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蓉
摘 要:口語交際在人際交往中起著決定性的因素,口語交際的訓練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落實新課程標準理念,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新課程環境下語文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口語;學生;提高表達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292-01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有關口語交際在課程總體目標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通過人際交往,我們可以相互傳遞、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豐富經驗,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啟迪思想。
可見,口語交際在人際交往中起著決定性的因素,然而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口語課出現了“偽課堂”現象,把口語交際變異為口頭作文或交際主題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或教學目標不細化,只重視讀寫,忽略了口語交際的訓練的現象仍然存在,口語交際的訓練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落實新課程標準理念,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新課程環境下語文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要求。
一、在教學中創設交際情境
口語交際能力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處理問題。具體的交際情境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思維與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是學生進行大膽交際的前提。
因此,依據教學內容,盡量模擬社會生活創設情境,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交際,這既是口語交際的首要環節,也是口語交際訓練的重要途徑。要努力使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躍然紙上,化靜態為動態,讓學生經歷了閱讀吸收—整理內化—轉換表達的思維過程,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培養了口語交際能力。主要形式可以采用:
1、以實物創設情境。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決定,他們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因此,直觀實物的再現,對學生思維的啟迪、語言的促進起著重要的作用。口語交際時,合理地運用實物,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易于學生觀察。如“說說自己喜歡的水果或植物的樣子”,教師可把日常生活中的水果或花草呈現于學生面前,讓學生學會觀察體驗事物的顏色、形狀、味道等,隨著老師的相機點撥,他們紛紛舉手發言,課堂交流氣氛非常熱烈。
2、以多媒體再現情境。多媒體畫面精美好看、語言自然貼切、聲音悅耳動聽、情境生動逼真,使學生想看愿看,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融進多媒體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去,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引發表達的欲望。在教學口語交際《我們能做點什么》一課前,我事先精心剪輯了兩段不同的畫面—“祖國風光”與“環境污染”通過前后兩次的觀看,學生喜與憂的情感強烈的交織在一起。悄悄敲開學生的心門,強烈的表達欲望已被激發,濃濃的環保意識已植入心田。
3、在表演中學會交際。“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蘇霍姆林斯基語)小學生有著較為強烈的表演欲望,精彩的表演能激發學生參與交際的熱情,使學生口語表達更能符合角色特點。另外,表演還需要多種感官參加活動,有利于學生提高表達的效果。對于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兒童文學作品,如寓言故事等,低年級學生往往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如果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主人翁,創設故事情境,更能誘發他們的創造力。課堂上,可將教材演變成現實生活情境,讓學生扮演角色,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如在《學會商量》、《約請》等教學中,讓學生分別扮演圖中的人物角色,創設情境進行表演,在表演中讓學生隨機應變地進行口語訓練,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學會商量和約請的方法,通過大家的共同探討、演練進一步地深化所學內容。
4、在想象中學會補白。課文中好多地方留給學生空白處,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想象的空間,一個思維的空間,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一個創新的空間。對促進口語能力的發展極有挖掘潛力。如教學《小雨點》這一課時,指導學生觀察:雨點分別落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此時讓學生展開想像:如果你是小雨點,你會落到哪里呢?學生打開思維的閘門,張開想象的翅膀,說出雨點可能落在房屋上,在房屋上唱歌;可能落在雨傘上,在雨傘上跳舞等。怎么想就怎么說,從而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和思維,有效地進行了口語交際訓練。
二、在生活中創設交際情境
1、在校園生活中學會交流。校園生活豐富多彩,也是學生口語發展的源頭。教師要善于觀察、發現問題,為學生創設相應的交往情景,訓練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在交往中鍛煉了口語,學會了交際,懂得了禮儀。如在運動會總結會上,老師可以借題發揮:本屆運動會你印象最深的場景或項目是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受到什么啟發?”學生把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了這個問題上,發言非常熱烈。這樣的活動是教師有意為學生創設的交際機會,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使學生的口語交際在不經意中得到了訓練。
2、在家庭生活中學會表達。在家庭生活中,學生要扮演多重角色,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家經常會遇到的情況如:打電話、招待客人等,創設一些情景,讓學生說一說、演一演。
3、在社會生活中學會交際。陶行知先生說:“整個社會的活動都是我們的教育范圍。”我們認為,社會是實施“口語訓練”的無邊課堂。為了拓寬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的社會知識和科技知識,我們將學校周邊的濕地公園、科技廣場、立交橋和節假日旅游點等作為訓練口語的活教材,為學生提供新的知識“增長點”, 社會是豐富多彩的,同時也是復雜多變的。讓學生實際體驗,在進行情景模擬、交流中更能激發興趣,而且達到人人交流的目的。
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當根據兒童語言交際功能的發展特點、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以及言語知識技能訓練的特點來構建言語交際的訓練序列,充分為學生創造條件,創設良好的口語活動情境,充分利用和開發口語交際的課內外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說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養成良好的交際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