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勝龍 譚盈春
(1石嘴山市惠農區回民學校,寧夏 石嘴山 753600;2石嘴山市實驗中學,寧夏 石嘴山 753000)
淺議社會熱點研究對德育課效果的影響
田勝龍1譚盈春2
(1石嘴山市惠農區回民學校,寧夏 石嘴山 753600;2石嘴山市實驗中學,寧夏 石嘴山 753000)
社會熱點問題是當代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有必要把社會熱點引進德育課教學中,作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引入社會熱點點評,激發學生的思維熱情;組織專題討論,拓展學生思維的角度;構建主題網絡,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整合材料觀點,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
社會熱點 德育課 社會熱點點評 專題討論 主題網絡
人的發展水平包括現有水平和最近發展區水平。教師在教學時要從學生現有水平出發,設定能讓學生接受的并且合理的最近發展區。如果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和學生現有水平太近,學生毫不費力便可回答,這樣就難以啟發學生思維。社會熱點問題恰恰是當代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有必要把社會熱點引進德育課教學中,而在德育課上通過對社會熱點專題的研究,則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這種需要。
社會熱點通過媒體傳播,具有開放性,因而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單靠自己的講述解決問題,而應該盡量創設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對自己收集的新聞發表觀點。讓學生有一個獨立取材空間。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收聽觀看新聞報道、新聞綜述和新聞專題欄等,取得豐富的社會熱點感性材料,為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做好準備。為此,我在課上開設了課前五分鐘社會熱點點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對自己收集的新聞進行點評。積極引導學生用學過的德育課知識對新聞進行點評。要求學生對收集的點評材料中難以回答的問題,善于提出質疑。學生的質疑是在占有較多的感性認識并且迫切需要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好時機,也是學生的求知欲被動起來激發起來的好時機。教師要抓住這一良好時機,組織學生對質疑的內容進行討論,從而獲得新的認識,取得新的知識。
在社會熱點點評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收集熱點專題材料,追蹤熱點報道,在社會熱點專題課上,讓學生嘗試結合德育課的理論知識進行社會熱點專題評述。
(一)在專題教學課上,讓學生充分展示和分析自己收集的社會熱點專題材料,展示自己分析材料的思維過程。而思維的獨創則是研究性能力——創新的核心。但學生在展示和分析材料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幾個問題:一是材料收集過于片面,不夠全面。二是分析缺乏聯系,過于孤立。三是缺乏動態分析。四是缺乏拓展分析。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補充材料,分析材料。讓學生全面認識材料,多角度地掌握材料。例如,在臺灣問題專題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問題:(1)在臺灣問題上有哪幾方的立場?(2)這幾方面立場從開始到今天為止有哪些言論?同學們積極補充:有的說陳水扁的臺獨立場;有的說我國政府的立場;有的說美國的立場;還有的說世界各國政府的立場,等等。使學生對同一專題的內容,能從多角度組織材料,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的區域多樣化,學生片面的思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矯正,培養了學生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能力。
(二)讓學生對社會熱點專題的產生、發展過程有一個整體性了解,培養學生發展性思維,使學生對材料的組織和分析從靜態向動態轉變,學會組織材料和追蹤分析。在專題中,幾個角度的材料動態地看:關于臺獨言論動態地歸納為:李登輝的臺獨言論—呂秀蓮的遠親近鄰說—對等談判三原則—有人要把臺獨言論寫進“憲法”—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公民投票立法;關于美國對臺的言行動態地歸納為:美國總統的言論—《加強臺灣安全法》—將臺灣納入戰略防御系統—允許陳水扁訪美等—向臺出售的武器升級從防御到進攻性武器—布什的觀點。通過引導,學生辨證的創新思維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學會了圍繞專題追蹤熱點的研究性方法。
任何思維都以知識為載體,離開知識的純粹思維是不可想象的,知識是構成思維的基本內容,是思維展開的必要條件。思維過程必須以學科知識為前提,不然能力培養就變成成了空中樓閣。社會熱點材料體現了基本理論,基本理論寓于社會熱點材料中。要從社會熱點的動態線索和多角度材料出發,全方位地把握材料與知識的結合。從一個知識點、幾課知識點、政治常識、經濟常識、法律常識、哲學常識及包括地理、歷史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全面展開綜合分析,以展示德育課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的魅力。例如,關于在臺灣問題上美國的立場,用政治常識分析:包括美國的國家利益及對外職能、對外政策等。用地理知識分析:包括臺灣特定的地理位置對美國的重要性;關于在臺灣問題上我國政府的態度,用政治常識分析:可以用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主權原則,主權的不可分割性,維護主權是神圣的,一個中國的原則,我國的對外政策等知識闡述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和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的原因;用法律常識分析:可以闡述一個中國原則的歷史性、現實性和法理性。通過拓展分析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使學生對同一主題能從不同角度和用不同知識分析,并引導學生用靜態的知識分析動態材料。從而使他們獲得全面的、發展的、聯系的認識。在社會熱點教學中融入各科知識,并引導和鼓勵學生動態地、立體地展開想象翅膀,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創新能力,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提供幫助。
在專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材料中體現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材料之間的聯系系統地進行整理,不僅讓學生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其知識結構立體化,更讓學生用立體的知識揭示材料間的內在聯系。例如,在臺灣問題上,引導學生注意材料間聯系,我國政府的立場觀點是針對陳水扁的臺獨言論和美國為首的少數國家的言論。從材料聯系中可以看出,有一條知識主線在移動,即主權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整理歸納設計了三個問題:(1)主權誰來行使?(2)我國政府為什么捍衛國家主權?(3)如何捍衛國家主權?學生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整理出,主權問題知識主線的立體網絡是:從我國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和國家主權的含義看,只有中央政權機關才能行使國家主權,國家主權的不可分割性;從國家主權的特性看,維護國家主權,是實施國家職能,體現國家性質,維護了國家利益;從維護國家利益角度看,對于臺灣政府,中央政府聽其言、觀其行。我們最好采取一國兩制的和平方式,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并加強人民軍隊建設;針對美國為首的少數國家的言論,我們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實現這些目標最終的立腳點是發展經濟,增強我國綜合國力。
通過專題研究,使學生掌握的知識,不是簡單的知識疊加,而是構建清晰的知識網絡體系。這樣,讓學生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網絡化的知識體系激活了學生各科的知識儲存,也在綜合運用中提高了知識的應用價值。
布置學生寫社會熱點小論文,學生在小論文中有的從歷史角度闡述一個中國的原則;有的從民族利益出發批判臺獨言論;有的揭露美國霸權主義的野心。通過小論文寫作,加大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力度,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分析問題,提高了社會實踐能力。另外,可以通過專題演講、專題辯論的形式,讓學生展示專題研究成果。小論文本身使學生的表達思想和交流成果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進一步鍛煉,同時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自身的政治思想素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和使命感得到了增強。
專題式研究性學習轉變了教師的課堂角色,變灌輸為疏導;改變了課堂結構,變一講到底為合作討論;改變了課堂內容,變重知識傳授為重能力指導。社會熱點專題教學,有助于形成師生之間生動活潑的心靈交融。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努力傳授創新的方法和培養創新的思維能力。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活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最終達到學生獨立創新的目標。
[1]王金華.關注社會熱點抓住興奮點增強德育課教學效果[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0).
[2]周蔣滸.引入社會熱點構建開放課堂[J].中等職業教育,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