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娜
(漳州市機關幼兒園,福建 漳州 363000)
論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設計與表達
黃莉娜
(漳州市機關幼兒園,福建 漳州 363000)
現實生活中,音樂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可以使人們心情愉悅。同樣,在幼兒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學不僅充滿智慧光芒而且帶有靈性色彩,它是幼兒教學的重要方法。音樂的特點是具有動感旋律及它的節奏可以渲染良好的氣氛,可以讓幼兒在音樂中忘乎自我,從中真正地表現出自我。老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了解幼兒學習音樂的規律和特點,并根據幼兒的興趣采取一系列的教學措施,讓幼兒在音樂學習中將對音樂的渴望向內化,誘導淺層熱情和興趣的孩子轉向自主學習,發自內心地對音樂感興趣,教會孩子能夠學會自我欣賞及自我滿足,讓孩子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對音樂有所期待。這樣才能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才能讓幼兒成為積極主動學習的求知者。
幼兒音樂教學 現狀分析 教學方法
1.1 老師沉溺于陳舊的教學方式。
有的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單一,沒有具體的教程安排,只是單純地為教學而教學。但是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學習音樂并不僅僅是為了學到幾首歌,而是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培養熱愛音樂的習慣,掌握學習音樂的方法。所以,對于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來說,教師的教學方式不能停留在傳統的說教的層面,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孩子音樂素養的培養來說并沒有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單純地先預習課本,然后提出問題讓孩子思考,最后再分析過程。這樣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就喪失了求知興趣。
1.2 老師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現在的音樂教育方針雖然明確要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幼兒占據學習的主導地位,但有的老師將其理解為:新課標就是與傳統的教學理念相違背。甚至有的老師否定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單方面地提倡在生活和游戲中進行教學;認為要讓幼兒從游戲中獲取知識,忽略了老師在引導方面的重要性;認為讓幼兒進行自我探索然后求知的過程,忽略了老師要起帶頭作用。
2.1 進行自我控制,與幼兒產生共鳴。
音樂是一門善于表達情感的課程,要想幼兒能夠從音樂中獲得美感,老師首先要體會這首作品的美感,然后用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幼兒年齡小,思想單純,情緒表達最真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幼兒受老師的影響最大,同時這也是老師進行自我調整的關鍵。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教學目標為教學的出發點,有目的、有意識地將自己的情感與作品的思想感情相一致,應杜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自私自利,將自己負面的情緒借著音樂教學隨意發泄。假設音樂屬于安詳寧靜的氣氛,那么老師的情緒就應該緩和溫潤;假設音樂屬于熱烈歡快的氣氛,老師就應該活躍課堂氣氛,這樣老師的情感與作品氣氛相一致,孩子才能從中獲得作品的情感,更能更有興趣地接受作品。例如:小班的《搖籃曲》音樂教學中,首先老師應該用柔和美妙的歌聲做示范,用溫柔的動作哄孩子,營造溫馨的優美的夢幻的環境。然后孩子接受信息后,受到了老師的感染,也會自覺地抱起自己的寶寶,情不自禁地在溫暖的氣氛中遨游。所以,幼兒在音樂教學中老師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思想與作品思想產生共鳴,然后感染幼兒,讓孩子與老師的節奏相一致。這樣幼兒才能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2.2 建立音樂規矩,充分有效利用教學時間。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音樂教學中也是如此。建立良好的規矩不僅可以讓孩子了解規矩的重要性,而且可以避免幼兒由于過度貪玩造成學業上的消極情緒,老師在指導過程中浪費大量的精力和孩子的學習時間。這就需要老師在音樂教學中立一個規矩,讓幼兒根據不同的音樂聲音做指定的動作,讓孩子的學習時間能夠充分得到利用。在培養孩子的音樂規矩的同時,老師還應該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在平常的音樂練習中形成集體和團結的意識,能夠自覺維護集體形象和音樂秩序,并在參加活動的同時,讓孩子明白規矩的重要性。例如在玩《看朋友》的音樂游戲時,老師首先要強調游戲規則:在被猜小朋友唱完“請把門兒開”后,其他小朋友要注意不許說出被猜小朋友的名字,如果答案被揭開,那么就失去了游戲本身的樂趣。在做任何事情前建立一個好的規矩,并讓參與者遵守規則,這樣老師的教學活動得到保障,還能保護音樂活動本身的秩序。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秩序還可以為孩子進入社會對社會秩序增強責任感,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克制、自我約束及自律的人格品質。
2.3 根據幼兒需要,恰當地進行教育。
