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慶亮
摘? 要: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與發展的基礎,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識的可能性;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識的機理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識要在實踐中發展與完善。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識;宣傳教育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共識的可能性分析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價值評價標準的不同,是主體接受不同理論或觀點的關鍵所在。但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前提下,大力發揚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尋找現階段各種理論或觀點的共同興趣點與追求點,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的應有之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前提下存在著非公有制經濟,兩者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貢獻;各種社會思潮在相互進行斗爭的同時,也具有相互之間進行對話的可能;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各種社會思潮或多或少地具有了中國性特點,具有共同的國家認同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性質保證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共識中的領導地位。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共識的的機理性分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不但離不開受教育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評價性認識,而且需要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知識性認識。價值評價性認識聚焦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是客體是否滿足主體需要的判斷。知識性認識是對主體的規定性、以及發展規律等的認識,也包括對認知客體的屬性、本質及規律的認識。價值評價性認識并不是一種主觀隨意的認識活動,它的評價結果是否正確依賴于相關的知識性認識。我們認為,這種知識性的認識從哲學社會科學視閾,可分為以下幾類:理論性認識、社會性認識、實踐觀念性認識。所謂理論性認識是指系統化的經過抽象的邏輯論證的自成體系的一種理性認識。所謂社會性認識是基于一定時間的斗爭與對話、融合,社會各階級或各階級、階層之間達成的一種社會共識。實踐觀念性認識是一定的組織、群體或個人,為了達到一定的實踐目的而對相關理論及其它認識的收集、選擇,最終對所選擇的理論及其它認識的綜合而形成的一種認識。理論性認識為社會性認識提供合理性保證;社會性認識對社會輿論及制度建設施加影響,為實踐觀念性認識提供輿論支持及間接的制度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聚,需要培育人們的價值評價性認識以及知識評價性認識。在知識評價性認識的培育過程中,應避免對理論性認識和社會性認識的漠視傾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不能淡化意識形態教育。一定國家的上層建筑,總是建立在一定國家的經濟基礎之上的,都是為了維護一定階級的根本利益。資本主義國家的自由、民主、平等、公平、正義等等價值概念不同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有關概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脫離具體中國國情,也不過是空洞的文字符號。僅僅強調共識而淡化意識形態,會從根本上動搖黨和國家的根基。
對于同一種社會現象,觀察者基于不同的立場及不同的視角,會形成不同的結論。這也是當前各種社會思潮并存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強調各種理論之間的對話,并不是說“怎么都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客觀分析各種理論的優劣,尋找其它理論當中存在的一些積極因素為我所用,并在此基礎上堅持與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不斷發展,能夠進一步解釋現實,進一步指導人們的有效實踐,從而進一步增加理論的說服力從而堅定人們的馬克思主義信念。
三、在實踐中達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識
要使共識成為可能,尚需要三個基本條件:一是需要人們具有認識與改造世界的其它各種知識及生產資料,二是需要宣傳者本身的以身作則,三是需要相應的制度建設與法治建設做保證。需要滿足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與本文論述主題關系較遠,不再多做贅述。后兩個基本條件實施情況如何,決定了宣傳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敗。作為馬克思主義宣傳者,不能僅僅局限于自己的宣傳者身份,我們還應是馬克思主義研究者、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忠實執行者。一句話,是四者的統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一位共產黨員,特別是黨政領導干部,一言一行實質上都是在向人們做宣傳。反腐倡廉受到人們的如此歡迎,實際上也反映了人們對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信心。焦裕祿精神、雷鋒精神等經久不衰,也說明了人們對優秀共產黨員的肯定與對全部共產黨員特別是黨政領導干部的共同期盼?,F實生活中的人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綜合體。不能保證每一個有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的共產黨員,在面對社會上各種誘惑的時候都能把持住自己。制度建設與法治建設的必要性也就非常迫切了。把治標與治本有機結合是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根本解決之道。
結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是我國目前階段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宣傳者,我們不但在理論上加強研究,而且在行動上也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應有之義。
注釋:
①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
②王習勝《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應對“淡化意識形態”思潮》[J].《馬克思主義研究》北京,2012.3.13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