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卉,丁美紅,潘愛萍,張 鵬,張玉玲,辛芳芳,陳 涓,張 鳳
經前期綜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一種心身相關性疾病,在經前7d~14d發生的軀體、精神及行為等方面的周期性變化,主要有煩躁、緊張、易怒、壓抑、失眠、頭痛、乳房脹痛、顏面水腫等不適癥狀,月經來潮后癥狀即自然消失,其發病及影響因素復雜。有研究表明,育齡期女性發病率在30%~40%,且與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1,2]。為進一步明確心理干預和生殖健康指導對我院醫學高職女生PMS的影響,本課題組于2009年12月—2012年2月對篩選出來的PMS女生進行心理干預和生殖健康指導,并進行問卷調查。
1.1 對象 本課題以泰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技術學院332例PMS為研究對象。
1.2 方法
1.2.1 實施方法 將332例PMS分為6組,分別邀請婦科專家舉辦生殖健康講座,并進行現場咨詢指導;心理干預主要采用團體輔導和個別心理輔導,由經過培訓的課題組老師負責心理干預和經期保健知識指導,為學生在經期前后遇到的一些心理和生理反應答疑解惑。癥狀嚴重程度每日記錄量表(DRSP)[3]、癥狀自評量表 (SCL-90)[4]、中文版簡明健康調查量表 (SF-36)[5]問卷調查在課題組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本次發放問卷332份,收回有效問卷315份,有效率為94.88%。
1.2.1.1 DRSP測試 每晚進行自我評估后填寫。在進行心理干預和生殖健康指導前后分別連續記錄2個月經周期。DRSP包括14個項目,主要反映情緒變化、精神狀態和癥狀體征及影響程度等,每個項目分為6個等級:無、微量、輕微、中度、重度、劇烈。
1.2.1.2 SCL-90測試 在進行心理干預和生殖健康指導前后,在“經前期1周”和“經后4d~7d”這兩個時間段,分別對受試者進行集中測試,受試者根據“現在”或“近一周內”情況如實填寫,不得與他人討論或受他人影響,30min內完成。SCL-90量表有90個項目,每個項目按照5級評分,“無”為1級、“輕度”為2級、“中度”為3級、“相當重”為4級、“嚴重”為5級。主要統計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等10個因子分。
1.2.1.3 SF-36測試 分別在進行心理干預和生殖健康指導前后集中測評。量表包括36個條目,對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軀體疼痛、活力和精神健康8個維度進行評分,每個維度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健康狀況越好。
1.2.2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Excel錄入,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主要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
2.1 心理干預和生殖健康指導前后高職女生PMS各癥狀的發生情況 通過近半年來的多種形式的心理干預和生殖健康指導,高職女生PMS各癥狀的發生情況見表1。

表1 心理干預和生殖健康指導前后高職女生PMS各癥狀的發生情況
2.2 PMS高職女生心理干預和生殖健康指導前后心理健康狀 況(見表2)
表2 PMS高職女生心理干預和生殖健康指導前后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s) 分

表2 PMS高職女生心理干預和生殖健康指導前后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s) 分
項目 經前期1周經后4d~7d干預前(n=332) 干預后(n=315) t值P 干預前(n=332) 干預后(n=315) t值P總分 142.37±41.32 132.13±43.17 3.08 <0.01 134.43±38.23 130.78±40.72 1.18 >0.05軀體化 1.41±0.41 1.34±0.53 1.88 >0.05 1.35±0.37 1.32±0.42 0.97 >0.05強迫 1.69±0.32 1.62±0.48 2.19 <0.05 1.70±0.41 1.66±0.52 1.09 >0.05人際關系 1.93±0.47 1.81±0.51 3.11 <0.01 1.76±0.44 1.68±0.47 2.24 <0.05抑郁 2.01±0.61 1.90±0.53 2.44 <0.05 1.79±0.58 1.71±0.51 1.86 >0.05焦慮 2.18±0.58 1.93±0.55 5.62 <0.01 1.63±0.49 1.59±0.46 1.07 >0.05敵對 1.42±0.37 1.39±0.43 0.95 >0.05 1.41±0.42 1.38±0.50 0.83 >0.05恐怖 1.53±0.41 1.48±0.47 1.44 >0.05 1.55±0.37 1.50±0.45 1.55 >0.05偏執 1.56±0.39 1.49±0.46 2.09 <0.05 1.46±0.40 1.37±0.49 2.57 <0.05精神病性 1.50±0.51 1.41±0.53 2.20 <0.05 1.43±0.48 1.35±0.39 2.32 <0.05其他 1.52±0.35 1.48±0.42 1.32 >0.05 1.47±0.43 1.43±0.48 1.12 >0.05
2.3 PMS高職女生心理干預和生殖健康指導前后生活質量比 較(見表3)
表3 PMS高職女生心理干預和生殖健康指導前后生活質量比較(±s) 分