新《綱要》對老師的要求是:在孩子的日常活動中,根據他們的表現,了解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面對現在不斷強調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學的形式,對老師能夠隨時觀察孩子的反應的要求顯得更重要。只有這樣老師才能了解孩子的困惑,才能對癥下藥,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音樂《小鳥飛》中,老師讓孩子把自己想象成翱翔在天空的小鳥,由于孩子們沒有達到一定的默契,在飛翔過程中相互碰撞,這樣小鳥翅膀被折斷,孩子也在其中受到傷害。老師發現這一問題,在小鳥遨游的過程中用小鳥媽媽的口吻跟孩子說學會避讓,看著自己周圍的兄弟姐妹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通過老師的指導,孩子對自己的姿態和飛行幅度進行調整,他們有的向上沖,有的向下彎身,很快就在有限的空間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只有在日常活動中老師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讓孩子共享資源及學會自我控制,在漫長的人生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天空。
2.4 師幼間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構建良好的教學方式的重要手段。在新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有著新的內涵和特點,要求老師在教孩子扮演角色的同時自己也要加入其中,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充當其中的反饋者、組織者、指揮者、合作者、領導者、督促者、評論者等,同時老師還要把握住參與與退出的度。退出在幼兒教學中一方面可以不讓孩子對老師形成依賴,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自我學習的能力和意識,發展孩子的創造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首先老師是活動的參與者,跟著音樂的節拍帶領孩子大概了解活動的規則,然后老師有組織地進行指揮。在孩子大概知道流程之后,老師就退出游戲讓大家自由發揮。這樣老師在活動中不僅能讓孩子能夠跟上音樂的節奏,還能在音樂活動中增強孩子的組織協調能力,提高孩子的團結意識。
2.5 在音樂的活動中調動幼兒的感官進行協調。
音樂學家和感知心理學家發現,音樂不僅是由聽覺享受的,而且是一種可以多感官參與的活動。如果想讓幼兒的創造力及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增強,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那么老師就要在音樂活動中誘導幼兒將聽覺以外的感覺加入其中。根據音樂的不同類型將不同的感覺加入其中,例如,當聽到動感的音樂時,我們要跟著音樂的節拍,跟著演奏加上打擊樂器的運動感;當聽到比較柔美的歌聲,要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想象自己在所看到的畫面中,將自己的視覺感加入其中;當聽到悲傷曲的時候,我們要深深體會到作曲人的悲傷之處,只有將自己融入其中,孩子才能真正知道這首歌的悲痛之處。如《土耳其進行曲》中,此曲的結構工整,主題鮮明,節奏感強,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創編圖形樂譜的方法進行演奏與感知相結合。這樣才能讓幼兒增強節奏感,加強對音樂的感覺,在以后的學習及創造中起著重要作用。
2.6 善于激勵,鼓勵幼兒。
幼兒的心理非常脆弱,兒時階段不能對孩子采取強制或者消極的教學方式,而是要積極地鼓勵他們,首先要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這樣幼兒才能更努力地學習。鼓勵是老師愛孩子的一種具體表現,也是一種傳遞方式,同時也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內心強大的重要因素。幼兒的思想很簡單,對老師所說的也是無條件地服從。例如,幼兒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感覺到很自卑,老師不應該認為孩子沒有學習音樂的天賦,相反,老師要積極引導孩子大膽嘗試新鮮事物,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鼓勵他們,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正在被重視,正在被關心,感覺自己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為孩子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文對我國幼兒音樂教學現狀進行分析,介紹了一系列的音樂教學措施和方法。幼兒是以后未來社會的接班人,從他們身上我們應該看到具有知識淵博的象征,同時也要有高智商。在幼兒時期,我們要加強對他們的誘導,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讓他們體會音樂的樂趣,提高對音樂的熱愛,在學習過程中漸漸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我們相信,只要老師用心教學,掌握良好的音樂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孩子就會歌唱出美妙的歌聲,提高學習興趣。
[1]葛成鳳.大班幼兒歌唱教學現狀調查及教學方法研究——以松江區30所幼兒園為主要考察對象.上海師范大學,2012-03-01.
[2]吳文青.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中的教學策略研究.西北師范大學,2013-05-01.
[3]劉小紅.中國現當代幼兒園課程價值取向的流變與反思——基于課程文本的分析.西南大學,2013-04-10.
[4]李芳.幼兒園課程編制中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方式的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1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