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亮
(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 海南海口 571127)
隨著我國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運動休閑作為一種十分時尚的生活方式大受歡迎,健康、文明、高雅、時尚的高爾夫運動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隨著高爾夫運動將于2016年重返奧運會,國家對高爾夫運動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這為我國高爾夫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然而,我國的高爾夫教育是相對滯后的。據統計,2012年我國高爾夫方向的本科畢業生不足1000人,專科畢業生也不到2000人,社會上雖然也有很多的教育培訓機構,但是學歷低、知識培訓不夠系統,很難滿足高爾夫行業對專業人才高素質、高技能的需求。因此,堅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創新高校的高爾夫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解決我國當前高爾夫人才需求問題的重中之重。
由于受到我國傳統高等教育體制的影響,很多學校的高爾夫專業課程的設置都是掛靠或嫁接在原有相關專業基礎之上的,如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專業下都設有高爾夫方向,這顯然不利于高校高爾夫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不僅如此,由于受到教學資源上的限制,高爾夫專業課程的設置也大多集中在管理層面,諸如草種種植、球場灌溉、生態農藥等技術性較強的專業課程領域則是很少涉及。同時,由于高爾夫運動在我國的發展時間還不是很長,很多理論研究還不夠系統,沒有形成對我國高爾夫產業的全面認識,加上高爾夫運動在我國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這就使得相對有限的高爾夫課程設置捉襟見肘,而且很多授課內容相對落后,造成了當前專業設置上的缺陷。
目前,海南省內包括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等10所高校都開設了與高爾夫相關的專業課程,有的學校將其納入到了旅游與管理類課程,有的學校則是將其納入到了體育類課程,但在辦學形式上都以自主培養為主,所以很難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最前沿需求的有效銜接。同時,有的學校在開設高爾夫專業課程時,缺乏詳細的市場調研和論證,也沒有專業機構進行指導,所以主觀性較強,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很難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因此,高校高爾夫人才培養中課程設置與崗位能力相脫節的問題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表1 高校和高爾夫俱樂部(球會)合作辦學的主要形式
目前,高爾夫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綜合素質,但是由于我國的高爾夫教育發展時間較短,所以很多高爾夫教師轉專業過來的,普遍缺乏系統化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同時,高爾夫的專業教育,需要有實踐操作場地與器械作為支持,但是我國的高爾夫教育顯然存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導致高爾夫人才培養的專業性、系統化很難實現,師資力量和實訓條件的先天不足也最終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
由于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的發展時間還不是很長,很多高校的高爾夫教育體系建設還處于初級起步階段,辦學經驗不是非常豐富,所以有的高校盲目照搬照抄西方國家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是,我國的高爾夫行業有自己的發展特點,相比于國外的高爾夫行業,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和特殊性,所以國外的人才培養經驗未必適合我國的國情,人才培養的質量也未必能夠適應中國高爾夫行業的發展。
高校高爾夫人才的培養,應當結合高校自身的課程優勢,因校制宜的對高爾夫課程進行開發和設置。對于專科院校,應當淡化理論、注重實踐,突出人才培養的技能性、職業性和實用性等特色,方便學生的就業;對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則應當理論與實踐并重,為學生的日后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高爾夫課程與管理學、工學、農學等學科密切相關,各高校應根據自身已有的學科優勢,確立高爾夫專業課程建設的基本方向,這樣有助于高校明確高爾夫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向,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特色化。例如,在農學上具有優勢的高校,可以重點加強草種種植、球場灌溉、生態農藥等高爾夫專業課程的建設,從而為我國的高爾夫行業提供更多高素質、技術應用型的專門人才。
眾所周知,傳統的高爾夫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所以對高爾夫教學形式以及辦學模式的創新是勢在必行的,這就需要高校在開設高爾夫課程時,要重視教學形式與辦學模式上的創新。一方面,各高校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打破自主培養傳統模式的束縛,制定更加科學的高爾夫教學模式,如國際合作辦學模式、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等,都有助于學生專業素質的提升,如表1所示,在針對關于高校和高爾夫俱樂部(球會)合作辦學主要形式的調查中,校企合作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崗位實習機會,還可以校企共建高爾夫實訓基地,從高爾夫企業中長期聘任兼職教師,學校也可以通過“訂單培養”的方式為企業輸送更多的高爾夫人才
高校高爾夫人才的培養,最終是要面向社會、面向企業的,高校只有確保了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上的協調,才能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因此,高校高爾夫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的制定,一定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實現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的全方位接軌,切實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人才培養質量。例如,高爾夫行業對人才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要求非常高,高爾夫俱樂部等企業的內部管理,格外需要高素質的員工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這樣方能帶給客戶更加優質的高爾夫運動體驗,不斷提高客戶的滿意與忠誠,促進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因此,高校在高爾夫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意學生高爾夫職業素質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自身的服務意識和營銷意識,做到學有所需、學有所用、學有所長。不僅如此,高校高爾夫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接軌,也有助于高校專業建設和社會知名度的提高,可以密切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可謂一舉多得。
在高爾夫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學校和企業都具有各自的優勢,企業有現成的實訓設施,高校可以培養更多的“準人才”供企業進行選拔,所以高爾夫教育的校企聯合需要進一步深入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首先,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商討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確立人才培養的目標,共同致力于高爾夫人才職業崗位技能和專業素質的培養;其次,在專業課堂的建設上,高校與企業也可以加強合作,實現高爾夫課程資源的共同開發,例如在實訓課程的建設上,可以共同制定“實訓—反饋—課堂—再實訓”的循環實訓課程體系,能夠有效提高高爾夫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再次,校企要共同參與教學管理,尤其是在實訓教學環節,不僅學校要配備指導老師,企業也應當安排專人負責,對高校學生進行專業指導和定向培養。最后,為了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實現與企業需求的充分適應,還可以開展訂單式培養,這樣能夠密切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更好的解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綜上所述,基于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的良好發展態勢,必然會對高校高爾夫人才的培養質量和培養數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高等教育部門必須緊貼高爾夫人才的市場需求,深入研究高爾夫人才培養的深層問題,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平衡行業人才需求關系,進而促進我國高爾夫運動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蔡林,李寧,彭菲.高校應用型運動休閑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10):92-94.
[2]張浩.高爾夫旅游發展與高爾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2(8).
[3]齊春燕,李宗浩.我國高爾夫球運動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9).
[4]魏忠發,安鐵民,王曉俊.高爾夫專業“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6).
[5]唐芒果,時金陵.高職高爾夫球專業“校企合作循環實訓”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討[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