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偉宏 張慶國
(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全日制地質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
衣偉宏 張慶國
(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針對目前專業學位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東北石油大學地質工程專業學位培養的實際情況,立足地質工程與石油行業注冊地質師對接的特點,對培養過程中培養目標定位、課程設置、校企聯合培養、雙導師培養機制等方面進行探討與實踐,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法及建議。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歸納為一個中心、兩個基礎、三個階段。通過此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使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成為今后企業發展的生力軍。
專業學位 地質工程 實踐能力 培養模式
專業學位教育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教育部推出在部分高校招收應屆本科畢業生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正是在2009年開始招生,地質工程專業第一屆招生5人。2010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改革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在招生專業學位類別上,把招生范圍擴大到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或備案的所有專業學位類別和領域,并計劃用五年的時間將學術型研究生與專業型研究生的比例調整為1:1[1]。
至2014年9月,東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在校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已經達到99人,經過五年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歷程,在現有時代背景下需要提出更高層次的培養模式才能不斷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適應時代的需求。積極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2]。
(一)生源關
因為某些學生對專業學位研究生認識不足,認為畢業后就業面臨用人單位不熟悉國家學位制度,把全日制與在職工程碩士略微混淆,所以導致大部分入學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是跨專業考生及其他相關專業未錄取而調劑過來,這些學生在地質工程方面的學科基礎缺失或不足,導致理論基礎薄弱,需要一段時間補修本科應掌握的知識,導致與其他學生相比,上手慢,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二)導師關
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是雙導師培養,由一名校內導師一名企業導師共同培養,但在雙導師培養過程中面臨很多問題。第一,校內導師所帶的學術型和專業型碩士沒有在主觀意識上進行區分,沒有分別制定培養的實施方案,導致專業型學生與學術型研究生一樣,在校內跟老師做一些項目,沒有達到在企業實踐的時間要求。第二,企業導師與校內導師缺少對同一名學生培養方面的溝通,學生在學校即參加校內導師的課題,在企業即參加企業導師的課題,對于每個學生卻沒有區別對待。第三,企業導師的使命感不強,有些導師接收學生參與課題,只是對其安排一些任務,對于能力提升方面沒有足夠的規劃和設計。
有數據顯示,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均一致認為雙導師聯合培養學生的初衷是好的[3],但雙導師制往往由于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沒有共同的合作課題而流于形式[4]。
(三)實踐關
專業學位研究生至少應該有一年的實踐時間,此實踐不包括課程內包含的實驗內容,而是在企業或者開放實驗室針對某一任務進行的具體身心的投入。隨著每年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人數的增加,現有的實踐基地已經不能達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要求,需要探索新的實踐內容或滿足實踐條件的企業。對于在企業實踐的學生,如何對其實踐能力進行考核是學校和企業應該共同探討的問題。
(四)質量關
培養質量一直是研究生教育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課程授課質量、學生學習成績、學生能力考核、學位論文質量等都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需要過的質量關。
(一)一個中心
1.培養目標
專業學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對于學術性學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學位類型,其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5]。專業學位雖與學術性學位處于同一層次,但培養規格的側重卻不同,培養目標也大相徑庭。專業學位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學術性與職業性緊密結合。因此,專業學位培養的核心是職業性,貫穿始終的是創新實踐能力。
2.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在2012年召開的全國碩士研究生院院長聯席會年會上,參會者一致認為:“我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問題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不強。”[6]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呢?
第一,充分整合產學研的實踐環境資源,如課題研究室、重點實驗室、開放實驗室、案例教室等,提高實踐能力的場地及資源。
第二,提高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的使命感,并促進兩位導師的溝通,針對每一個專業學位研究生制定具有個體特性的培養規劃及實施方案。
第三,定期開展實踐能力考核環節,對現有的實踐能力進行考核,對潛在的實踐能力進行挖掘。
(二)兩個基礎
1.理論基礎
有些人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有一些誤解,認為專業型就是實踐型,學術型就是理論型,其實不然,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需要兩個基礎:一是扎實的理論基礎,二是行業實際工作需要,即實踐基礎。因此,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必須兩個基礎同時具備,兩手一起抓。
理論基礎需要校內導師在學生理論學習階段為學生制定合理的課程計劃,在校內完成理論基礎的學習,與企業實踐內容相互促進,相互提升。
2.實踐基礎
專業學位培養是為特定行業輸送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實踐基礎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學位辦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至少有一年的實踐時間。地質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應該與注冊地質師進行對接,重點培養滿足注冊地質師資質所需的理論及實踐基礎。
(三)三個階段
1.理論學習階段
由于專業學位研究生需要理論和實踐兩個基礎,因此學生需要有校內的理論學習階段。東北石油大學實行“三跨”模式,即學生可以在研究生三年培養時間自由選擇理論學習的學期,只要在三年內修滿學位要求的學分及必修環節即可。理論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先在學校學習,再去企業實踐;理論基礎夯實的學生可以先去企業實踐,在實踐中遇到難以解決的理論問題,再回到學校選修相關的課程提高理論基礎。
2.實踐階段
實踐階段可以是“兩段式”、“三段式”或者“多段式”。“兩段式”即將三年的時間分為兩段:一部分在學校學習,另一部分時間在企業實踐;“三段式”即將三年的時間分為三段,即學校、企業、學校或者企業、學校、企業;前兩種適用于實踐基地培養,“多段式”適用于導師項目合作單位,也可以稱為項目協同式[7],可能三年時間在學校和企業間進行實時聯系,不規則分割三年的時間,使實踐環節總時間超過一年。
3.學位論文階段
由于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培養的目標不同,對于學位論文的要求也應有所區別,因此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發布了《關于試行工程碩士不同形式學位論文》([2011]11號)文件,對于專業學位的論文形式靈活設置,包括產品研發、工程設計、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要求導師及論文考核小組對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區別對待,不要按照同樣的標準評價不同學位類型的論文,應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和特點給出客觀的評價。但是對于論文質量的監控一直是比較關注的問題。東北石油大學通過對學位論文的開題、中期檢查和論文答辯的各環節均設置相應的考核標準,以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
通過對比學術型和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得出,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心是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基礎是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培養環節分為理論學習、實踐和學位論文三個階段。按照這樣的培養模式可以達到國家和企業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要求,進而為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2010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EB/OL].(2009-9-29)[2010-9-20].
[2]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EB/OL].教研[2013]3號.
[3]李景元,蔣國平,宋建新等.淺析“雙導師制”在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的落實情況[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12):21-25.
[4]劉秀清,譚德榮,高松等.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實施方案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2,(30):20-21.
[5]劉思煒,樊杰,董海.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2.
[6]岳學軍,燕英偉,全東平等.產學研模式下提高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35(5):179-181.
[7]張永澤,劉曉光,董維春.專業學位研究生基于項目的校企協同培養模式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6):8-12.
地質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創新培養基地建設研究[JGXM_HLJ_2013028],2013年黑龍江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全日制地質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研究[JGXM_NEPU_201301],2013年東北石油大學校級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石油主干專業跨專業研究生培養方法研究[JGXM_HLJ_2011027],2011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