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星
摘? 要:生產實踐證明,只要對精鋁電解槽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停電兩小時是可行的,大大突破了精鋁電解生產停電不能超過“半個小時”的生命禁區。本文詳盡闡述了停電所采取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精鋁電解槽;停電;應對措施
三層液精鋁電解法是1901年美國首先提出的,1922年使用電解質操作成功,1932年法國開發出低熔點的氟化物的混合電解質并成功地制出99.99%的精鋁,日本于1941年住友化學公司獨立開發氟化物電解質,開始制造99.99%的精鋁。
三層液電解法是利用精鋁、電解質和陽極合金的密度差形成液體分層,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熔體中發生電化學反應。其工藝流程如下:
由工藝流程可以看出,三層液精鋁電解槽必須通入連續且強大的直流電。其目的一是利用它的熱量將冰晶石融化呈融狀態,并保持恒定的電解溫度;二是實現電化學反應,保持三層液的分層,防止混層的現象,從而得到鋁液。因此,精鋁電解槽一旦停電,則能量收入中斷,電解過程立刻停止,而精鋁電解槽系統的熱量仍然通過傳導、對流和輻射方式繼續散失,使系統內溫度下降。精鋁生產時,一般在720℃—800℃的操作溫度下,利用陽極合金、電解質以及陰極精鋁液間的密度差,使之始終保持著三層液體的狀態,而精鋁的電解本身就比普鋁電解的溫度低,普鋁生產中,電解質溫度一般都控制在945℃—960℃,只比電解質初晶的溫度高出10℃—15℃,一旦降溫,熔融的電解質將瞬間沉積到爐底或爐幫上。此時,即使恢復供電,全系列精鋁電解槽也只是出于焙燒階段,然后經二次啟動才能漸漸恢復生產,導致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和電流效率大幅度的降低,造成重大損失。所以說,停電一次不得超過“半小時”—精鋁電解的生命禁區,否則,將會對系列生產產生重大不良影響。
一、停電原因
主要的原因在于供電電廠設備機組的不穩定性,而且頻繁的機組之間的倒閘操作,據分析,一般的停電時間均在1個小時左右,但是為了防止不可預見的因素,分廠要求按停電一個半小時來采取措施。
二、應對措施
(1)改變出鋁時間和出鋁量,在停電操作過程中,不出鋁,減少精鋁電解槽的熱量損失。(2)加裝保溫棉被,用耐火的石棉對精鋁電解槽實施保溫措施。
三、停電后槽溫變化情況
為了檢測以上采取措施是否有效,我們隨機抽取了三臺精鋁電解槽,對其停電前后的電解質溫度進行了測量,其結果見下表:
從表中看出,精鋁電解溫度隨停電時間增長而降低,遞降速度平緩,這反映出所采取的保溫措施較好,通電的電解質仍然以液態形式存在,完全可以保證送電后精鋁電解槽迅速恢復生產。
四、結論
生產實踐證明,只要在停電后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如調整相關各項技術條件條件,增加槽子熱收入和熱容量,加強保溫減少熱損失等工作等,停電兩小時后,槽子也可以迅速恢復生產,并且質量沒有較大波動。endprint
摘? 要:生產實踐證明,只要對精鋁電解槽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停電兩小時是可行的,大大突破了精鋁電解生產停電不能超過“半個小時”的生命禁區。本文詳盡闡述了停電所采取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精鋁電解槽;停電;應對措施
三層液精鋁電解法是1901年美國首先提出的,1922年使用電解質操作成功,1932年法國開發出低熔點的氟化物的混合電解質并成功地制出99.99%的精鋁,日本于1941年住友化學公司獨立開發氟化物電解質,開始制造99.99%的精鋁。
三層液電解法是利用精鋁、電解質和陽極合金的密度差形成液體分層,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熔體中發生電化學反應。其工藝流程如下:
由工藝流程可以看出,三層液精鋁電解槽必須通入連續且強大的直流電。其目的一是利用它的熱量將冰晶石融化呈融狀態,并保持恒定的電解溫度;二是實現電化學反應,保持三層液的分層,防止混層的現象,從而得到鋁液。因此,精鋁電解槽一旦停電,則能量收入中斷,電解過程立刻停止,而精鋁電解槽系統的熱量仍然通過傳導、對流和輻射方式繼續散失,使系統內溫度下降。精鋁生產時,一般在720℃—800℃的操作溫度下,利用陽極合金、電解質以及陰極精鋁液間的密度差,使之始終保持著三層液體的狀態,而精鋁的電解本身就比普鋁電解的溫度低,普鋁生產中,電解質溫度一般都控制在945℃—960℃,只比電解質初晶的溫度高出10℃—15℃,一旦降溫,熔融的電解質將瞬間沉積到爐底或爐幫上。此時,即使恢復供電,全系列精鋁電解槽也只是出于焙燒階段,然后經二次啟動才能漸漸恢復生產,導致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和電流效率大幅度的降低,造成重大損失。所以說,停電一次不得超過“半小時”—精鋁電解的生命禁區,否則,將會對系列生產產生重大不良影響。
