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艷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傳統觀念逐漸發生了轉變,高職院校發展的形勢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認同高職院校的教育,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高職培養的人才。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種特殊院校,它的目標是定向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來提高就業率為核心內容的實用型學校。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學要以實用性為主,關注理論知識要與關注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相結合。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是高職院校的一門基礎課程,應該同時擁有這個特點。本文基于高職語文教學的特點與教學目的,論述教學實用性的必要性。
關鍵詞:高職;語文教學;實用性
一、高職語文教學的特點和教學目的
(一)高職語文的教學的特點。高職的語文與一般的高校的語文是一樣的,它們都是語言積累與表達能力的學習過程。盡管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基礎的漢語表達,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具有“語文能力”。語文課程是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是中國與外國語言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是各門課程知識的學習基礎與各種能力取得的保障。能夠讓人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達到某種目的;能夠進行交流,促進社會的進步;能夠傳承中國文明,延續古典文化;能夠推進科學進程,促進科技的進步。此外,語文能力也代表著我們進行學習的能力,如何對知識點進行準確的理解,如何才能使知識點與實際更好地結合,這些問題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都會涉及到。因此,盡管語文課看起來與我們的專業課不具有任何關系,但卻是我們進行專業課學習的基礎,是我們提高自己能力的保證。
(二)高職語文的教學目的。高職語文的教學目的不止是要掌握知識點,而是要學會直接運用知識點,是基于掌握知識點的一種更高層次的掌握。所以說高職語文的教學目的,也不止是學生背誦課文,或者是記住詩詞歌賦,而是把語文的字詞句、準確的段落和格式、或者是語言的準確表達。這些實際運用的內容才是高職的語文教學的目的與重點,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對待。
二、創新教學模式
高職的語文課所安排的教學課時不是很多,不能夠像中學時語文教學時那樣逐篇的進行講解和分析,所以,教學模式采取專題講座的方式以點帶面、 師生之間進行互動、學生通過思辯求證來進行教學的模式比較可取。把所選擇的“文學作品” 作為實例,將教學任務劃分成若干個專題, 緊緊圍繞著一個中心觀念,或者是學生切合自身實際情況, 將文學藝術作品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作為底襯,能夠在課堂里進行生動講解與描述,這樣才能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以此同時,還可以適當的增加學生的討論研究課。教師應該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些專門的研究性課題。 老師在課堂里應該大力支持和鼓勵學生從許多角度來思考問題,尤其要肯定和鼓勵那些勇于提出和教師觀點不一致的學生,之后帶領別的學生一起進行研究,總結出正確的結論。日常生活中,教師更要特別關注熱門的文化現象, 延伸到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分組、辯論、設置情景等形式進行討論,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周彬琳與楊麗娟共同主編的高職《大學語文》教材,就是根據“重視學生基礎教育、突出高職特色、著眼于素質教育、體現當代特征與教學改革的要求”的原則,從而打破教材只以文選為主的教學模式,將文選和文學知識、寫作知識與口語知識相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個完全的有機整體,來完善學生知識與能力結構,為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與專業知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三、教學實用性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
(一)鞏固語文知識的基礎。高職的學生在文化課上普遍要弱一些,想要在語文教學上取得好的成績,就要將自身的語文基礎知識鞏固好。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涉及語文的基礎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重語文的基礎知識的熟練程度,注重檢查自身的學習質量。高職的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方面,沒有足夠重視,老師要強調這些方面,給學生樹立起基礎提高的觀念。 利用課堂與考試來督促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學習,要不斷修改對語文的基礎知識的認知。
(二)結合專業課,增加語文教學的實用性。在專業課上,對文獻的理解與對專業術語的理解和運用,這些都能夠用到語文學習中所學到的知識。比如說語文教學中有文獻格式教學內容,這對于學生完成專業性的論文和專業性的文章有幫助。實際上,語文對于各個專業課的作用是“默默無聞”的,研究多個方面,但是卻不容易讓人發現。部分人對于新的知識理解能力很好,但是部分人卻不能讓人滿意,原因就是語文知識的熟練程度不一樣。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把語文知識與學生在意的專業課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
應用文是人們交流信息、處理事務、聯系工作、洽談業務等經常使用的一定的文字工具。加強應用文教學是滿足學生走進生活、貼近實際應用需要的重要途徑之一。從廣告到項目策劃書、從摹寫經濟合同到可行性研究報告、從寫求職信到工作總結等,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在日常生活學習和運用語文的基本能力。
(三)提供學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無論是哪個專業的學生,應該都會有喜歡語文和熱愛語文的學生。老師可以憑借這些學生的能力,提供他們展示自己的舞臺,進而帶動別的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像舉辦作文比賽、演講比賽和辯論賽等,經過學生將語言的應用來體現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舉行辯論賽時,可以將學生所學習的專業作為主體,來進行專業知識比賽。這樣既將語文與專業知識結合在了一起, 又讓學生在相互鼓勵中不斷成長。將語文愛好者組成一個課外小組,來承辦與語文有關的活動,憑借豐富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四)改變語文教學的出發點,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際教學。學生不重視語文知識的學習,是因為他們沒有發覺語文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這也是因為,教師把應付考試當作語文的出發點,對于高職的學生來說,他們自身基礎薄弱,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種負擔,他們沒有學習的動力。所以老師在教學時,要更改語文教學的出發點,把出發點變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想要更好地自我提高和更好地與別人交流,老師可以創設求職競聘模擬情境,讓學生收集有關信息,制訂應聘計劃,學著書寫應聘信與求職簡歷,而且要求學生能夠大方得體應對。深入進行“活動組織”創設,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會議程序、會議通知、會議紀要、邀請信、產品說明書等,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以后就業與工作中能夠得心應手。
總之,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不是形象工程。經過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培養讓他們能夠掌握寫作方面的知識,在日后的工作崗位上游刃有余地處理問題做好鋪墊,這就是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的實用性意義所在。學習語文不是為了考試,而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與能力。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要注重實用性,更要把語文知識與自己的專業更好地融合,從而促進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左瑋.讓語文課蕩起漣漪——對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0,(6):46.
[2] 李鷗.關于高職語文教學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