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苗苗 韓慶山
摘? 要:為了提高當代大學生英語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為了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為了讓大學生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為了豐富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分組教學被應用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之中,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就分組教學的特點及其優越性,以及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堂;團隊合作精神;分組教學
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扮演組織者,領導者的角色,學生才真正是大學英語課堂的靈魂。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學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能從根本上達到這一要求。分組教學,從而更好地讓學生們在課上和課下用英語進行交際,大家集思廣益,團隊合作,交流思想觀點,取長補短,增強其自身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一、分組教學的特征及優越性:
所謂分組教學,就是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語言小組(每組四人或六人不等)。上課前布置學生按小組而坐,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活動。分組要注意選好“帶頭羊”,即leader。性格外向且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做leader,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我推薦或民主推薦一個assistant,以便共同組織小組活動。每組都要有一個成績好的,好幫差結合,這樣全班同學的學習熱情就被帶動起來了。下面具體談談班級教學小組化的特征及其優越性。
1.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班級教學小組化要求學生4-6人圍坐一起。他們從一開始就會感到新鮮,很好奇。因為傳統教學都是兩人一桌面向黑板,一成不變。而現在幾個人圍坐一桌,給他們一種真正的群體感覺。這必然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及時地轉入英語課堂,也必然會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另外,班級教學小組化也易于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做英語游戲,易于開展組與組的競賽活動,寓教于樂。
2.教師能有效地控制課堂,組織class activities。由于上課是以小組為單位的,五十到六十多人的大班分成六到七個小組。這顯然比控制每個座位的學生容易。又由于學生圍桌而坐,他們始終有一種被同組成員監督的感覺。
3.課堂上師生交往方式得到改進。傳統的教學使師生之間只限于單一的雙向交往,一般是師生聯系,而生生之間的交流就很少。小組教學可以增進生生間互相交流,老師由以前的一對一的方式轉化為一對多,在有效的時間內可以聽取多種意見。這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小組成員每個人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快速協調意見和解決問題。
4.有利于生生間互幫互進。對于傳統教學,學生都是單槍匹馬地上課,集體性互助性不強。這對于成績好的學生來說影響不大,但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來說就困難重重了。實行小組教學后,使得學生以一個小組的形式上課。這樣,成績差或內向的學生在成績好和外向的學生的直接帶動下,久而久之就能開口,對課堂上教師的要求做出積極反應,從而形成一種班級內小組間的競爭,小組內成員既互助又競爭,形成良好英語學習氛圍。
二、應注意的問題
大學英語課堂分組教學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參與和競爭意識,增加師生及生生之間的聯系和交往,很大程度上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但同時也應注意以下問題。
1.組員構成。小組成員是自愿組合還是定向組合。自愿組合是指學生按自己的意愿與喜好自由組合,因為他們之間比較熟悉、放松,所以便于開展小組活動。但是這樣也存在問題,學生之間彼此約束能力差,水平相當,可能全組都很好,也可能全組都很差,難以達到開展小組教學的目的。定向組合是指老師按學號對學生進行分配,這樣組員之間會比較陌生,有可能產生摩擦,不利于開展活動。我在教學中采取自愿組合+宿舍組合的方式,宿舍組合便于學生課下討論和組織課外教學。學生可以大膽自如的參與課堂教學。
2.老師對小組活動要及時點評與鼓勵。小組活動之后,針對活動的優點與不足,老師及時點評。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要具備良好的英語語言素質,而且要有較強的管理組織協調與評判能力。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小組活動活而不亂,散而有序。對于表現突出的同學要及時表揚,對于不太活躍的同學要以資鼓勵,讓其充滿信心在下一次的活動中更好地表現。
大學英語分組教學不僅是對學生的鍛煉,更是對老師各項能力的考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合中有分,分中有合。教師是參與者、組織者監督者,又是學生的幫手。教師也可以穿插些競賽活動,比如debate, speech contest,此時教師是judge??傊處燀氂休^強的駕馭課堂教學活動的能力,要能放得開,還要收得攏,使教學活動井然有序。經過自己一年的教學實踐,已經證明了分組教學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是有優勢的,廣大英語教學同仁們可以一試!
參考文獻:
[1] 馬林葉,李越紅.淺談大學英語教學法的綜合應用[J].山西電大學報,2008,(1).
[2] 苑浩然.淺談英語學習中的合作精神[J].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