一、停電原因
主要的原因在于供電電廠設備機組的不穩定性,而且頻繁的機組之間的倒閘操作,據分析,一般的停電時間均在1個小時左右,但是為了防止不可預見的因素,分廠要求按停電一個半小時來采取措施。
二、應對措施
(1)改變出鋁時間和出鋁量,在停電操作過程中,不出鋁,減少精鋁電解槽的熱量損失。(2)加裝保溫棉被,用耐火的石棉對精鋁電解槽實施保溫措施。
三、停電后槽溫變化情況
為了檢測以上采取措施是否有效,我們隨機抽取了三臺精鋁電解槽,對其停電前后的電解質溫度進行了測量,其結果見下表:
從表中看出,精鋁電解溫度隨停電時間增長而降低,遞降速度平緩,這反映出所采取的保溫措施較好,通電的電解質仍然以液態形式存在,完全可以保證送電后精鋁電解槽迅速恢復生產。
四、結論
生產實踐證明,只要在停電后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如調整相關各項技術條件條件,增加槽子熱收入和熱容量,加強保溫減少熱損失等工作等,停電兩小時后,槽子也可以迅速恢復生產,并且質量沒有較大波動。endprint
摘? 要:生產實踐證明,只要對精鋁電解槽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停電兩小時是可行的,大大突破了精鋁電解生產停電不能超過“半個小時”的生命禁區。本文詳盡闡述了停電所采取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精鋁電解槽;停電;應對措施
三層液精鋁電解法是1901年美國首先提出的,1922年使用電解質操作成功,1932年法國開發出低熔點的氟化物的混合電解質并成功地制出99.99%的精鋁,日本于1941年住友化學公司獨立開發氟化物電解質,開始制造99.99%的精鋁。
三層液電解法是利用精鋁、電解質和陽極合金的密度差形成液體分層,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熔體中發生電化學反應。其工藝流程如下:
由工藝流程可以看出,三層液精鋁電解槽必須通入連續且強大的直流電。其目的一是利用它的熱量將冰晶石融化呈融狀態,并保持恒定的電解溫度;二是實現電化學反應,保持三層液的分層,防止混層的現象,從而得到鋁液。因此,精鋁電解槽一旦停電,則能量收入中斷,電解過程立刻停止,而精鋁電解槽系統的熱量仍然通過傳導、對流和輻射方式繼續散失,使系統內溫度下降。精鋁生產時,一般在720℃—800℃的操作溫度下,利用陽極合金、電解質以及陰極精鋁液間的密度差,使之始終保持著三層液體的狀態,而精鋁的電解本身就比普鋁電解的溫度低,普鋁生產中,電解質溫度一般都控制在945℃—960℃,只比電解質初晶的溫度高出10℃—15℃,一旦降溫,熔融的電解質將瞬間沉積到爐底或爐幫上。此時,即使恢復供電,全系列精鋁電解槽也只是出于焙燒階段,然后經二次啟動才能漸漸恢復生產,導致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和電流效率大幅度的降低,造成重大損失。所以說,停電一次不得超過“半小時”—精鋁電解的生命禁區,否則,將會對系列生產產生重大不良影響。
一、停電原因
主要的原因在于供電電廠設備機組的不穩定性,而且頻繁的機組之間的倒閘操作,據分析,一般的停電時間均在1個小時左右,但是為了防止不可預見的因素,分廠要求按停電一個半小時來采取措施。
二、應對措施
(1)改變出鋁時間和出鋁量,在停電操作過程中,不出鋁,減少精鋁電解槽的熱量損失。(2)加裝保溫棉被,用耐火的石棉對精鋁電解槽實施保溫措施。
三、停電后槽溫變化情況
為了檢測以上采取措施是否有效,我們隨機抽取了三臺精鋁電解槽,對其停電前后的電解質溫度進行了測量,其結果見下表:
從表中看出,精鋁電解溫度隨停電時間增長而降低,遞降速度平緩,這反映出所采取的保溫措施較好,通電的電解質仍然以液態形式存在,完全可以保證送電后精鋁電解槽迅速恢復生產。
四、結論
生產實踐證明,只要在停電后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如調整相關各項技術條件條件,增加槽子熱收入和熱容量,加強保溫減少熱損失等工作等,停電兩小時后,槽子也可以迅速恢復生產,并且質量沒有較大波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