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鑫,張 萌,張春梅,金昌德,劉 蓓
腦卒中是一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彌漫性腦功能缺失為共同特征的腦血管病,主要由于血管壁異常、血栓、栓塞以及血管破裂所造成的神經功能障礙[1]。腦卒中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目前有500萬例~600萬例存活病人,其中70%~80%遺留癱瘓、失語等嚴重殘疾[2]。偏癱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不僅嚴重損害病人的個人健康及生活、生命質量,而且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同時也消耗大量的醫療資源,加重病人的社會和家庭負擔[3]。研究表明,81.49%腦梗死病人存在自我感受負擔(selfperceived burden,SPB)[4]。本研究2013年1月—2013年8月對腦卒中病人實施 ESPCS(explain-simulate-practice-communication-support)干預(即講解-模擬-練習-溝通-支持的方法),以探討其在腦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動和自我感受負擔中的應用效果。現將方法和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天津某三級甲等醫院針灸科A病區、B病區腦卒中住院病人90例,按照入住病區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5例。A病區為對照組,B病區為試驗組。研究過程中,5例脫落,試驗組3例,對照組2例。脫落率為5.56%,其原因為3例病情惡化轉入ICU,2例因其他原因沒完成干預。最終對照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57.14±7.63)歲。試驗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57.19±8.00)歲。納入標準:①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5],經顱腦CT或 MRI確診為腦卒中;②伴有運動障礙的病人;③意識清楚,目前和既往無嚴重精神癥狀的病人;④無失語、癡呆,有理解和語言溝通能力,能夠配合研究的病人;⑤自愿參加本項研究的病人。排除標準:①短暫性腦缺血的病人;②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及惡性腫瘤的病人;③參與其他研究的病人。兩組病人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程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試驗組病人住院期間由責任護士對其進行EPSCS干預,即講解-模擬-練習-溝通-支持,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自我感受負擔。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措施進行護理。住院期間干預時間為1個月,每次干預30min~45min。ESPCS干預方案如下。
1.2.1 講解 由責任護士向病人充分解釋早期進行日常生活活動鍛煉的重要性,告知病人在生命體征穩定后48h內開始進行康復鍛煉。同時向病人詳細講解10項日常生活活動鍛煉的方法,使病人對康復訓練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大腦中形成感官印象,增強病人康復信心。
1.2.2 模擬 采用視頻教學的方法,引導病人學習日常生活活動鍛煉的方法,然后由責任護士演示這些鍛煉方法,模擬腦卒中病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如使用患手托碗,健手進食,用雙手交叉夾取杯子喝水,穿衣時先穿患側再穿健側,脫衣時先脫健側再脫患側,以水龍頭為支點擰干毛巾洗臉,用長柄的梳子梳理頭發。整個模擬示范過程以講解、示范為重點。講解需突出重點,示范動作要規范標準,關鍵的講解內容和示范動作可重復、強化,幫助病人記憶。同時告訴病人及其家屬需要對居家環境進行相應的改善,如保持居室環境整潔,光線充足,地面無障礙物,衛生間安裝扶手,使用坐便器代替蹲便等。
1.2.3 練習 通過責任護士模擬演示,病人在病情穩定后需進行早期日常生活活動鍛煉,從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小便、用廁、床椅轉移、平地行走、上下樓梯方面進行練習。每天下午練習床椅轉移、平地行走、上下樓梯。責任護士同時給予指導,病人家屬給予輔助。
1.2.4 溝通 責任護士對病人進行康復指導過程中,不僅注重肢體功能鍛煉的指導,還要注重與病人的情感交流和語言交流,培養病人的溝通能力,幫助病人與家屬及病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病人積極表達情感,緩解病人的自我感受負擔。積極有效的溝通有助于語言障礙的病人進行語言康復。
1.2.5 支持 康復鍛煉需循序漸進,因此建議家屬多與病人溝通,提供心理支持,同時盡量滿足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在病人進行康復鍛煉過程中,鼓勵病人積極面對疾病,增強病人康復信心,降低病人的自我感受負擔。
1.3 評價工具與方法
1.3.1 改良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 日常生活活動評定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數(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評分。評定項目包括修飾(刷牙、洗臉、梳頭、刮臉)、穿衣(包括系鞋帶等)、進餐、洗澡、小便控制、大便控制、用廁(包括擦凈、整理衣褲、沖水)、床椅轉移、平地行走和上下樓梯,總分100分[5]。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缺陷程度:0分~20分為極嚴重功能缺陷;25分~45分為嚴重功能缺陷;50分~70分為中度功能缺陷;75分~95分為輕度功能缺陷;100分為日常生活活動自理。
1.3.2 自我感受負擔量表 該量表[6]共1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分”為從不;“2分”為偶爾;“3分”為有時;“4分”為經常;“5分”為總是。第8個條目采取反向計分,各條目得分相加為自我感受負擔總分,得分越高表示負擔越重。自我感受負擔分級:評分<20分為無明顯自我感受負擔;20分≤評分<30分為輕度;30分≤評分<40分為中度;評分40分及以上為重度。
