三、練習設計應具有趣味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設計練習時要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點,從新的練習形式、新的題型、新的要求出發,避免陳舊、呆板、單調重復的練習模式,保持練習的形式新穎,生動有趣。讓學生做練習的主人,設計改錯題,讓學生當醫生;設計判斷題,讓學生當法官;設計操作實驗題,調動學生各個感官參與練習。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一定要注意讓學生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從各個不同角度思考。而學習最好的動機莫過于學生對學科本身所產生的興趣。我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巧練習,誘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創造一個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比如我在教學《位置》這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練習:“讓全班每一個學生用數對來表示自己的位置。通過調動座位的游戲來講解位置與平移的結合。”整堂課,學習氣氛活躍,知識點變得形象生動。通過練習,使學生理解向上和向下平移,列數不變,行數增加或減少移動的格數。向左和向右平移,行數不變,列數減少或增加移動的格數。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培養了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課堂練習設計應形式活潑,注意多樣性
練習的設計追求題型的多樣化和練習方式的多樣化,可以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扎實、學得有趣、學得靈活。把學生抄題、做題的純粹機械動手練習變為動腦、動口、動手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的練習。題型可以有口算練習、筆算練習、應用練習、選擇練習、判斷練習、綜合練習、操作練習、競賽練習、游戲練習等,讓學生既要動手,又要動口,還要動腦。而且在練習時既可以讓學生集體練習,還可以有獨立練習,當然也可以是小組合作練習。
五、課堂練習設計應動手操作,注意實踐性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也在于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倡導數學練習設計的實踐性,在體驗中學習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盤活知識,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這不失之為一種好的練習方法。
總之,數學課堂練習的設計要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識特點,聯系教學內容,認真鉆研教材,設計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練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