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茜
摘 要:作文課是小學生素質教育重要內容,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文學修養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將就小學作文課教學有效性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作文;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218-01
作文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對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在小學作文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基礎知識限制及生活閱歷的影響,有效性教學活動開展的并不理想,影響了學生語文成績的進步。本文將結合小學作文課的教學實踐,就作文課的有效性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出建議。
一、以情感作為突破口,提高小學作文課教學的有效性
情感是文章的靈魂。古往今來,任何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名篇,無論是抒
情的,言志,還針砭時弊的,都是蘊含著作者濃郁的情感,作者把對國家的熱愛,對朋友的關懷,體現在字里行間。否則,文章就是言之無物的,很難激發讀者閱讀熱情,更談不到引發讀者的共鳴了。在小學作文課開展有效性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對此應該引起充分重視。避免空洞,言之無物作文的出現。例如:在學習小學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在作文的寫作過程中舒服真實感情,把自己的真實感受體現在作文的字里行間。小學生思想單純,心靈潔凈,對于情感感知十分的敏感,為優秀作文的產生創造的條件。但是,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在情感的認知方面還是存在著瑕疵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在寫作過程中情感的表達。為此,教師在以情感作為突破口,提高小學作文課的有效性教學活動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做好示范工作,緊密結合《十里長街送總理》,把作品中蘊含的深刻情感闡述出來,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深刻理解當時的人們在送總理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深深的思念和濃濃的悲傷。另一方面,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作為切入點,促進小學生寫作過程中情感的表達,如以《我思念…》作為題目等。這樣不僅能夠深刻挖掘小學生心理深處的情感因素,同時,由于是寫自己身邊曾經的發生故事,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也能夠得心應手,避免在寫作文的過程中無從下筆情況出現。以情感作為突破口,結合教材及學生生活實際進行寫作,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促進小學作文有效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
二、問題教學是提高小學作文有效性教學的重要手段
問題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是以問題作為切入點,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目標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質量有根本性的改變。在提高小學作文課有效性教學過程中,問題教學也能夠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眾所周知,小學生是好奇心比較強的群體,興趣在小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有著深遠的影響。只有小學生對于作文課的教學內容充滿了好奇,并且產生探索的欲望,那么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學作文有效性教學會動的順利展開。例如:在學習小學課文《丑小鴨》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就丑小鴨的演變過程設置諸多,以便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興趣。問題可以包括多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可以以丑小鴨的心路作為線索,啟發學生分析丑小鴨羨慕什么,驚奇什么、喜歡什么,及丑小鴨終于變為白天鵝以后,丑小鴨的心理會出現怎么樣的變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對丑小鴨處境提出問題,為什么其他的小鴨都不喜歡丑小鴨,丑小鴨變成白天鵝以后,其他小鴨應該有怎么樣的表現。借助諸如此類的問題,能夠有效的開發小學生的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積極性,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此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進行總結,鼓勵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把自己的愿望通過寫作的形式展示出來。題目可以命題的,也可以是學生自擬的,如《假如我是丑小鴨》,《丑小鴨變美之后..》等。通過問題教學,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語文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同時,問題教學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開發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作文水平有明顯的進步,為小學作文課有效性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條件。
三、利用仿寫提高小學作文課教學有效性
模仿在教學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在小學作文有效性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仿寫也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能夠轉變小學作文課效率低下的現象。在利用仿寫提高小學作文課有效性過程中,深刻理解教材中課文內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仿寫能否成功的關鍵。小學生只有對仿寫的課文的結構、寫作手法等有充分的認知,才能夠在仿寫的過程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例如:在小學課文《我愛故鄉的楊梅》的仿寫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原著的寫作風格及表現手法進行充分的闡述,以便學生在仿寫的過程有跡可循,避免無從下手的情況的出現。《我愛故鄉的楊梅》是著名作家佚名的作品,文章不僅語言優美、簡潔、樸實無華。并且層次分明,描寫入微。充分的表達了作者對于家鄉的思念和熱愛。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也可以選擇一些自己熟悉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作為描寫的對象,如《我愛家鄉的甜桃》,《我愛家鄉的蘋果》等,也可以選擇標志性的事物進行描寫,如《我愛松花江》等。無論是采取何種的景物進行仿寫,只要能夠把自己對于家鄉的熱愛充分的表達出來,就達到了仿寫的教學目標了。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為提高小學作文課的有效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總結
總之,在小學作文課教學過程中開展有效性探究,能夠有效的提高作為課的教學質量,也是新課標對于作文課提出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 陳海云.小學作文教學與評價策略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2013(8)
[2] 劉宏圖.淺談小學作文課教學[J].成功(教育).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