1.4 統計學方法 將所收集的資料應用SPSS17.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同質性檢驗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和χ2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日常生活活動得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日常生活活動得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日常生活活動得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試驗組42 72.62±19.95 85.00±15.10對照組 43 71.86±20.33 76.86±19.09 t值 0.17 2.18 P 0.86 0.03
2.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感覺負擔得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感覺負擔得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感覺負擔得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試驗組42 29.79±2.98 23.29±1.92對照組 43 30.88±3.11 27.26±2.75 t值 -1.66 -7.73 P 0.10 0.00
3.1 ESPCS干預的理論基礎 ESPCS干預方法是從醫學模擬教育中拓展而來。醫學模擬教育是指一門利用模擬手段創設出高仿真模擬病人和模擬場景來代替真實病人進行臨床醫學教學實踐的教育學科,主要用于臨床教學[7]。有學者將ESPCS干預方法用于手術室臨床教學中,其結果顯示,運用ESPCS干預可有效緩解護生焦慮情緒,促進身心健康,提高實習質量[8]。本研究將ESPCS干預方法應用于腦卒中病人康復鍛煉的健康教育,重點是指導病人學習并掌握日常生活活動技能,從而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降低自我感受負擔。ESPCS由講解、模擬、練習、溝通、支持組成,此干預方法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將講解、模擬、指導和重復練習相結合,同時注重責任護士與腦卒中病人的溝通交流,加強對腦卒中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導,緩解病人的負擔感,提高其生活質量。
3.2 ESPCS干預對腦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動和自我感受負擔的改善效果 腦卒中病人生命體征穩定后,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影響病人日常生活活動[9,10]。日常生活活動所滿足的是人類生存最基本需要,這些活動離不開肢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康復訓練應圍繞日常生活活動而展開。日常生活活動的改善是腦卒中病人功能恢復的重要指標,減少功能障礙,提高生活質量,使病人回歸家庭、重返社會是醫務人員的長期目標[11]。由于大多數腦卒中病人住院期間需要家屬的照顧,腦卒中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負擔。自我感受負擔是由于個體的疾病和照護需求影響到他人而產生的移情擔憂,從而導致內疚、抑郁、痛苦、負擔感和自我感覺降低,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4]。本研究通過采用ESPCS干預方法對病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指導,試驗組日常生活活動得分高于對照組,自我感受負擔得分低于對照組。
與常規護理不同,ESPCS干預方法既注重康復知識的灌輸,又能通過具體演示對知識進行強化,理論與實踐得以很好的結合,同時在干預中加強護患溝通,緩解了病人的心理負擔。
綜上所述,ESPCS干預是在康復指導的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不僅可以提高腦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而且可以降低其自我感受負擔,從而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增強病人康復的信心。此外,醫學模擬教育由常規的臨床見習、實習教學擴展為臨床病人的康復指導,有顯著效果,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和推廣。
[1] 夏慧玲,梁芳,江月英.2種不同類型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縱向調查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2,35(12):1665-1668.
[2] 周如女,彭幼清,宋黎翼,等.知識-社會-心理照護支持模式對腦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7A):1962-1964.
[3] 趙淑慧,李玉娟.綜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05,5(11):6-8.
[4] 顏雅偉.腦梗死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影響因素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4):55-57.
[5] 王文志.《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節選(續二)[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14(4):303-305.
[6] McPherson CJ,Wilson KG,Chyurlia L,etal.The balance of given and take in caregiver-partner relationships:An examination of self per ceived burden,relationship equity,and quality of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e recipients following stroke[J].Rehabil Psychol,2010,55(2):194-203.
[7] 李曉陽.論醫學模擬教育平臺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7):68-69.
[8] 嚴瑋.手術室護生實習壓力源調查及ESPCS干預方法的效果研究[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1:36-38.
[9] 宋欣.早期康復護理對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效應[J].河北中醫,2012,34(5):762-763.
[10] 蘇瑞芳.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病人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9(5A):1147-1148.
[11] 杜振蓮.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