表3 PMS高職女生心理干預和生殖健康指導前后生活質量比較(±s) 分
時間 人數 總體健康 生理功能 生理職能 情感職能 社會功能 軀體疼痛 活力 精神健康干預前 332 76.17±18.42 93.83±17.27 84.76±22.39 75.57±28.19 85.16±20.36 85.54±18.27 71.12±15.32 70.43±18.36干預后 315 79.92±17.35 95.79±18.47 88.42±20.75 81.91±24.16 90.96±21.52 87.73±19.48 78.31±17.26 77.65±19.17 t值 -2.66 -1.39 -2.15 -3.06 -3.52 -1.48 -5.61 -4.89 P<0.01 >0.05 <0.05 <0.01 <0.01 >0.05 <0.01 <0.01
表1顯示,我院高職女生PMS各癥狀中反映情緒變化及影響程度和精神狀態項目的發生率大大降低,主要表現在緊張、焦慮、憂郁、情緒波動、煩躁、注意力難以集中、人際關系、社交活動和工作學習效率降低等諸多方面有了明顯的改善。而在軀體癥狀體征等方面雖有變化,但沒有統計學意義,主要表現在嗜睡、食欲改變、睡眠改變和軀體癥狀等方面沒有明顯改善,與謝衛[6]的研究報道相似。這表明,經過近半年來的生殖健康講座、經期保健知識的指導和多種心理輔導干預,我院PMS高職女生對PMS有了較深入的了解,不再緊張、焦慮、恐懼,精神狀態改善,情緒趨于穩定,但對于軀體癥狀體征改善并不明顯,因此以軀體癥狀體征為主要表現的PMS病人需進一步采用藥物治療。
表2顯示,干預后在“經前期1周”內,PMS高職女生在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偏執、精神病性等方面明顯改善,而軀體化、敵對、恐怖等雖有差異,但沒有統計學意義;在“經后4d~7d”內,只有人際關系、偏執和精神病性干預后明顯降低,與唐榮偉等[7]的研究報道相似。表明干預后我院PMS女生心理健康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在經前期可以通過心理疏導、聽音樂、適度的體育運動、放松訓練、合理膳食等方法,緩解壓力,消除病人的精神緊張和焦慮,減輕PMS的癥狀,尤其對以精神癥狀為主要表現的PMS病人效果更明顯。
表3顯示,干預后我院PMS高職女生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表現為總體健康、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活力和精神健康等方面明顯提高,但生理功能和軀體疼痛改善并不明顯。表明PMS能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通過適當的心理干預和經期保健知識的講解,能提高病人的總體健康水平,尤其是精神狀態、情感和活力等明顯改善。
PMS屬于心身相關性疾病,與社會、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可以影響社會活動、工作、學習和生活等諸多方面[8-11],另有研究表明,工作、生活的壓力越大,越易發生PMS[12]。高職女生正值青春期,處于心理和生理日趨成熟的階段,心理穩定性不夠,容易興奮、激動。目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高職學生不占優勢,面對繁重的學業和就業的壓力,學生容易發生情緒波動。我院招收的學生多數來自農村,性教育相對滯后,對女性經期前后的保健知識了解不多,缺乏對月經知識的正確認識,容易造成害怕、緊張、焦慮等反應。以上諸多因素是造成我院醫學高職女生發生PMS的主要原因。我院醫學技術學院有專業的婦科老師和心理老師,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我們可以建立青春期生理心理咨詢室,幫助解答學生在經期前后遇到的生理和心理問題,同時,進行恰當的心理干預、生殖健康指導和合理膳食調整,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消除緊張恐懼,提高高職女生經期前后自我保健的意識,降低PMS的發生率,減輕癥狀,為促進我院醫學高職女生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奠定基礎。
[1] 張德利,劉志超,梁玉濤,等.467名女學生個性心理特征與經前期綜合征調查[J].泰山醫學院學報,1999,20(4):321-323.
[2] 方潔,張洪波.某高校女大學生月經機能與心理健康狀況相關性調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4(1):64-67.
[3] Endicott J,Freeman EW,Kielich AM,etal.PMS:New treatments that really work[J].Patient Care,1996(30):88-123.
[4] 張日新.醫學心理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60.
[5] 王素華,李立明,李俊.SF-36健康調查量表的應用[J].國外醫學:社會醫學分冊,2001,18(1):4-8.
[6] 謝衛.上海市衛生學校女生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健康教育效果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03,19(10):813-814.
[7] 唐榮偉,伍延,劉輝.高職女生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心理干預效果調查[J].當代醫學,2009,15(24):42-43.
[8] 張慧琳,朱明霞,孔美容,等.澳門807名育齡婦女經前期癥狀及經前期綜合征調查[J].護理研究,2012,26(9B):2415-2417.
[9] Robinson RL,Swindle RW.Premenstrual symptom severity:Impact on social functioning and treatment-seeking behaviors[J].J Womens Health Gend Based Med,2000,9(7):757-768.
[10] Wittchen HU,Becker E,Lieb R,etal.Prevalence,incidence and stability of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in the community[J].Psychol Med,2002,32(1):119-132.
[11] 吳麗萍,何仲.經前期綜合征和經前焦慮性障礙患病率及影響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1,18(11B):4-6.
[12] 趙更力,王臨虹,渠川琰.育齡婦女經前期綜合征的發生情況及影響因素[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8,33(4):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